姑母恩泽,抚育之情常释怀

姑母恩泽,抚育之情常释怀

杜甫出生后,唐朝在玄宗李隆基的治理下,开始进入复兴时期,使大唐王朝在取得开国之初“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后,再一次拉开了“开元之治”的复兴序幕。

“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他于627年即位时,刚好是而立之年。他在位二十三个年头,所取得的政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贞观之治”使唐朝的国威远播四方,唐太宗因此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

而“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又称“开元盛世”。玄宗李隆基于712年即位后,起用贤臣,虚怀纳谏,政治清明,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改革吏制,并大力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发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唐朝因此进入全盛时期,文治武功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状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杜甫的父亲杜闲是一个读书人,是唐修文馆直学士、著名诗人杜审言最小的儿子。杜闲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与原配崔氏结婚,开元十一年(723年)与继室卢氏再婚。杜闲共有五子一女。长子杜甫为崔氏所生,次子杜颖、三子杜观、四子杜丰、幼子杜占以及长女均为卢氏所生。

由于杜审言的家教非常严厉,男孩子不考取功名不得结婚生子,杜闲一直到29岁时才迎娶崔氏为妻。杜甫出生的时候,父亲杜闲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因此,他对杜甫倍加喜爱,视为掌上明珠,整天“之、乎、者、也”地逗儿子。他的妻子崔氏出身于官宦名门之家,是个识文断字的女子,而且人也长得漂亮,比杜闲小了整整10岁。杜甫长大成人后,经常与自己的舅舅及表弟们往来。舅舅崔伟曾在郴州担任录事参军,有一首《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的五言律诗就是杜甫写给舅舅崔伟的:

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泥涂岂珠玉,环堵但柴荆。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舟鹢排风影,林乌反哺声。

永嘉多北至,句漏且南征。必见公侯复,终闻盗贼平。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

杜甫在诗中赞誉自己的舅舅出身豪门大族,而且具有贤良的才能。杜甫的另一位舅舅崔顼曾在白水县做县令,他的一首五言律诗《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就是写给崔顼这位舅舅的:

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

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

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淅沥。上有无心云,下有欲落石。

泉声闻复急,动静随所击。鸟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

吏隐道性情,兹焉其窟宅。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杖藜长松阴,作尉穷谷僻。为我炊雕胡,逍遥展良觌。

坐久风颇愁,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欻翻盘涡坼。

何得空里雷,殷殷寻地脉。烟氛蔼崷崒,魍魉森惨戚。

昆仑崆峒颠,回首如不隔。前轩颓反照,巉绝华岳赤。

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镝。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

玉觞淡无味,胡羯岂强敌。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

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

猛将纷填委,庙谋蓄长策。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来释。

欲告清宴罢,难拒幽明迫。三叹酒食旁,何由似平昔。

可见,杜甫对舅舅崔顼也是非常尊崇的,见舅舅如同见念生母崔氏,时常心生隐痛,由此更加想念自己的母亲。

杜闲与崔氏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把杜甫视为掌上明珠。在父母身边,杜甫幸福地享受着父爱和母爱的呵护。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杜甫两岁多的时候,他母亲崔氏突患绝症去世。从此,杜甫成了一个没妈的孩子。

杜闲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父亲。妻子过世后,他一直把爱心倾注在自己儿子的身上,直到杜甫9岁时,他才与继室卢氏再婚。

杜甫跟随父亲生活了不长时间,家在洛阳的二姑就把他接了过去。也就是从迈进二姑的家门开始,杜甫成了姑姑家中的一员,姑姑俨然成为了他的母亲。姑姑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对待杜甫,也无疑是杜审言重视家教的结果。

寄居在二姑家还没过半年,杜甫竟然就与二姑的儿子一起染上了可能是鼠疫的病。二姑的儿子仅比他大一岁,是他的表哥。二姑在照顾两个生病的孩子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杜甫身上。结果,在尽心照料杜甫的过程中,忽视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当杜甫的病情渐渐好转时,二姑自己亲生的儿子却丢了性命。杜甫长大后,一旦与人谈起死去的表哥,就会禁不住地流出眼泪。

洛阳,是当时非常繁华的大都市。这里曾经是武周王朝的首都,其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城。在高度开放的盛唐时期,洛阳街上随处都可以见到外国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与当地居民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都让年幼的杜甫感到非常的新奇。

在杜甫五六岁的时候,他的二姑就带着他上街,看公孙大娘表演剑器浑脱舞。公孙大娘是洛阳城享有盛名的宫廷舞蹈家,有着鲜卑民族的血统,显得年轻、漂亮而又富有野性。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一下子打动了杜甫,让他终身难忘,以至于他在五十年后还写出了“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诗句来。

二姑不仅照料杜甫的生活,还给了他良好的教育。他的二姑深受父亲杜审言的影响和教育,是一个满腹诗文的女人。在二姑的身边,杜甫七岁写诗,九岁练字,杜氏家族“诗书传家”的传统,都被二姑原封不动地传授给了杜甫。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二姑的无私之爱,让杜甫一生为之感激。时漾涟漪,如一弯溪水,只能以甘甜的清泉相报。天宝元年、即742年,当杜甫的姑姑京兆杜氏去世的时候,杜甫悲痛万分,不能自己。他就像二姑的亲生儿子一样,跪孝在姑姑的灵柩前。悲痛之余,他拿起笔来,为姑姑写了洋洋千言、朴实感人的墓志铭:《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他在墓志铭中写道:

甫以世之录行迹、示将来者多矣,大抵家人贿赂,词客阿谀,真为百端,波澜一揆。人载笔光芒于金石,作程通达于神明,立德不孤,扬名归实,可以发皇内则,标格女史,窃见于万年县君得之矣。其先系统于伊祁,分姓于唐杜,吾祖也,我知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

呜呼!县君有语曰:“可以褐衣敛我,起塔而葬。”裴公自以从大夫之后,成县君之荣,爱礼实深,遗意盖阙。但褐衣在敛,而幽隧爰封,其所饰,咸遵俭素。眷兹邑号,未降天书,各有司存,成之不日。呜呼哀哉!有兄子曰:“甫,制服于斯,纪德于斯,刻石于斯。或曰:“岂孝童之犹子欤?奚孝义之勤若此?”甫泣而对曰:“非敢当是也,亦为报也。”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又病间,女巫至,曰:“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是用存,而姑之子卒,后乃知之于走使。甫常有说于人,客将出涕感者久之,相与定谥曰义。君子以为鲁义姑者,遇暴客于郊,抱其所携,弃其所抱,以割私爱,县君有焉。是以举兹一隅,昭彼百行,铭而不韵,盖情至无文。其词曰:呜呼,有唐义姑京兆杜氏之墓。

杜甫在墓志铭中,清楚地记载着他曾经和二姑的孩子一起患病、自己活下来而姑姑的儿子却夭折这件事。他边写边哭泣着说:忆昔以往,甫幼重病近乎濒死,幸得二姑一汤一水悉心照料,得以存活。而如今,姑母溘然长逝,阴阳两地,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至亲至敬的抚育恩情,一言一笔一墨,都难以尽书胸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