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李赠言

苏李赠言(1),何温而戚也(2)!多唏涕语(3),而无蹶蹙声(4),知古人之气厚矣。古人善于言情,转意象于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也。后人得此则死做矣。

【注释】

(1)苏李赠言:指传为汉苏武、李陵赠答的五言诗七首。苏武四首,李陵三首,俱载萧统《昭明文选》。钟嵘、萧统信为武、李之作,宋以降多指为后人伪托,遂成定案。李陵与苏武诗其三云:“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苏武诗其三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2)温而戚:温婉而哀愁。

(3)唏涕:哀叹哭泣。

(4)蹶蹙(jué cù):局促,不自然。

【评析】

苏李赠答五言诗,后人断为伪作,但艺术上颇有可称道之处。陆氏就其艺术风格及深长韵味加以把握,并触及了诗之情韵创造的普遍原则。

钟嵘《诗品》认为李陵五言:“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怨者之流。”说其文辞多凄凉怨恨一流,大体不错,但认定其源出于《楚辞》,未必确切。陆氏则将苏李赠答诗一并概括为“温而戚”,赞其“气厚”,是指其情感表现温婉而悲伤的特点取决于深厚沉挚的内蕴,而无一般悲啼的急迫、浮躁。《古诗镜》卷二谓“苏武缠绵,李陵简挚”,也是着眼于诗之情感而言的。总之,二人均善于言情。

陆氏的所谓善于言情,从创作角度而言就是“转意象于虚圆之中”,即将诗之意象用一种虚圆灵动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以获致味长言美的艺术效果。诗人应有情,还要善于言情。这意象运转的灵动,就是运实为虚而造成了一种韵味,从而生机无限。否则即僵滞呆板,流于“死做”了。如李陵《别诗》其三开头“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两句,写两人执手河梁,于暮色苍茫中惘然无绪,别情依依而无限伤怀。携手、河梁、游子、暮色,在特定的别离氛围中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似平平道出,却衷怀深挚。陆氏《古诗镜》卷二评道:“神境自然,语更饶韵”,就很好揭示了这一善于言情的特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