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首》近于赋而远于风

《十九首》近于赋而远于风(1),故其情可陈,而其事可举也。虚者实之,纡者直之(2),则感寤之意微,而陈肆之用广矣(3)。夫微而能通(4),婉而可讽者(5),风之为道美也。

【注释】

(1)《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简称。汉无名氏作。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其六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其十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纡:弯曲。

(3)陈肆:铺陈叙述。

(4)微而能通:隐微却能够贯通。

(5)婉而可讽:意致深婉却能够起到劝告作用。

【评析】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陆氏就其艺术表现特点加以概括,指出了它具有赋事直陈而又婉曲深微的绵长意味。

《古诗十九首》受到历代诗论家的称赞。钟嵘《诗品》认为它的风格源自《国风》:“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是说它文辞温和美好,情意悲哀令人回味无穷,能够引起读者极大的震动,简直是一字值千金。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谓:“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是说它结构文体、铺陈文采,做到了朴实而不浅薄,委婉曲折地比附事物(即善用比兴),将惆怅的感情深切地表达出来,是五言诗中第一位的。胡应麟《诗薮》继承上述说法,称《古诗十九首》“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陆氏认为它“近于赋而远于风”,即言情务尽、叙事显明,表面与风诗委婉达情不同。固然,一般而言,诗之太实、太直,缺乏虚纡之致,少感兴之微妙,而徒多陈述铺张,是不美的。但《古诗十九首》却在铺陈中实中有虚、直中寓曲,能做到“微而能通,婉而可讽”,即它的感发与意象之间能够贯通,意致深婉,味之不尽,实又具有了风诗之美。其根本在于,它的赋事言情做到了情真、景真、事真,又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婉转达情,浑成自然。它的切情、尽情,表现为人人共有之情而能言之恳切动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三说:“此诗(《古诗十九首》)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身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同时它常常借胡马、越鸟、陵柏、涧石、江芙、泽兰、孤竹、女萝等随手寄兴,妙在善托。总之是做到了自然朴厚。这恰如张中行先生所说:“内容写一般人的境遇以及各种感受,用平铺直叙之笔,情深而不夸饰,但能于静中见动,淡中见浓,家常中见永恒。或用一个字形容,是‘厚’,情厚,味厚,语言也厚。……因为平和温厚如陶诗,我们读,还有‘知’的味道,《古诗十九首》是憨厚到‘无知’,这是文人诗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诗词读写丛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