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雁宕山日记(浙江温州府)[1]
雁宕山在今浙江乐清县境,以秀丽多姿而著称。山上的峰峦、寺院、岩洞、飞瀑等星罗棋布,美不胜收。
徐霞客曾三次游雁宕山,这是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二十八岁第一次游雁宕山时写下的日记。
自初九日别台山[2],初十日抵黄岩[3],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4]。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5],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6];奴辈指为两头陀[7],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8]。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9],宛然兀立[10],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11],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12]。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13],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14]。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15]。双鸾、五老,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16],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17],中有罗汉诸像[18]。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19]。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20]。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21],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22],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23]。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24]。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25],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26],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27]。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28]。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29]。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30],涧底石平如砥[31]。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32]。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33]。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34],下饭庵中。雨廉纤不止[35],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36],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37],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38],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39],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40],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41],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42],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43],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44],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45],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46],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47],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48],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49],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50],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岐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翻译】
初九日离开天台山之后,初十日到达黄岩县城,太阳已经偏西,出南门走了三十里,在八岙住宿。
十一日走了二十里路,登上盘山岭,远望雁宕的山峰,像荷花插入天际一般,一片片扑入人们的眼帘。又走了二十里,在大荆驿吃饭。向南渡过一条溪水,看见西面的山峰上缀着一块圆石头;仆人们指着说是两个头陀,我却怀疑就是老僧崖,但不怎么像。再走五里,过了章家楼,才看到老僧岩的真面目:秃顶穿着袈裟,好像直立在那里,将近一百尺高,旁边又像一个小童,弯着腰站在后边,刚才被老僧岩所挡住不曾看到。从章家楼往前走二里,在半山腰找到石梁洞。洞门朝东,门口有一道梁,从顶上斜插到地下,好像飞虹下垂一般。由梁旁的缝隙中踏着一层层的石级上去,上面高大空阔。坐了一会,就下山,由右面山脚下越过谢公岭,再渡过一条溪涧,顺溪往西走,就是通往灵峰的道路。转了一个弯,山腋两边耸立的石壁横亘到天空,高峻的山峰错乱重叠,像切削又像簇拥,像并列的竹笋,又像挺秀的芝兰,像直立的笔杆,又像倾斜的头巾。洞口有的像卷起的帷幕,潭水有的绿得像清澈的蓝靛。远望双鸾峰和五老峰,好像翅膀连着翅膀,肩并着肩。这样走了一里光景,到达灵峰寺。从寺的旁边登上灵峰洞。灵峰中间是空的,挺立在寺后,峰侧有空隙可以进去,在空隙里走上几十层石级,直到洞顶,在深暗中有一个圆而宽敞的平台,里边有许多罗汉像。坐着赏玩到深夜降临,才返回灵峰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山脚找到碧霄洞。返回原路,到达谢公岭下,向南过了响岩,走了五里,到净名寺路口。进去寻找水帘谷,原来是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来。出了谷走五里,到灵岩寺。这里四面环绕着陡峭的山壁,挨天劈地,转着弯进去,好像另外开辟了一个世界。灵岩寺就坐落在其中,面向南,背后是屏霞嶂。屏霞嶂的顶是平整的,颜色是紫的,有几百丈高,宽度也差不多。嶂的最南面,左边是展旗峰,右边是天柱峰。嶂的右邻,介于天柱峰之间的,先是龙鼻水。龙鼻的洞穴,从石缝直上,像灵峰洞只是小一些,洞穴里的石头全是黄紫色,只有裂缝口的一道石纹呈红青色并有光泽,真有点像鳞甲爪子的形状,从洞顶直通到洞底,垂下来的一头像是个鼻子,鼻端的孔里可以放进手指头,水从里面滴下来注入石盆,这就是屏霞嶂右面的第一奇景。西南是独秀峰,比天柱峰小,但高度和陡峭的程度不相上下。独秀峰的下面是卓笔峰,高度只有独秀峰的一半,陡峭程度也和它一样。两座山峰南面的坳中,轰鸣倾泻而下的,就是小龙湫。隔着龙湫,与独秀峰相对的,是玉女峰。峰顶上有春花,好像插在玉女的发髻上一样。从这里过双鸾峰,就到达最高的天柱峰。双鸾峰只是两座山峰并列崛起,峰边有“僧拜石”,好像穿着袈裟正在弯腰下拜,很形象。由屏霞嶂左邻起,介于展旗峰之间的,先是安禅谷,谷就是屏霞嶂的下岩。东南是石屏风,形状像屏霞嶂,高和宽都有峰的一半,正插在屏霞嶂的尽头。屏风的顶上有一块“蟾蜍石”,和屏霞嶂旁边的“玉龟”相对。从屏风往南,在展旗峰侧的褶皱处,有条小路直通上去,在石级的尽头,有石头门槛挡住。俯在石槛上看,下边望不到底,上边像插到天上。外面有两个圆的洞穴,旁边还有一个长的洞穴,光线从洞穴中射入,另成一种境界,这就是天聪洞,是嶂左的第一奇景。尖峰叠嶂,左右环抱,奇巧百出,真是天下奇观!而小龙湫的下流,经过天柱峰和展旗峰的地方,有桥横跨在水上,灵峰寺的大门正好面对着桥。桥外含珠岩在天柱峰的脚下,顶珠峰在展旗峰的上边,这又是灵岩外边的景色。
十三日出了寺院门,顺着山脚往右,一路上崖壁参差,流动的云霞映照出光彩。高而宽的是板嶂岩。岩下耸立而尖夹的,是小剪刀峰。再往前,重叠的山岩上面,有一座插入天际的孤峰是观音岩。岩旁边有马鞍岭横贯在前面。狭窄险峻的山间小路,盘旋曲折,过了山坳向右转,有一条溪水水势很大,涧底平得像磨刀石。沿着溪涧再往里走,离灵岩十多里,过了常云峰,大剪刀峰就独立于涧边。大剪刀峰的北面,山岩重重陡起,叫做连云峰。从这里环绕回合,山岩就到了尽头。龙湫的瀑布,轰鸣着倾泻到潭里,岩势开张峭削,水不是沿山岩流下,而是腾空飘荡,看了顿时叫人觉得目眩心惊。潭上有一座堂,相传那是诺讵那罗汉观赏泉水的地方。从堂后登着层层陡峭的石级上去,上面有个亭子像张开翅膀,面对飞瀑。在亭中踞坐了好一会,下来在庵里吃饭。虽然小雨下个不停,但我的心已飞向雁湖山顶,就冒雨来到常云峰,由峰半腰的道松洞外攀登了三里长的极陡的石级,到达白云庵。已是庵毁人空,只有一个道人在草莽之中,见到客人来了,看了看就走开了。再往里走一里,有座云静庵,就借宿下来。庵里有一道人叫清隐,已经卧床不起几十年了,但还能与客人谈笑。我看到四面山上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早的攀登担忧。
十四日天气忽然放晴,就坚请清隐的徒弟做向导。清隐说雁湖中已经长满了草,变成荒地,徒弟还有事要到别的地方去,只能送到峰顶。我想到了山顶,雁湖稳可找到。于是每人拄了根手杖,在深草中攀登,一步一喘气,走了几里,才到山顶最高处。四边看过去,都是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在峰下。一朵朵山峰,只露一个峰顶,在日光映照下,真像冰雕玉刻的世界,分不清是海上还是陆地,海中的玉环山只露出一丝痕迹,好像一弯腰就可以拣起来似的。从北往下看山坳壁立,里面尽是森森的石笋,参差不一,三面都是翠绿的山崖环绕着,比灵岩更胜一筹,只是谷幽境绝,仅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弄不清来自什么地方。远望四面峰峦重叠,好像伏在地上的小土堆,只有东峰昂然独上,最东面的常云峰,还可和它并肩。领路的人说他要走了,指点说湖在西山腰的一座峰上,还需要翻过三个山尖;我照他说的前进,等到越过一个山尖,已经没路了,再越过一个山尖,回看所登过的一个山顶,最高处已在半天。我想《志》上所说:“雁湖在山顶,龙湫里面的水,就从湖里流出。”现在山势逐渐低下,而上龙湫里的涧水,却从东面的高峰上发源,离这里已经隔了两个山谷,就回头向东,往东峰的最高处走去。莲舟上人疲惫跟不上,就从原路下山。我和两个仆人往东翻过两道岭,已看不到人的足迹。接着山越来越高,山谷也越来越窄,两边夹立,好像走在刀背上一般。加之石片一棱棱地凸起,每过一个山脊,就是一个峭峰,都像在刀剑丛中攀登。这样过了三个山梁,只见地方小得连脚都放不下,怎能容得下一个湖呢?接着到了高峰的尽头,有块石头像劈开一样,刚才怕石锋刺人,到这里竟没有石锋可以踏脚了。在崖上犹豫不决,不敢从原路返回,低头看南面石壁下有一级台阶,就把仆人的四条包脚布解下来,一头悬挂在崖上一头垂在空中,先下去一个仆人,我再跟着下去,心想这总可找到一条攀援的道路。等下去后才知狭得只能容足,再没有更多的地方。看岩下深陡有上百丈,想再上去,但上崖也已脱空了三丈多,不能飞登上去,拉着脚布往上试爬,布被突出来的石头割破,忽然中断;再接好挂上,竭力拉着布往上攀登,才重新登上石崖。脱离了险境,回到云静庵,日头已渐偏西。我和仆人的衣服和鞋子都破了,再提不起寻找雁湖的兴趣,就告别往下走,又来到大龙湫。正逢积雨之后,怒涛倾泻,变化万千,声像轰雷,水如喷雪,比昨天看到的大了一倍。在这里坐到天晚才离开,向南走了四里,在能仁寺住宿。
十五日在寺后找了几把方竹,都细得像树枝一样;林中的嫩枝条,大的直径也仅有一寸,柔软不能作为手杖,老干差不多被砍光了!就从岔路越过四十九盘,一路沿海往南走,越过窑岙岭,去乐清县城。
注释
[1]宕(dànɡ荡)。温州府:府治永嘉,即今浙江温州。雁宕山所在的乐清县是温州府的属县。
[2]初九日: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四月初九。
[3]黄岩:县名,今浙江黄岩。
[4]岙(ào奥):山间平地。这里的八岙是黄岩县境内的地名。
[5]芙蓉:荷花的别名,这里用来比喻山峰的秀丽。
[6]缀(zhuì赘):连接、附着的意思。
[7]头陀:行脚乞食的僧人。
[8]肖(xiào笑):相像、相似。
[9]袈(jiā加)衣:佛教僧尼的法衣,和下文的“袈裟”意思相同。
[10]兀(wù务)立:兀是高耸特出的模样,兀立就是兀然独立。
[11]伛偻(yǔ lǚ雨旅):曲背,弯腰。
[12]豁(huò或):开阔。
[13]山腋(yè夜):两个山峰的峰脚相连处。
[14]幞(fú扶):古代男人所用的一种头巾。欹(qī七):通攲,倾斜不正。
[15]澄靛(chénɡ diàn呈电):澄是清澈的意思;靛是蓝靛的简称,澄靛是说潭水的颜色像清澈的蓝靛一样。
[16]磴(dènɡ邓):山路的石级。
[17]窅(yǎo咬)然:深暗。
[18]罗汉:佛教中小乘教理想中的最高果位,在我国有所谓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说法。
[19]寰(huán环)界:世界。
[20]称(chèn衬):相称、相当。
[21]罅(xià下):本意是瓦器的裂缝,引申为器物的缝隙,本文的石罅即指岩石的裂缝。
[22]绀(ɡàn赣):红青色。
[23]湫(qiū秋):水潭。
[24]髻(jì计):挽束在头上的头发,这里用来形容山顶春花的美丽。
[25]蟾蜍(chán chú禅除):癞蛤蟆。
[26]褶(zhě者):指岩石受力的作用发生波状弯曲之处。
[27]阈(yù域):门槛。
[28]嵌(qiàn欠):填镶。崆峒(kōnɡ tónɡ空同):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北极之下叫做崆峒。
[29]山门:佛寺的大门。
[30]汤(shānɡ商)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31]砥(dǐ底):磨刀石。
[32]眩(xuàn绚):眼花,如头昏目眩。
[33]诺讵那:佛教的十六罗汉之一,他当然不曾到过中国,这只是山里的神话传说而已。
[34]踞(jù据)坐:坐时脚底和臀部着地,而膝上耸,叫踞坐。
[35]廉纤:细雨貌。
[36]圮(pǐ痞):倒塌、毁坏。
[37]清隐:云静庵当家道人的名字。
[38]芜:田地荒废,长满野草。
[39]跻(jī击):攀登、上升。
[40]冰壶:盛冰的玉壶。瑶界:玉石世界。
[41]玉环:山名,在与乐清县隔海的玉环岛上,今属浙江的玉环县。
[42]石笋:像笋状的石质淀积物。森森:又长又密的样子。
[43]潺(chán馋)潺:水流动发出的声音。
[44]丘垤(dié迭):小土堆。
[45]辙(zhé哲):本意是车轮碾过的痕迹,这里是指刚才走过的路。
[46]棱(lénɡ冷阳平):锋棱。
[47]撩(liáo辽):引逗;挑弄。这里是扰乱。
[48]足布:古代男人也用布条包脚,叫足布。
[49]斗:通陡。
[50]方竹:竹子的一种,因茎的断面为四边形而得名,坚韧者可做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