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开国难避
9月19日,宫廷还没有从佩里意外来访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就收到了幕府传来的新消息: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俄罗斯舰队,在海军中将普加金(E. V. Putiatin,1803—1884)的率领下,已经驶进了长崎港。普加金甫到长崎就对这里的官员说,他带来了一封俄国政府关于两国贸易的信函。他最初接到的命令是把船开往江户并在那里开展谈判,但是俄国政府后来决定最好尊重日本的法律,于是改为驶往长崎这个日本指定与外国交往的港口,这一点与厚颜无耻闯入江户湾的美国人的做法大相径庭。
俄国人的舰队抵达不久,长崎奉行所的官员便和一名荷兰翻译来到船上。“帕拉达”号(Pallada)的船长告诉他们,海军中将普加金带来了一封俄国政府写给日本政府的信,还有一张给长崎长官的便笺,上面写着必须立即送达。官员们犹豫了很久,第二天再度上船,收下了便笺。便笺中用极为礼貌的措辞宣称,出于对日本法律的深深尊重,才促使俄国舰队停靠在长崎而不是江户。这是沙皇热切希望两国之间建立起友好关系的标志。
官员们立刻向江户汇报了俄国人来的消息,并询问是否要收下俄国政府的信函。等了一段时间以后,普加金将舰队驶往上海装载补给物资,这也许是在等政府的新命令。他从上海返回时发现依然没有答复,于是宣布,在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只能将船驶往江户。长崎的官员大惊失色,连忙用加急信件通知江户,信中提到,跟美国人相比,俄国人要随和许多,并建议也许可以用俄国人来挫挫美国人的锐气。他们还说,如果像平时那样怀疑俄国人的提议,日本可能会招致一个面积是美国两倍大的国家的敌意。
就在江户收到长崎的来信之前,将军德川家庆刚刚去世,幕府的高级官员正陷于悲悼之中,而且面临着重组新政府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回复俄国人这个问题没有立刻作答。经过仔细考虑,他们决定接受俄国宫廷的信,因为已经有过接受美国总统信件的先例。
这封来自俄国外交大臣卡尔·罗伯特·涅谢尔罗德(Karl Robert Nesselrode)伯爵的信(由俄语写成,但是附有中文和荷兰文的翻译),表达了希望两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以解决日俄在萨哈林岛上有争议的边界问题,以及开放通商口岸的愿望。大多数幕府官员倾向于接受俄国人的要求,但幕府海防顾问德川齐昭强烈反对,会议于是拖延下来。最终,他们一致同意,最好的方法就是拖延。
长崎官员承诺的幕府回信杳无声影,普加金对此越来越没有耐心。他再次威胁说,假如五天内还没有回信,就把船驶向江户。四天后,筒井政宪和川路圣谟率领一帮行动迟缓的官员,带来了将军给涅谢尔罗德的回信。信中说,首先,确立边界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决定,要画出地图,咨询相关各方等等。其次,他们的祖先严禁开放通商口岸,但是在当前的世界潮流下,政府确实意识到有必要开放国土,然而新的将军刚刚即位,形势太过复杂,因此无法立即给出答复。他们需要向京都和各地的大名递交报告。经过慎重考虑后,有望在三到五年内拿出一个方案来。
字里行间明显可以看出,幕府拼命想拖延决定。但更重要的是,它承认尽管日本长期闭关锁国,但是现在除了开国已别无选择。不过,关于国际形势变化这一点,因为担心遭到孝明天皇的愤怒反对,幕府并没有向宫廷说明。
对这个答复很失望的普加金态度转为强硬。他告诉幕府的代表,除萨哈林岛南部之外,择捉岛以北的所有岛屿都属于俄国领土。筒井回答说,日本拥有堪察加以及(理所当然地拥有)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来年春天幕府将派官员到萨哈林岛查明情况;俄国人可以在除了江户周围地区的日本海岸获得免费的燃料和淡水。筒井还承诺,如果日本跟其他国家签订了贸易特许协定,该协定对俄国同样有效。
普加金仍不满足,但是他在1854年正月初离开长崎,并说他春天会再回来。现在,有实力的大名都知道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前文已述,早在1853年7月,福冈藩的大名黑田齐溥就正式提议废除建造大型船只的禁令。8月,鹿儿岛的大名岛津齐彬写信给幕府,劝告他们尽快从荷兰购买船只和武器。10月21日,长期以来提倡建造适于远航船只(而不是那种在日本沿岸打鱼的小船)的幕府老中首座阿部正弘,废除了那道实施了二百二十多年的禁令。幕府从荷兰订购了几艘蒸汽战舰,不久,各藩就开始为幕府建造起大型船只来。1854年8月,幕府决定了挂在新船上的旗帜:白底上一个红色的太阳。
官方记录里并没有记载京都皇室对俄罗斯舰队来航以及后来事态的发展有何反应。即使知道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已经来了,我们也不清楚天皇和他的谋臣们是否知道对外开放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变。不管怎么说,古都这些人的心思都被其他更迫切的事情占据。8月里的酷暑使大部分的井都干涸了,其中包括中山忠能家的井。他担心这会对年幼的亲王不利,于是决定在阴阳师建议的地方挖一口新井。新井出来的水非常纯净,中山高兴极了,宣布从今往后,这口井的水将专门给亲王使用。这番话传到天皇的耳朵里,天皇也很高兴,给这口井赐名“祐之井”,因为这口井与祐宫有关系,并且“祐”字还意味着好运。
11月,亲王庆祝了自己的第一个生日。我们可能已经料到皇室成员会送给他精美的礼物,以庆祝这位皇族的后代到达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但其实大部分礼物都是他送给别人的,包括皇帝、各位内亲王、亲王或王妃、宫女以及中山忠能的家人。他还“邀请”了几位医生、奶妈和其他服侍过他的人来参加生日会。小亲王显然没有参加挑选这些仪式性的礼物,比如一箱箱的新鲜鲷鱼、豆沙包和米酒这样的礼物,但是收到皇帝和皇室成员(包括母亲中山庆子)送给他的玩具和娃娃,他可能还是很开心的。
但是,接下来那个星期,亲王却生了一场大病,又是呕吐又是发烧。各种医生都被召来,开了传统的中药方子(有些药的名字很奇怪,例如紫雪散)。这些药都没有效果,于是皇室派使者前往各个神庙为亲王祈福,祈祷亲王早日康复。亲王有时候看上去好点了,但是很快又病情复发。皇室陷入一片阴影之中,人们想起此前有多少皇室的孩子都没能度过婴儿期。大家送了无数礼物给亲王——大多根本不适合婴儿——希望能缓解他的痛苦,而他的母亲则彻夜不眠地在床边照顾他。他们还请来了觉胜院的前住持亮恕为他施念咒语。亲王的外曾祖母中山纲子为亲王的病忧心忡忡,作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心情:
上天的诸神
和佛祖该如何看待
伤心欲绝的我们
当这位小小的亲王
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那天晚上中山庆子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昏厥过去。除了僧侣的加持和读经以外,阴阳师也进行了祈祷。他们一边祈祷一边拨动琴弦,弹奏音乐。这些仪式显然奏效:到了月底,亲王和他的母亲似乎都康复了。但是不久亲王又病倒了,于是又召来另外一批僧侣为他祈祷。直到年底,他才完全康复。虽然医学知识快速在日本传播——大部分是学习欧洲医学的结果——但是宫中的医学依然进步缓慢。实际上,除了祈祷,皇室成员是不太可能像下等人那样接受医学治疗的。
11月23日,天皇正式任命前幕府将军的第四子德川家定(1824—1858)为第十三任幕府将军。天皇还任命他为“征夷大将军”,这个头衔一直以来都是将军正统身份的重要标志,不过它并没有什么军事意义,因为这个国家并未受到夷人的威胁。但是当外国军舰出现并引起民众的极大恐慌时,它便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孝明天皇派了两名武家传奏到江户,并带去皇帝的旨意:“征夷大将军”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确保全国人民的安全,并将外国人的军舰赶出去,从而避免国家蒙羞和将来的后患。太政大臣鹰司政通亲自给幕府重臣阿部正弘写信,询问幕府如何处理美国军舰问题并安抚受惊的天皇。阿部回答说,处理办法迄今仍未出台,但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优先考虑让天皇安心。他还鼓励天皇以后有什么愿望尽管直说,他将尽力而为。
一直以来,宫廷都将国家的一切事务交给幕府处理,但是自1846年孝明天皇给幕府去信询问海防事务以来,天皇已数次不满幕府对夷人的消极抵抗态度。1854年3月31日,幕府没有问过天皇便和美国人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开放下田和函馆两个港口,并允许美国领事驻留在下田,而日本则必须向美国人提供燃料、淡水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这个和平友好的协定没有提及贸易,但是贸易的基石其实已经铺下。下田和函馆两个地方都非常偏僻,选择这两个地方无疑反映了幕府希望对外国人敬而远之的态度。
我们不清楚宫廷是什么时候知道条约的事情的。不管怎样,另外一场灾难转移了人们对外来威胁的关注。5月5日,皇宫发生一场大火,由于风势很大,紫宸殿、清凉殿等很快就被大火吞噬。天皇和皇室成员急忙转移到贺茂神社。大火来势汹汹,为了及时赶到并护送他前往安全的地方,天皇的六七名随从甚至赤脚跑来。另外一名官员匆忙赶到中山家将祐宫护送到同一个神社。大火不仅烧毁了皇宫,还让五千四百余处民房化为灰烬。
贺茂神社被指定为皇宫发生火灾时皇室的避难所,但是神社的地方太小,无法容纳全部皇室成员和他们的侍从。于是皇后回娘家暂住,其他人则暂时寄宿在一两座寺庙里。中山家是御所内幸存的房屋之一,亲王于5月15日回到了中山家。
皇室的麻烦还远未停止。6月底,祐宫突然发起烧来,一时宫中陷入手足无措的状态。后来他康复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不久又迎来了京都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伤亡众多,摧毁房屋无数。尽管中山家再次逃过一劫,但他们家的房子太小太挤,在地震中似乎特别不堪一击。余震发生时,祐宫一直待在庭院里,根据官方记载,他当时一直在安静地吮吸着奶妈的乳头。
即使灾难接连发生,天皇依然坚持学习和歌,并领略到了其中的奥妙。为了祝贺天皇取得的成绩,据史料记载,其他亲王派人给他送去一盒墨鱼干。皇室成员之间在每个可能的场合都会互赠礼物,但是这些礼物极少是欧洲皇室青睐的那种。最常见的礼物便是鲜鱼。新鲜的鱼,特别是海鱼,对于地处内陆的京都来说,无疑非常罕见,但是它和鱼子酱完全不是同一类,更不要说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了。如果以其他地方的皇室标准来衡量的话,日本皇室的生活的确非常节俭,他们简朴的生活可能并不是由于经济紧缩,而是一种长久以来的传统,或许也是一种偏好。
比火灾和地震更加让天皇不安的,是1854年11月7日突然出现在大阪湾的俄国军舰“戴安娜”号(Diana)。上一年乘着老旧的“帕拉达”号主舰的普加金,现在乘一艘新式战舰回来了。“戴安娜”号在大阪湾停留了两个星期,给京都造成了巨大的恐慌。你可以轻易地想象到,丝毫不愿与外国人妥协的孝明,对于一艘几乎已经入侵到家门口的外国军舰会是什么反应。他不仅派人到常去的七家神社和七家佛寺祈祷国家太平,还将自己的每日膳食减到最少,厉行节俭。京都的市民惊愕异常,为了安抚民众,幕府下令各地的大名派兵保卫京都及附近地区。一些官员甚至支持将天皇迁到比御所更容易保护的大阪城居住,但是就在大家还在喧喧嚷嚷之际,俄罗斯军舰已经起航,驶向了下田。
12月22日,日本(筒井和川路)和俄国(以普加金为首)在下田开始了谈判。急于达成协议的普加金表示,只要日本允许两国间开展贸易,俄国政府愿意将择捉岛割让给日本,即便俄国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座岛屿属于他们。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预计两天后进行第二次会谈。接下来的那一天,一场大地震袭击了本州,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给下田带来特别严重的破坏。无数岸边居民被怒吼的海浪卷入海里,严重受损的俄国军舰也只是勉强未撞碎在礁石上。俄国人从海里救起了一些日本人,这一点令日本人非常感激。
这次海啸几乎把下田全毁了,日俄之间的谈判只得中断十天。谈判延迟了。与此同时,京都的宫廷认为最近的灾难都归咎于不祥的年号,因此下令儒家学者拟定一系列合适的新年号。将军从中选出一个“安政”并提交给天皇,这个年号源自早期的儒家著作《荀子》,原文是“庶民安政,然后君子安位矣”。尽管这个年号非常吉祥,但是安政时代(1854—1860)却并不平安。
安政时代刚开始时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说确实非常安宁——亲王首次穿上彩色的衣服,代替他一直以来穿的白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步骤之前,自然要去咨询一下阴阳师。阴阳师土御门晴男决定,十二月十六日(1855年2月3日)巳时(上午10点)为吉时。那是一个下雪天,为了御寒,亲王无疑要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他在外曾祖母的陪伴下,坐着轿子,来到了父亲居住的临时宫殿。母亲家族的其他成员,包括中山忠能夫妇,都走在轿子的后面,在预定的时刻来到了皇宫。中午祐宫穿上了第一套彩色衣服,一件白色的丝袍,外面罩上一件紫红色的袍子,这两件都是天皇送的礼物。按照规矩,亲王在母亲中山庆子的服侍下吃了一顿饭。仪式结束后,他被外祖父中山忠能带到了临时宫殿,天皇在那里接见了他并赐他酒宴。换过衣服后,亲王出来见天皇,天皇向他道喜,又赐给他酒宴。席上有水果和其他美味佳肴,还有娃娃和玩具等礼物。接着亲王又换了第三次衣服,这一次换成了鲜红色。仪式持续到大约下午4点。这一天,天皇送了亲王十二套衣服,其他宫廷成员也给亲王添加了衣物。祐宫向天皇和其他人送了礼,主要是鱼。那些参加仪式的人之间也纷纷互赠礼物。
五天之后,在天皇和朝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日俄友好条约在下田签订。日本对俄国人的让步,比对美国人要慷慨一些,也许是因为对他们有好感,也许还出于对普加金的同情——普加金为了签订条约已经来日本四次,在海啸和后来的暴雨中船只还严重受损。困于日本的俄国人最终都返回了祖国,一些乘坐租来的美国运输船,其他人乘坐一艘德国商船,还有一些人则乘坐一艘俄国人指导日本工匠造的船。到了1855年夏天,最后一名俄国人也离开了日本。
1855年,筒井政宪和川路圣谟代表日本签署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
尽管朝廷对这些事情全然不知,而且明治的生活记录(到目前为止只提到京都发生的事情)主要还是记载诸如他发了一场水痘导致脸上留下了疤痕、第一次学步这类人生大事,但是朝廷肯定已经嗅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险。朝臣们不管是赞同继续锁国还是开国,都一致认为应该加强国防。翌年朝廷下令,将寺庙的钟收集起来,重新铸成枪炮。幕府禁止将铜、铁、铅等金属用于铸造佛像或者其他法器。
自然灾害继续在这个国家肆虐。1855年9月,暴雨和大风使得京都的河流上涨到了警戒水位,鸭川上的桥梁只剩两座,其余全部被洪水冲毁。11月11日,一场大地震袭击江户,摧毁了半座城市,死伤无数。
1855年宫廷的一件喜事是新皇宫落成,代替了那座一年前被大火烧毁的皇宫。建造新宫殿花费了一年零七个月,而1788年完工的前一座宫殿则花费了两年十个月。尽管国家面临巩固国防等迫切问题,但是阿部正弘下令优先重建宫殿,说明他将“为天皇减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当被问到对新宫殿有什么要求时,天皇回答说,尽管他能够想到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考虑到国家的急务,宫殿只要按原样重建他就心满意足了。幕府询问天皇的意见,而天皇则拒绝奢侈浪费,这不仅说明他们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说明天皇已经意识到了政治局势的发展。
新宫殿的费用由幕府和各地大名承担,特别是最富有的加贺藩的大名前田齐泰(1811—1884)。1856年1月1日,天皇、皇后、亲王和其他皇室成员陆续搬进了新宫殿。亲王由他的外曾祖母照料。她在出家时已经落了发,但是在这个喜庆的时刻,戴上了假发。
普加金的舰队到达的时间是1853年8月21日,但是幕府过了将近一个月才把这件事报告给京都的宫廷(《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57页)。想更好地了解普加金的目的和事件的背景,请参考和田春树的《開国—日露国境交渉》。
普加金在小笠原群岛知道了俄国政府做出这个决定背后的想法,见和田春树,《開国―日露国境交渉》,第89—91页。俄国人对日本人的感情的估计是正确的:那些与俄国人打交道的日本人对他们的温和态度非常赞赏,并将他们和自以为是的美国人做对比(第101页)。
关于普加金这个时期的行动,见和田春树,《開国―日露国境交渉》,第109—111页。他急于收到俄国政府的消息,因为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而且与土耳其的盟国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也可能爆发。普加金在上海的时候,给当时在香港的海军准将佩里写信,建议他们联合,并请求佩里从上海借给他四十吨美国煤炭。佩里礼貌地回绝了他的结盟建议,但是同意借给他煤炭。煤炭一借到手,普加金就掉转船头,驶回长崎,这时他已经知道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消息。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57页。亦参考和田春树,《開国―日露国境交渉》,第99—100页。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58页。
老中是江户幕府的官职名,直属将军,负责统领全国政务;在大老未设置的场合上,老中是幕府的最高官职。定员四至五名,采取每月轮换制,轮番管理不同事务,其人选原则上在二万五千石领地以上的谱代大名之中选任。老中首席是专门负责财务的职位。——编注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60页。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62页。
藤田觉,《幕末の天皇》,第11—12页。
和田春树,《開国―日露国境交渉》,第157—158页。还可参考《孝明天皇紀》第二卷,第155—156页;《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64页。
此时的下田是个约一千户,共四五千人的小村庄。除了坐船,很难到达这个村子,而且那个地方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78页。这个日期对应的阳历是1854年5月11日。
指俄国著名珠宝首饰工匠彼得·卡尔·法贝热制作的复活节彩蛋作品。复活节是东正教的重要节日,订制彩蛋是以前俄国皇室的重要活动。法贝热与助手在1885年至1917年间总共为沙皇和私人收藏家制作了六十九颗彩蛋,这些彩蛋由珍贵的金属或是坚硬的石头混合珐琅和宝石装饰而成,华美异常。“法贝热彩蛋”后来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并被认为是珠宝艺术的经典之作。——译注
如果普加金像上次一样将三艘军舰驶往长崎,可能会引发麻烦,因为那里正停泊着四艘英国军舰。当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他们可能会袭击俄国船只,因此普加金改为将船驶往已经向美国人开放的函馆。他在函馆时,一个他去年带回日本、对他心怀感激的日本人告诉他,英国军舰已经到了日本海域。普加金通知日本政府他要到大阪去,但是直到他到了大阪,这封信才送达(和田春树,《開国―日露国境交渉》,第133—135页)。
关于川路圣谟的评论,请参考拙作Travelers of a Hundred Ages, pp. 393-394。
关于这次复杂的谈判,以及中间发生的“戴安娜”号沉没事件,请参考和田春树,《開国―日露国境交渉》,第146—160页。
学者们所斟酌的七个年号以及选自《荀子》的“安政”,见《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88页。伯顿·沃森(Burton Watson)将这句话翻译为:“一旦人民感到安全,君子们在各自的职位便可感到安心”(Hsün Tzu, p. 37)。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89—90页。
和田引用了川路圣谟日记中的相关段落,见和田春树,《開国―日露国境交渉》,第153—154页。日本人对俄国人有好感的一个例子是向他们开放了三个港口(长崎、下田和函馆),向美国人只开放了两个。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98—99页。这艘船在伊豆半岛西端的户田村建造,因而得名“户田”。“戴安娜”号海难发生后,俄国人抢救回来一些在喀琅斯塔德(Kronstadt)建造军舰用的图纸,日本根据这些图纸造出了第一艘符合欧洲标准的军舰。那些乘坐德国商船回国的俄国人,在萨哈林岛附近被英国人拦截并俘虏了。
《明治天皇紀》第一卷,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