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亦称“书经”,是一部记言的古史。其内容大多是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尚书》有今文与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是秦焚书后汉初经师所保存,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古文尚书是汉武帝时陆续发现的用先秦文字所写的文本,已佚。今存《尚书》共五十八篇,分为《商书》、《周书》、《虞书》、《夏书》,其中《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为东晋梅赜所献,后儒以为是伪作。今人也有不同看法。

无逸[1]

周公曰[2]:“乌乎[3]!君子所其无逸[4]。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5]。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弗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6];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7]!’”

周公曰:“乌乎!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龚寅畏天命,自度治民[8];祇惧,弗敢荒宁[9]。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10]。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11]。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弗言[12]。其惟弗言,言乃雍[13]。弗敢荒宁,嘉靖殷邦[14]。至于小大,无时或怨[15]。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弗义惟王,旧为小人[16]。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弗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17]。生则逸,弗闻小人之劳,惟湛乐是从[18]。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19]。”

周公曰:“乌乎!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20]。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21]。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22]。自朝至于日中,昃,弗遑暇食,用咸和万民[23]。文王弗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共[24]。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25]。”

周公曰:“乌乎!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共[26]。无皇曰:‘今日湛乐[27]’。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28]。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29]!”

周公曰:“乌乎!我闻曰:古之人,猷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张为幻[30]。此厥弗听,人乃训之[31]。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32]。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33]。”

周公曰:“乌乎!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34]。厥或告之曰:‘小人怨女詈女,则皇自敬德[35]’。厥愆,曰:‘朕之愆[36]。’允若时,弗啻弗敢含怒[37]。此厥弗听,人乃或张为幻。曰:‘小人怨女詈女’,则信之。则若时,弗永念厥辟,弗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38]。”

周公曰:“乌乎!嗣王!其监于兹[39]!”

说明

这篇文章是周公姬旦归政成王时,对成王的告诫之词。通篇以“君子所其无逸”为主题,论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的君主才能“嘉靖邦国”;阐明君主应当品德高尚、仁厚恭谨,以“咸和万民”。文章以殷纣王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不要随意变乱先王之法,不要乱杀无辜。文中虽有“天命自度”、“寅畏天命”那种天子受命于天、君临万民的思想,但作者一再强调的是“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弗敢欺鳏寡”的“仁”,后世孔子“仁者爱人”和孟子“保民而王”的观点于此可见其滥觞。

本文结构清晰,叙述有条不紊,风格恳切持重,是一篇较为成熟的上古散文。其中“以史为鉴”的论证方法,开后世政论文历史方法论之先河;而围绕中心高度概括史实,则开辟了后世论说文“据题抒论”的蹊径。

集评

孔颖达曰:上智不肯为非,下愚戒之无益。故中人之性,可上可下,不能勉强,多好逸豫。故周公作书以戒之,使无逸。此虽指戒成王,以为人之大法。成王以圣贤辅之,当在中人以上,其实本性亦中人耳。

——《尚书正义》卷十六

吕思勉曰:此篇亦周公告戒成王之语。篇中历举殷代诸王及文王享国长短。共和以前,古史年代之可考者,以此为最可据矣。

——《论学集林·经子解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