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1992年夏天,林之光心心念念的书店“左岸之光”终于开业了。就在公园路上,隔“青山书店”半条街的距离。这店名,是他和沈默一起商量后取的,在名字前面加了“左岸”两个字,代表书店的存在意义,除了物质,更多的应该是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

为了说服父母开这家书店,林之光费了不少口舌,最后各退一步,父母借钱给他,要求他先不要辞职,若确实生意好,再考虑。林之光答应了。又听从母亲的意见,叫待业在家的表弟张勇当营业员。

开业那天是星期天,林之光和张勇两个人七点半就把店门给开了。“左岸之光”书店被分成三块区域,图书占了百分之七十五,杂志占了百分之二十,小礼品百分之五。面积虽小,但布置得很清爽。其中图书区域,又被林之光按出版社分类摆放。比如三联书店出的,整整齐齐放一个书架上,中华书局的,又放另一排。最有特色的是,林之光把封架销售改成了区域开放式销售。当时,这种销售模式,在整个明州市,只有少数书店在尝试,因为容易丢书。

时间太早,街上人还很少,别看林之光脸上很笃定的样子,心里却忐忑不安。由于地段好,这个店面每个月租金就要300元,在这条街上也是数一数二的贵,再加上人员工资等,是笔不小的开支。成本这么高,倘若没生意,自己得在那个水泥厂待到头发白,一想到这个,他就头皮发麻,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闯出一条路来。

正胡思乱想着,胡杨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林之光很开心地迎了上去,说,胡哥,你来了。

胡杨玩笑道,我是不是应该说几句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来之类的话?

林之光嘿嘿一笑,他清了清嗓子,一脸严肃地说,我开书店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精神的享受。

胡杨被林之光的正经样子逗乐了,他说,文艺青年的毛病!你不挣钱,拿什么来支付房租和人员工资?精神,必须要以物质为基础。你看我,这么多好书都想买,可我没有钱怎么办?只能过来看看,过过眼瘾也好。

林之光说,你也是文艺青年,像你这么喜欢书的人,也是很少见的。

胡杨说,我是工人阶级,喜欢书,是因为从前没书看。

见顾客三三两两进来,林之光和张勇就忙着招呼,胡杨也自顾自看起书来。对于购书,现在的他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不管怎样,今天是左岸之光书店开业第一天,过来买几本捧捧场也是应该的。

胡杨走的时候,带走了精装本的美国作家汤玛斯·伍尔夫的作品《天使,望故乡》,还有一本描写美国山川风物的《春满北国》。他指着三联书店出的另外几本美国文化丛书,对林之光说,等我下个月发了工资来买。

林之光说,胡哥,《天使,望故乡》你怎么不选平装,平装便宜多了?

胡杨摇摇头说,我现在尽量买精装本、老版本,最好是成套系列的,适合收藏。以后你有好书,给我留下。

林之光说,好的,胡哥你工资不够花了。

胡杨说,工资哪够?我一直是除了上班,业余时间还想办法去赚点外快,不然哪有钱买书?修自行车、补胎都干过。

林之光说,你比我能干多了。

胡杨一笑,说能干啥,你忙你的,我走了。

林之光顾不上,说了句有空来,就忙着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一边收钱。张勇两只眼睛盯得很牢,怕稍不注意,就被人顺走书或其他东西。

儿子书店开业,李小梅在家坐立不安。林良友说,你不放心那我们就过去看看。李小梅一想也对,眼见为实,就和丈夫一起来到公园路。到了书店门口,没有进去,只是站在外面稍远的地方。林良友见顾客进进出出的,人挺多,就对妻子说,这下你可以放心了。

李小梅摇摇头说,就这么一会儿看得出什么,哪有这么容易赚钱的。

林良友看了妻子一眼说,你就爱瞎操心。

李小梅不说话,伸长脖子盯了好一阵,才跟林良友说,走走,去菜场,晚上给儿子炒两个好菜吃。林良友问,不进去?李小梅迟疑了一下说,算了,不进去了。林良友只好随了妻子,夫妻俩转道朝菜场走去。

这一天,林之光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自己当老板,感觉就是不同,哪怕只有这么一家小小的店,也有一种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快吃晚饭的时候,王青山进来,他看了看店里的布局,发现确实比自己闭柜销售要新颖得多。再仔细看了书的品种,很高端,不像他,什么书都进。

不错不错,真是出手不凡啊!王青山嘴上很是赞赏,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嫉妒,不过很快就掩饰过去。

以后还要请青山兄多多指点。林之光谦虚地说。

哪里,向你学习,你是大学生,我是大老粗。王青山说。

林之光连忙说,各有各的特色。

王青山明白自己的弱项就是在选书方面,他书读得太少。作为普通工人家庭出来的孩子,他最多就看些《一双绣花鞋》《刑警队长》这类通俗小说,还有《少女之心》之类的手抄本。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就混社会,开书店纯粹是听别人说这一行能赚钱,就一头扎了进来。

这时,沈默约了三个同学过来,王青山也不便打扰太久,就告辞离开。林之光让大家随便看,若选中满意的书,打九折。几个同学都说不要,按原价。

沈默看得特别认真,几乎是一本本扫过去,转了一圈,朝林之光点头说,你大多数的书很合我胃口,少部分我不喜欢。

林之光得意地说,我喜欢的书,你肯定喜欢。你不喜欢的,别人喜欢,那是为了赚房租进的。

沈默说,理解万岁!

为了表示对林之光理想的支持,沈默一口气选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顾城的《黑眼睛》、张贤亮的《肖尔布拉克》、王朔的《我是你爸爸》等一堆书。林之光很不好意思,说你不需要的书不要买。沈默说都需要,你开书店好,以后我要什么书,你帮我找。林之光说没问题。

天黑了,街上的店铺开始陆续打烊,几个同学也都各自带着书回家去了。林之光点了点一天的营业额,居然有500多元,非常开心。他原本想着能有个200元就算不错,没想到生意这么好。

张勇盯着营业额,两眼放光地说,阿哥,如果天天生意这么好,那不得了。

林之光拍拍表弟的肩膀说,阿勇,明天我要上班,这店就靠你了,东西卖掉别忘了记账,不然货与款要对不起来。

阿哥,我知道,你放心好了。张勇拍拍胸脯保证道。

你一个人可能会比较忙,不过上班时间我估计人不会像今天这么多。一下班,我会马上过来。林之光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手表,都9点多了,说今天辛苦,回家吧!张勇说好,他家离店骑自行车需要半小时,也不算太近。

林之光回到家里,林良友和李小梅在看电视剧《梅花三弄:梅花烙》。见儿子回来,李小梅马上问,你饭吃过没有?林之光说,吃过两只包子。林良友接过话头说,你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本来以为你会回家来吃,早知道给你送过去。李小梅说,我去热下,你再吃点。又问,今天生意怎么样?

林之光一脸兴奋,他说,非常好,第一天营业额就有500多元。妈,开书店可以让精神、物质双丰收,我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林良友担心地问,阿勇一个人管得过来吗?

李小梅马上说,看来还得招一个营业员,你这书店又是开放式的,阿勇既要盯着,还要记账,根本不行。毕竟他年纪太轻,万一有个疏漏什么的,你又不好说他,店里至少得两个人。

林之光说,是的,如果像今天这么多顾客的话,根本忙不过来,记账肯定会漏下。

再找个人成本就提高了。林良友沉吟道,不过店里只有一个人也不是长久之计,人有三急,万一遇上什么事,那还得关门。

人还是要招的,就算我辞职,也需要再找一个,找个女孩子,心细一点的,能吃苦、能守店的那种。林之光说。

李小梅把热好的饭菜端上桌,叫儿子吃饭,一边说,边走边看,生意好就再找一个营业员。

这一夜,林之光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在不停地搬书,直到醒来,还浑身酸痛。

看来这辈子要跟书结缘。林之光心想。

经过几天的试营业,林之光发现张勇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于是在书店门口的小黑板上打出了招营业员的信息。要求25岁以下,女性,五官端正,能吃苦耐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喜欢书,薪资面议。

林之光把面试时间定在周日,他要亲自面试。

一上午,进店来咨询的人有几个,但聊了几句,林之光总觉得不合适。有的女孩子跑过来一看,店面这么小,又要从早站到晚,工作时间这么长,马上就打起了退堂鼓。有的打扮得很另类,穿着奇装异服;有的耳朵上打着几个耳洞,涂脂抹粉的,一看就不像个能安静守店的人。林之光很干脆,直接给回绝了。

傍晚,一个身穿暗红色衬衣,黑色裤子,扎着一根马尾的年轻女孩骑着自行车经过店门口,看到小黑板上的招聘信息,她又倒了回来,停好自行车,走进来问,老板,你们需要营业员吗?

林之光闻声抬起了头,看到一张清秀的脸,皮肤略黑,泛着健康的红润,挺拔的鼻梁上有几粒淡淡的雀斑,给这张脸增添几分俏皮。眼睛不大,但很有神采。见女孩问,就点了点头说,是的。

我可以吗?女孩一脸认真地问。

介绍一下你的情况。林之光说。

我叫周洋,1973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我喜欢看书,想找份跟书有关的工作。女孩说完,满怀期待地盯着林之光。

当营业员很枯燥,上班时间也长,你坚持得了吗?林之光想还是把丑话说在前面比较好,不要干两天又不想做了,麻烦。

周洋点点头说,没问题,我不怕吃苦。

那行,你明天就过来上班,工资160元一个月,两周休息一天,先试用半个月,如果合适就留下来。林之光说。

真的啊,太好了,谢谢老板!周洋开心得差点跳起来。

张勇凑了上来,招个女孩子当营业员他喜欢,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阿勇,明天周洋来上班,你们相互配合,好好相处。林之光又对周洋说,小周,他叫张勇,我表弟,平时店里就他负责。

张勇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来来回回在周洋身上扫了几遍,感觉她挺可爱的,就对林之光说,阿哥,你放心好了,我们会把店管好的。

周洋见天色还早,就主动提出来说,我在店里待一会儿,看看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

林之光有点意外,马上表扬道,你这工作态度不错。

周洋羞涩一笑,林之光不由对她有了几分好感。他带着周洋很有耐心地告诉她书的各个分类,摆放位置,有哪些杂志,货品怎么出样等等。提醒她平时账目要清楚,店要管牢,不能让人顺手牵羊把店里的东西带走了。每个月月底要盘库,如果超出正常的损耗比例,营业员要负一定责任,承担部分损失,钱要在工资里扣。周洋很认真地听着,默默记在心里。

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周洋告辞。林之光问周洋住在哪里,周洋说在周家村。林之光一听,那地方在城乡接合部,离书店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周洋猜到林之光在想什么,说我骑自行车,方便的。

林之光说,以后你就上白班,晚上太晚了小姑娘回家不安全。周洋很感动,没想到自己会碰到这么一个好心的老板,看他戴着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不像老板,倒像个老师,就连声道谢。

见周洋一口一声老板,林之光笑着说,以后不用叫我老板,这个称呼怪怪的。

那我叫你什么?周洋天真地问。

叫我林老师。林之光想了想说。

好的,林老师,那我先走了,明天早上我会准时到。周洋朝两位摆摆手,骑上那辆旧自行车,消失在夜色里。

张勇站在门口,饶有兴趣地盯着周洋远去的背影对林之光说,阿哥,这周洋看起来挺机灵的,又有礼貌,有个帮手,我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明天你观察一下,看看周洋做事情怎么样,反应快不快。林之光边说边把黑板拿进来,擦掉了上面的招聘信息,然后写上推荐书目,让张勇明天早上别忘了摆到门口去。

张勇很听话地答应,不知为何,他第一次对上班充满了期待。

周洋回到家里,母亲蒋春花正在收拾碗筷,父亲周大海坐着在抽烟。见女儿回来,蒋春花很不高兴地说,去哪里了,这么晚才回来?

爸、妈,我找到工作了,明天就去上班。周洋忽略母亲的表情,平静地说。自从得知自己高考落榜后,这些日子她一直闷闷不乐。在班上,她的成绩一向处于上游方阵,倘若不是在高考前的关键时刻得了急性肺炎给耽搁了,相信自己也不会考砸。她跟父母提出复读,明年重考,结果母亲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供不起两个大学生,希望她早点工作挣钱,还说女孩子不用读这么多书。对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周洋很无语。

什么工作?多少钱一个月?蒋春花的脸色马上转阴为晴,关心地问。心想女儿参加工作是好事,减轻家里的负担,下个月可以给在四川读大学的儿子周松多寄点生活费了。

书店营业员,工资160元一个月。周洋盛了一碗饭,坐在桌子边就着剩菜吃了起来。她家是三间平房,父母和哥哥各占一间,只有她这一间被一分为二,前半间是厨房,后半间是卧室。即使哥哥平时不在家,他的房间她还是不能去住。

周大海没啥爱好,就喜欢饭后抽一支烟。他是个普通工人,和妻子都在明州第一棉纺厂上班,收入不高。随着两个孩子都大起来,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特别是周松,一年要花不少钱。而妻子总觉得儿子在外面读书很辛苦,恨不得每个月能多寄一点钱过去。对此,他很有意见,总觉得妻子太偏心。周洋成绩很好,如果再复读一年的话,肯定可以考上大学,为这事,他还跟妻子吵了一架。不过他这个女儿脾气也倔,说不读就不读,自个儿跑出去找工作。烟抽完了,周大海站起来,对周洋说,在外面不要争强好胜,手脚要勤快,对人家要和气。

周洋说,我知道。

蒋春花怕女儿参加工作后翅膀硬了,更不听她的话,就说,你以后每个月的工资还是交给妈存着,将来办嫁妆用,平时的零花钱妈给你。

周洋不悦,明白母亲真实的想法,这哪是给她存嫁妆钱?分明是让她为哥哥以后讨老婆做一份贡献。母亲对哥哥的溺爱,周洋从小就深有体会,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哥是第一个,最后才轮到她。哥的身上从来都穿得清清爽爽,她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母亲的旧衣服改的,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记得有一次,她忍不住问母亲,自己是不是她亲生的?结果挨了一顿打。从那以后,她在心里就竖起了一堵墙,和母亲怎么也亲近不起来。这个时候,她不想和母亲争执,就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见女儿这么乖巧,蒋春花很满意,语气也变得温和起来,说晚上早点睡,明天要上班。

父母回隔壁房间去了,周洋关上门,走进自己的空间,打开台灯,在写字台前坐下来,捧一本《红楼梦》读。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本书,只是字太小,看久了,眼睛就觉得累。没能上大学,周洋心里是满满的遗憾,现在去书店工作,既可以多看点书,补充一点知识,又能赚工资,一举两得。她一定要好好工作,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看了一会儿书,周洋又从抽屉里拿出日记本,认真地把今天的经历做了个详细的记录。

加油,周洋,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周洋写下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嘴角浮起浅浅的笑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