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

张先

张先(990~1078),北宋乌程人,字子野。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初为宿州椽,历吴江令、嘉禾判官、永兴军通判,知渝州、安州,嘉祐四年以都官郎中致仕。晚年优游于杭州、湖州之间,啸咏自得,卒年89,葬于湖州弁山多宝寺。有《子野词》一卷,共存词170余首。

千秋岁

数声,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注释

①千秋岁:入歇指调,双调71字。②(tí jué):鸟名,是杜鹃的别称。屈原《离骚》中有“恐之先鸣兮,使百草为之不芳”。③永丰柳:永丰是唐时洛阳长夏门东第一街一个坊名。白居易《杨枝》中有“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东甬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④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因为最细,故称幺弦。⑤孤灯灭:一作“凝残月”。

赏析

张子野词,以写悲欢离合之情为最工,此词即是一首爱情作品,相爱而被横阻,其中之悲怨情怀、铁石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阕用景物烘托、暗示爱情被破坏,无一语明说内情,要读者细心品味。“数声,又报芳菲歇”,首二句化用《离骚》中语,由的悲鸣声中,宣布繁花簇锦的春天已经过去,一个“又”字,说明美好时光逝去已非一年半载。来时匆匆,去时匆匆,故是春之常态,惜春之情,因人而异,“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选残红”说明爱情虽遭摧残,但自己仍然珍惜,接下二句,既写时令,又写爱情被破坏之事,一语双关,极为精彩。遭受如此打击,何人能堪?末二句化白居易之事,诉出心中苦楚,别自凄惋动人。

下阕将此中真意挑明,但是换头二句来得极为突兀,幺弦能诉极其强烈的怨恨,而说“莫把幺弦拨”,可知此情是多么凄苦,语虽奇,意则与上文一脉相承。“天不老,情难绝”,爱情虽被摧残,只要天不老去,情是难以断绝的,悲苦中作刚强语,钟情之心,耿耿不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两情相悦,彼此知心,虽遭破坏,终是徒劳。行文至此,情感的抒发也到了高潮。但情丝未了,春夜已尽,东方未白,孤灯先灭,如此作结,恰到好处。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张子野时说:“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不似豪苏、腻柳。”“含蓄”、“发越”的词风,在此词中得到了完美统一,陈氏之评,相当中肯。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释

①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入“中吕宫”,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由此可知此调原为外来舞曲。双调44字。②湘江曲:古曲名,为纪念舜之妃娥皇、女英所作,二人死后,为湘水之神,故曲名“湘江”。③十三弦:古筝共有十三弦,分别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及闰月。④秋水:喻眼睛,白居易诗中有“双眸剪秋水”。⑤玉柱斜飞雁:筝柱斜列如飞雁。⑥春山:古时一种眉毛样式。

赏析

此词晏几道集中亦收录,据考当为晏词,作张先词,实误。晏氏早年风流倜傥,每词成,必授歌女演唱,此词即为家中歌女所作,虽写弹筝之事,而其意在人不在筝,从词中既可见歌女之技巧,又可见其风情。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上阕首二句先写弹奏,弹奏的曲子是关于湘妃的极为哀怨的《湘江曲》,筝音本哀,而所弹之曲亦哀,由此可见弹筝者的心情,那一声声哀曲,写尽了湘水的一片寒碧,“绿”是冷色调,恰能衬出人心理上的感受,而“写”字则将筝声表现得更为动人。“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借筝声将这种悲恨表达了出来,并且与词人产生了共鸣,感情是极丰富且细腻的。

上阕借筝来传达弹奏者的心情,下阕则侧重在弹奏者的情态上。“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在欢筵之间,她那秋水般的明眸,反而显得有些迟钝,可见她是何等地专注。而“玉柱”一句,看似写筝,实际上表达的是弹奏者那无穷的悲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曲调愈低沉哀婉,足以使人断肠,同时,弹奏者也敛眉垂目,一种凄切悲凉的情绪布满面庞,也可以见她的怨恨是多么深重。

此词在行文之中,无论是刻画上还是叙述上,毫不呆滞,笔势如流水行云,回荡飘忽,情感的表达相当深沉蕴藉,是以黄蓼园评价说:“写筝耶?寄托耶?意致却极凄婉。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

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①天仙子:唐教坊舞曲,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有“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入中吕调,双调68字。②嘉禾:即今浙江嘉兴。小倅(cuì):宋代州郡副职官员称倅,小倅指判官等幕职官。③水调:曲牌名。《隋唐嘉话》中有“隋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④流景:流年。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谢军事》诗中有“自悲临晚镜,谁与惜流年”。⑤并禽:即鸳鸯。⑥“云破月”句:白居易《三洞游序》中有“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赏析

张先此词作于庆历元年任嘉禾判官时,年52。这首词既是北宋词中名篇,又是子野享誉之作,时人誉之为“张三影”,盖从“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中得来。

此词调下小序可以作为背景资料看,子野因病卧于家中,未去府中赴宴会,正是精神疲惫、百无聊赖之时。上阕首句便反映了当时的心情:“《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词人在家中独自饮酒听曲,之后便酣眠而去,当酒醒之后,愁绪并未减轻。正是因为情怀不佳而未去赴宴,独自借酒听歌来消解烦闷,孰料心情更为沉重了,因而有了“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慨。少年人伤春,故是常理,而子野年老伤春,故自有别,一则是美好年华已经逝去,再则是对年轻时风流倜傥的追忆和叹惋。就此一句,藏了无数消息,留给了读者广阔的空间去想象。

“临晚镜,伤流景”,此处化用杜牧之诗,将年华逝去的感受写了出来,病中愁重,这种对年华不再的感慨是很自然的。“往事后期空记省”,往事对于人生而言,可以是甜蜜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但是在词人的回忆中,“后期”二字却说明了原本是美好的事情却被他错过了,这其中有多少感慨,“空”与“后期”相应,更可知感慨甚深。行文至此,可以想见词人“愁未醒”的缘故了,用这种手法,词人将那一腔自怨自恨、自甘惆怅的情绪渲染得格外动人。

上阕的描写,是心理活动,是一种近乎静态的表现;下阕则不同了,词人即景生情,将近乎静态的平淡之趣转化成了一种动态的空灵之美。词人虽未去赴宴,在暮色中去小园散步,以消遣那借酒听歌之后进一步加重的愁闷。“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小园之中,池中鸳鸯已在池边沙上休息,这是夜色降临的征兆,正在词人思绪万千之时,词人意外地发现了一处美景:原本密云满天,突然之间,月亮从云中露出了身影,月光之下,花儿也被风吹动,花影婆娑。这一微妙的变化,无疑给了词人一种心灵上的安慰。这两句是张先这一首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沈际飞说:“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这两句并不是遣词炼句的神韵所在,主要是因为它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王国维先生认为着一“弄”字境界全出,而沈祖棻先生则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上,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二先生的评论,各有千秋,而此二句之妙,故是会意者能自取舍,词人的心境与情感与这两句可以说是妙合无隙了。

接下来词人写到“重重帘幕密遮灯”,这是词人进入室中的景象,之所以进入室中,无疑是风大起来了。帘幕重重,将灯火遮住,免得被风吹灭,之所以这样,原来是“风不定”,行文细密,正是词人体认生活的细致入微。“人初静”,既说明了夜已很深,又说明了词人情感的真挚,为什么呢?因为下文说了“明日落红应满径”,这是词人伤春、忆往、怀人的最高升华,同时也是对“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所产生的境界的提升,全词至此意足境全,无须再多费口舌和笔墨了。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①青门引:双调52字,仄韵。②还:忽然。③中(zhòng)酒:饮酒过量。

赏析

这首词寓情于事,抒发了暮春时节所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情怀。起笔“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从天气落墨,在对气候的敏感之中透露出几分心情的孤寂。气候刚刚变暖又突然凉起来了,凄风冷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作者以“乍”形容天气之暖,以“轻”形容天气之冷,以“方”来形容风雨之定,显示出对天气种种变化的精确把握,深层次上暗示着一种冷暖自知的心情。“庭轩”几句由天气转入对现实境况的描写,并点出时节是气候变化多端的清明时节。“寂寞”二字,写环境,更是心境的剖露。“残花”是“风雨”的结果,“中酒”实由“寂寞”造成。“又是去年病”则说明“寂寞”由来已久,故而深重万分,情感更翻进一层。

下阕紧承上文之病酒而来,进一步在环境的描写中渲染情绪。“楼头画角”句兼写两种情绪。本想于醉中求得解脱,不料却被角声惊醒,被冷风吹醒,角声之惊耳与晚风之刺肤同时呈现出来。“入夜”一句以现实的景象象征痛苦的心情。到夜晚,重门深闭,将一切关在外面,只留下死一般的沉静。正当难以忍耐之时,明月偏又送来墙那边秋千的影子。秋千依旧,人却分离,高墙如山,连秋千也可望而不可即,孤寂之中平添几分思念,思而不见,更感孤单难耐。整首词巧妙地将听觉、触觉和视觉形象交织起来,以层层感触营造艺术境界,将人物多愁善感的心境写得入木三分,作品表现的感情也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