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14岁时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刑部尚书等要职。死后谥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一生显贵,在政治上无多建树,但是以善于奖掖后进而出名,范仲淹、欧阳修等著名人物都出自他门下。今存《珠玉词》,并编有类书《类要》。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①,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②。
注释
①旧亭台:亭台依旧。亭台,泛指景物。②香径:飘着花香的小路。徘徊:流连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珠玉词》的代表作,它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却能在平淡如水的闲情逸致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传颂不衰。
上阕写词人对酒听歌的场景和感受。“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起初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态来赏乐、饮酒的。然而,由于这边听边饮的场景,唤起了词人记忆中“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感受,因此,他原本平静、愉悦的心情悄悄地起了变化,开始追忆起过去来:一样的清歌美酒,一样的亭台楼阁,似乎一切都如同从前,可是这表面的相似背后所隐藏的,却是岁月不可逆转的流逝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慨。这西下的夕阳,既是作为眼前景的夕阳,又是作者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随着时光而消逝的留恋和感伤,寓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下阕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春残景象的惋惜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对仗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音调婉谐而情致缠绵,可谓千古绝唱。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再怎么留恋也无济于事,因此说是“无可奈何”。然而那梁间穿梭的燕子,却是如此的熟悉,像是一个旧时相识一样。如果说“无可奈何”显示出一种对于时光消逝的痛惜和伤感的话,那么“似曾相识”则流露出一种对于现有景象的珍惜和把握,因此有隐隐透露着向上的内涵。在这样一种矛盾而迷惘的心态中,作者在这落满了鲜花的小径上独自徘徊着、沉思着,整首词的境界,也在这样的徘徊、沉思中走向了升华。
清平乐
金风细细①,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②,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③。
注释
①金风:秋风。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秋天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②紫薇:又名百日红,一种落叶小乔木,花为紫红色。朱槿:木槿,花有红、白、紫诸色。③银屏:屏风上镶嵌云母等物,洁白如银,故称银屏。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珠箔银屏逦迤开”。
赏析
晏殊一生仕途顺利,过着富贵宰相的平静生活,因此他的词中总有一种闲雅的情调,反映出北宋升平时期士族阶级的从容、闲适气质。这首词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只写对秋的某种感受,娓娓道来,平淡无奇而清新自然,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气质。
起句“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点明时间,并渲染了环境。细细的秋风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吹过,片片梧桐飘然而坠,它们仿佛也理解词人此刻平淡、幽静的心态,悠闲而有节奏地依次飘落。以“细细”来形容秋风,完全洗净了以往诗人笔下的秋风那种萧瑟、悲凉的感觉,而代之以一种平静的状态。“叶叶”连用,则赋予了梧桐落叶一种节奏感,一种从容不迫的次序感。这两句奠定了全词平淡幽细、闲适恬然的基调,与过去的秋色截然不同。“绿酒初尝”一句,显示出作者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勾勒。连续三句淡语之后,才以浓墨“一枕小窗浓睡”写出上阕主旨。既然是小饮,为何却“易醉”?既然是浅醉,为何却又引来“浓睡”?这些作者并没有明言,而是通过眼中所见的景物予以揭示。残花满地、斜阳满院,显示出心情的悠闲和神态的慵懒。而此时双燕归巢的景象,不禁触动了词人昨夜独居无聊的感叹,一种淡淡的哀愁顿时洋溢在纸上。整首词融华贵气象于闲雅的格调中,意境清幽而声调自然,承花间词余绪而又能自成一格,体现了典型的晏词特点。
踏莎行
祖席离歌①,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②,行人去棹依波转③。画阁魂消,离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注释
①祖席:为人送行的宴席。古人出行时要祭祀路神,因此把饯别宴会称为“祖席”。②居人:前来送行的人。③去棹:离去的船。
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为送别友人而作。它没有如怨如慕的缠绵,也没有如泣如诉的悲伤,但仍能让人感受到两情缱绻、不忍离别的依依深情。上阕写送别的场景。“香尘已隔犹回面”是说人已远行,彼此看不见踪影,却依然一再含情回顾。这默默无语的频频回望中,蕴含着多少曲折不尽的深情啊。“居人”两句从送者和行者的角度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其难以忘怀。送行者的视线被树林所挡,以至于马儿也仰首长嘶;出行者的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词人没有直接写人,而是通过“马嘶”与“棹转”,来衬托人内心的情感,含蓄委婉而情真意长。下阕从送行者的视线叙写离愁。离人已经消失在天边,“居人”登楼远眺,唯见落日的余晖照着粼粼的江波,恰似离人心头无穷无尽的离愁,随之流向天边,不禁黯然伤神。“只送”二字看似平淡却深婉曲折。结尾二句由“平波远”化出,写别后的思量。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想象都被充分地释放出来,他的思绪随着江上的平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浩渺平波,引出心头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已经足够深远,再加上“天涯地角”的强调,更显得相思相望之情深厚浓郁,无所不在。
踏莎行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②。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竞逐游丝转③。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指花少。②阴阴见:暗暗地显露出来。③游丝:指香燃后上升的烟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初夏景象,抒发时光流逝轻愁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晏殊词的特点。“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见”显示着春天已经逝去,夏天的气息已经很浓。这三句虽然是写静态的自然景色,但是“稀”、“遍”、“见”三个词语,却无疑揭示着一个动态的自然变换过程。“杨花”是典型的暮春景色,词人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写上,而是赋予它主观情感色彩,把杨花的漫天飞舞,写成是因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至让它乱扑行人之面,这种写法既暗示着春光的消逝已经无可挽回,只好任由杨花送春归去,又突出了杨花活泼自在、无拘无束的特点。虽然是暮春的景色,但是却没有颓废哀伤的情调,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翠叶”与“朱帘”分写室内与室外的景象,“藏”、“隔”二字则描绘出了初夏嘉树繁荫之景与永昼清闲之状,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而炉香之“逐”,游丝之“转”,则在对动态景物的描述中衬托出了室内的寂静。那袅袅上升的炉烟,和来去不定的游丝,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主人公的情思和闲愁。结句点出主人公的行动: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直到日暮时分才醒来。而酒醒、梦醒之后,唯见斜阳映照下的深深院落,更加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深深的百无聊赖。全词的意境至此升华到了一种虚无、空灵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