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北宋吴县人,字希文。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仕至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为陕西四路宣抚使。历知邠州、邓州、荆南、杭州、青州。卒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诗文皆自成家,尤其以《岳阳楼记》一文最为脍炙人口,有《范文正公集》行世,《彊村丛书》辑有《范文正公诗余》一卷。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苏幕遮:原为西域舞曲,据《一切经音义》,“苏幕遮”是西域胡语,本出自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即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每年七月初演,连演七日,主要是为了驱赶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现传词是借旧曲度新声,入“般涉调”,双调62字。②黯:黯然伤神。③旅思(sì):即旅途中的感受。

赏析

范文正此词所写,乃是羁旅相思之情,虽然未能超出离愁别恨窠臼,但“大笔振迅”,意境开阔,是他人所不及处。

上阕以纤艳秾丽的秋景衬托乡情,“碧云天,黄叶地”,将秋日长空湛湛、黄叶飘飘之象一笔括尽,而意境之高远清旷,由此引出,无丝毫萧瑟气象。“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由秋天秋地而至秋水,一脉相承,天地之秋色远连浩渺秋水,水波浩渺,即便是水上之烟,也显示出了一片翠意。至此天地因秋色打成一片,而意境更为悠远绵长了。“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时分,夕阳映着远山,长空接着秋水,而凄凄秋草,则伸向斜阳之外,范文正将秋日所见之景,笼括殆尽,“芳草”一词,又将乡思乡愁引出,“无情”二字,正衬词人乡思之有情。将乡思从如此磅礴境界中引出,而不留痕迹,亦他人所难能。

下阕换头直承“芳草”而写乡思。“乡魂”、“旅思”,足见一片凄怆黯然情绪,羁泊之愁苦,乡思之深切,显而易见。“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乡愁乡思无可排遣,借好梦以遣之,“除非”二字意在言外:好梦无多,则乡愁无可排遣,亦只是无眠状态。“明月楼高休独倚”,明月照高楼,不眠而倚,愁怀更甚,“休独倚”正见词人独倚高楼,愁人难寐情状。“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无可奈何之际,借酒消愁,孰料愁未消,而酒却变成了相思之泪。抒情爽利,造语转奇,将胸中波澜,化为推天巨浪,而词之音响虽戛然而止,意味尚绵绵不绝。

范文正此词以开阔雄沉的意境与真切深挚的感情相互交融,可谓刚柔兼济,结构新颖。许昂霄所谓“铁石心肠人亦做此销魂语”正因是而发。后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便化用此词首句,意味虽浓,而骨力逊文正一筹。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御街行:一名孤雁儿,双调78字。②香砌:指华美的台阶。③练:洁白的绸子。④欹(qī):倾斜。⑤谙(ān):熟识。

赏析

这首词为怀人之作,其间柔情细语,令人心动。上阕所写乃是秋夜之凄寒空寂,下阕所写则是孤眠独宿滋味,景到浓处,情亦深沉。

上阕前三句所写为秋声、秋色。秋天的树叶纷纷飘落,坠在香阶之上,虽未言秋,而“坠叶”则秋意可知。秋夜寂静,因此秋声细碎而清切。这声音当然是来自树间的,先写坠叶,后写秋声,声因叶而出,则坠叶是耳中所闻,而不是目中所见。写秋声著一“寒”字,则心境与夜景同见,“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此句最为警策,亦是历来评家极言推重的,虽为赋景之语而情已跃然纸上。高楼之上,珠帘高卷,仰首望去,秋空旷远,“天淡银河垂地”六字,写尽秋夜长空气象。同写“玉楼”,花间诸君常作柔媚之态,而在范文正公笔下,则有一般清峻刚强之气。“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承上句之清刚,此三句尤其顿挫有力。意境之奇,先以珠帘表出,复以银河承续,到此则以月色加以发挥,愈走愈奇,是以情感深沉激越,无物可抑。

下阕全为思人之愁绪,皆是上阕所积,至此方见洪流跌宕。首三句所写,是尊前垂泪之愁绪:原本借酒消愁而愁肠已断,酒也无从发挥效用,未到肠中,先成眼泪,此等曲折宛转笔,更能见愁之难堪,情之悲切。“残灯明灭”二句,则写愁态,室外明月朗朗,室中残灯摇摇。两相比照,一味凄凉,愁深难寐,倚枕沉思,此情此景,将愁人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孤眠滋味,更是入情入理,感人至深。“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全词以愁容结尾,怀旧思人,愁不在心头萦绕,便向眉间凝聚,一个“愁”字,让个中人品味,不外此数端,写来如此生动,范文正不失为重情之人。

全词先景而后情,由景而入情,层层递进,抒情之处痛快淋漓,沉着遒劲。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亦是见此词佳处而作此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