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肆意流淌的文学梦

3.肆意流淌的文学梦



中学时代的张爱玲热爱阅读,多思、内向、敏感,这是她文学创作的孕育时期,中学时期的所学和所得,都是她日后成为名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汉语写作有其不可解的特点,凡是成为大家者,性格多有些“怪”,起码是很超脱;而那些八面玲珑、急功近利或太过理性者,不管如何努力,最终也只能是平庸文人。

张爱玲肆意流淌的文学梦,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七岁的时候,她写第一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有点《三言二拍》的意思。接着又提笔要写《隋唐演义》,起首一句就是“话说隋末唐初的时候”,有石破天惊之效果,令成人都吃惊。

九岁的时候,她开始向《新闻报》本埠副刊投稿,可惜均不见回音。张爱玲后来的散文集《流言》的1945年版,就收录了一封她当年的投稿信,其语一派稚气:“记者先生:我今年九岁,因为英文不够,所以还没有进学堂……”小学时代,她已写过完整的小说,是一个罗曼蒂克故事,被同学们狂热传阅。

上高中那一年,她写过一篇散文《理想中的理想村》,其中勾勒了一个幻想中的乌托邦村庄。这种令人惊讶的想象力显然无法与眼前这个稚嫩的女孩联系起来。里面有一句话,“这里有的是活跃的青春,有的是热的火红的心”,以及对完美社会的憧憬,都显示出作者本人非凡的思想。

而父亲对张爱玲写作上的才能也是很赞赏的,并给与了很多鼓励。有一次寒假,张爱玲仿照报纸副刊的模式,编写了一份以家里杂事为内容的手抄副刊,并且配了插图。父亲看到以后非常高兴,甚至在亲友面前大力炫耀:“看,这是小煐做的报纸副刊!”张爱玲上中学后,一回到家,就扎进父亲书房里看书。如果有了读书的感想,也可和父亲聊一聊。

从小就痴迷《红楼梦》,也是张爱玲日后成为中国小说巨匠的因素之一。多年以后,张爱玲回忆说,自己八岁起就看过《红楼梦》,以后每过三四年就要再看一遍。她慨叹“每次的印象各个不同。现在再看只看见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个人的欣赏能力有限,而《红楼梦》永远是‘要一奉十’的。”

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她翻阅家藏的石印本《红楼梦》,竟然看出了八十回之后“狗尾”的不好:“看到八十一回‘四美钓游鱼’,忽然天日无光,百样无味起来,此后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但是父亲也提醒过她,因为高鹗在官场混过,所以续作中关于官场的刻画,是相当逼真的。对这句话,她一生都牢记在心里。

后来,张爱玲再次阅读《红楼梦》,大概是受了“香菱学诗”这一节内容的触动,竟然有了学做旧体诗的兴趣。对此,她这样回忆道:“父亲对于我的作文很得意,曾经鼓励我学做诗。一共做过三首七绝,第二首咏夏雨,有两句经先生浓圈密点,所以我也认为很好了:‘声如羯鼓催花发,带雨莲开第一枝。’第三首咏花木兰,太不像样,就没有兴致再学下去了。”

还有一件事很少有人知道,张爱玲在圣马利亚女校时,还用课余时间写过一部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有上、下两册。父亲看到后大喜过望,高兴之余拿过笔来,替张爱玲亲拟了六个回目。一个是才气逼人,一个是爱女心切,父女情深令人艳羡不已。

外国文学方面,她看过《琥珀》《失去的地平线》,均是有些奇诡的东西。以上这些书籍均是形成她文学审美趣味的主要来源。

在很长时间里,张爱玲1940年写的征文《天才梦》,一直被认为是她公开发表的处女作。后来经“张学”专家陈子善钩沉,在圣马利亚女校1932年的年刊《凤藻》上,曾登过张爱玲的一则短篇小说《不幸的她》,这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张爱玲最早变为铅字的作品。

《不幸的她》写的是一对亲密的小学女同学,叙述两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命运离合。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文字也稚嫩,但是写离情别绪的那种沧桑感,显出了张爱玲的早熟。文中有些句子,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女生之手,也确有老成气息。比如:“别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那一年,正是母亲再赴欧洲之年,张爱玲显是将自己对离别的伤感融入了进去。下一年,她又在校刊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迟暮》,想象一个迟暮美人在越洋轮船上的孤独。这明明白白是在写自己的母亲。文字上的单薄、唯美,一如前一篇,但有的句子,已然有了些她后来的那种很独特的表述风格。

小小的校刊《凤藻》,成为张爱玲崭露头角的第一个文学平台。之后的几年,她又有《秋雨》《牛》《霸王别姬》等一系列文章,其中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是她发表在学生刊物《国光》上的历史小说《霸王别姬》。这篇小说的体裁,是所谓的“故事新编”。汪宏声老师曾对此文不遗余力地赞美,说它“与郭沫若的《楚霸王自杀》相比较,简直可以说一声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努力为之,将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郭沫若的《楚霸王自杀》,是他的一系列历史短篇小说之一,作于他的文学创作盛期,功力不算弱。老师的评价,对张爱玲无疑是莫大鼓舞。《国光》为此文加的编者按,也表达了此意,说这个作品决不会被“文坛巨人的大名”所掩盖。

在小说中,张爱玲并没有宥于《史记项羽本记》所提供的素材,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虞姬对未来命运的思考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装,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

在张爱玲看来,虞姬不是死于对项羽失败的绝望,而是死于对巅峰之后衰落的忧惧。她果决地在这一切可能都还未到来之前,结束了自己。这份见地,又是多么难得。

张爱玲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比较喜欢那样收梢。”以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有这样的奇思,也算是相当不俗了。中学时代的张爱玲,写作天赋初露端倪,肆意流淌的文学梦也从此开始。她与普通的文人不同,她的作品带有灵性,能够感染他人,她的作品就是她自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