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是怎样聪明起来的

卢俊义是怎样聪明起来的

在《水浒》的读者中,大概很少有认为卢俊义是个聪明人的吧。

这种感觉没错。不过,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人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何况卢员外的天资本来就不低呢!越往后读,我就越要不自已地赞叹:卢俊义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原本不笨的卢员外

金圣叹读到卢员外那一章时说,“卢俊义传,也算极力将英雄员外写出来了,然终不免带些呆气”。此种意见堪称代表了众多读者的看法。

想想也是,一个大男人,空有万贯家财和一身武艺,竟然于不知不觉间让管家给自己戴了绿帽子,梁山吴用不过略施小计,即令其堕入彀中……

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几件事虽然很让卢俊义失色,却与他个人的天分没什么关系。试想他既在北京大名府能够成为“第一等长者”,光靠棍棒功夫就能够奏效的吗?此人平素之八面玲珑、巧与各色人物周旋,从他享有的家财和声誉,就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他虽然着了吴用的道儿,真以为有什么血光之灾,要出去暂避一避,但就是在这避祸中间,他还好整以暇,要管家李固“觅十辆太平车子,装十辆山东货物”,顺便做一趟买卖呢。此人之精明老练、长袖善贾不是跃然纸上吗?

探究卢俊义之所以在李固、吴用面前吃了那么大的亏,根本原因不在于他的智商低下,而在于他的骄傲。其实,正是因为他的武艺那么高,生意做得那么好,人脉那么深厚,前半生太过顺利,所以他总是视天下人若无物。除了不可预知的老天,他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谁能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自以为真是“人莫予毒”。

一个过于骄傲的人往往听不进逆耳忠言,所以燕青好心救主反倒还挨了打;一个过于骄傲的人会有一种自恋症,常常对自己的判断达到迷信的程度,超出自己判断以外的都难以被他接受,所以李固和卢俊义娘子在员外眼皮底下偷情,可能连一般人都瞒不了,却偏偏能在卢员外这里轻易遮掩过去;一个过于骄傲的人,还常常低估别人,对迫在眉睫的危险视而不见,所以,吴用不过略施小技,就让这个夸口要“把贼首解上京师请功受赏”的人跌进了陷阱。

骄傲的人往往并不笨,但只有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才会清醒起来,并逐步把智商恢复到起始水平。卢俊义显然就是这样。

栽了跟头之后

卢俊义心雄万夫,不可一世,可惜他错看了自己的对手。

“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这是吴用题在卢俊义家墙壁上的四句藏头诗,合起首四字就是“卢俊义反”。这诗是极劣的,符合吴用三家村学究的身份,藏头诗的勾当也平庸无奇,卢俊义之所以上当,原因正在他的骄傲。我们看他与梁山群雄恶斗,一口一个“毛贼”“草寇”,真是鄙视已极,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很早就已经是别人张弓待捕的猎物。

吴用的诗虽然粗劣,但纵观梁山计诱卢俊义的前后过程,却不能不说,其心计之巧妙深沉,计谋之环环相扣,真是叹为观止。尤为奇妙的是,梁山捉了卢俊义后,为了让这个决心“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的人反水,将卢的家人提前释放,却又和最初的“卢俊义反”的反诗相呼应,终于将卢俊义逼到了非上梁山不能存身的绝境。

卢俊义当然不是笨人,可在吴用这样的对手面前,却终嫌略低了一等,何况他起初还那么轻敌骄傲呢!

卢俊义栽了一个大大的跟头,差点断送了性命,等他二度上梁山时,其诚惶诚恐之心情是可以想见的。下棋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律,一个起初看不起任何人的棋手如果突然“脆败”给某对手,即使按棋力他并不差,即使这只是他第一次失败,其原本绷得满满的自信心也会在那个对手面前完全崩溃,以致一蹶不振。栽了跟头的卢俊义几乎就是这样。我们看他二度上梁山,语气真是谦卑到了极点,什么“救拔贱体,肝脑涂地,难以报答”,什么“但得与兄长执鞭坠镫,做一小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与他第一次被赚上山,那种“要杀便杀何得相戏”“卢某要死极易要从实难”的英雄气概相比,何啻天壤!

也许有人说卢俊义的这种感激涕零全出真诚,因为没有梁山的出兵,他就会死在大名府。但再深入地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梁山,管家李固再怎么和员外娘子勾搭,再羡慕员外家产,再有能量,风头又怎能盖过卢俊义这堂堂“第一等长者”,把他置于要掉脑袋的境地呢?没有梁山吴用的那个连环妙计,以卢俊义的武艺和声威,李固始终只能在其卵翼下讨生活,充其量利用员外的粗心大意,偶尔私会私会员外娘子罢了。我不相信,卢俊义经过人生的大变故之后,痛定思痛,会一点儿也不清楚其中的恩怨曲直。

卢俊义的极度谦卑也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开始学会认识自己,并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对手。在知己知彼之后,他的谦卑只是一种生存策略罢了。

良贾深藏若虚

对自己和对手有了深刻认识的卢俊义逐渐聪明起来。他成了深藏若虚的“良贾”。

他的第一个表现聪明的行动是拒当梁山泊主。卢俊义二度上梁山,差点被人推上梁山泊主的宝座。拥戴他的不是别人,正是虽然尚未名正言顺登基,而实际上已成为梁山地头蛇的宋江。面对宋江的拥戴,卢俊义以一副极为谦卑的态度,坚决拒绝。须知此时的卢俊义对宋江还全不了解,还没有像后来那样经常目睹宋江让位好戏的机会,也就是说,宋江当时的推戴,于卢俊义来说完全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动作,卢俊义还来不及深思熟虑,摸清宋江的动机,面对突然变故,他的反应只是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的反应在当时的情况下堪称得体极了,也恰好说明卢俊义的智商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他的第二个表现聪明的行动是在生擒史文恭之后,尽管握有了履行老天王遗嘱的最大本钱,却仍然拒坐第一把交椅。晁盖遗嘱说得很清楚,谁能擒得射死他的便为梁山泊主,所以,卢俊义荣登正位也是名正言顺,若是一个骄狂、头脑简单的人面对这种局面,只怕连几句谦虚推让的话都不肯说,便会急吼吼、大咧咧地坐上第一把交椅。但经过惨烈人生变故的卢俊义毕竟成熟起来了,他怎会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呢?吴用使眼色怂恿众位兄弟闹风潮,好像生怕卢俊义不知深浅真登了大位,其实完全是多余的。自己有多少力量,别人有多少力量,本来是一目了然的事,还用得着靠鼓噪来向卢俊义宣示吗?

他的第三个表现聪明的行动是顺遂宋江之意,进行一场“夺鼎之战”,而又轻易让宋江取胜。宋江、卢俊义各领一军各攻一城,以此来决定谁做梁山泊主,这本来是宋江的主意,是宋江巧妙避开晁盖遗嘱的制约,给自己找的一个台阶。如果卢俊义不能窥破这层深意,真以为这是决定主位归属的公平的战斗,拿出十足精神和全副本领,赢了宋江,那岂不是断了宋江的退路?在江湖社会中,自己没有强大的班底,却偏偏把羽翼众多实力雄厚的对手逼到了绝境,那简直是在找死。以前那个只知做生意发财的卢俊义看来也对江湖有了颇深的认识,他同意去和宋江比拼,只是在做顺水人情,因为宋江需要有这么一个对手。而宋江更需要用一个对手的失败来证明自己智略过人合乎天意,所以卢俊义放任本来归自己使用的吴用去给宋江献计,甚至当那个善使飞石伤人的张清在他阵前嚣张时,这个勇冠三军的卢俊义似乎也从没想到亲自上阵,挫其凶锋。在整个夺鼎之战中,卢俊义给人的印象是太消极太敷衍,只是很少有人想到在消极敷衍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他的第四个表现聪明的行动是贵为第二把手,却对权力被攘夺的现实视而不见。卢俊义虽名为二把手,却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宋江和吴用才是梁山的权力中枢,关于这一点,我在《梁山泊的权力结构》一文中还将细加分析。可以说,在梁山这个江湖组织中,卢俊义基本就是一个花瓶,而看样子卢俊义对自己充当的角色一点儿也不在意。对一个原本心雄万夫的男人来说,这是需要忍功的。在这一点上,卢俊义有点像那个霹雳火秦明,在深刻地认识了自己和对手之后,都不得不深深将自己本能的一面隐藏起来。相比之下,卢俊义的难度似乎更高一些,因为他终究还是名义上的二把手,需要经常在台面上活动,注意的人也更多。一个人装着对权力被攘夺的现实不以为意很容易,但要演得出神入化,让人家不以为你是伪装,就很困难了。卢俊义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的第五个表现聪明的行动是越来越不显山露水。有论者说卢俊义上梁山后,除了生擒史文恭一役,几乎没什么优异的表现和突出的贡献,殊不知这正是卢俊义的高明之处。本来就是别人疑忌的对象,如果时时处处出风头,会有什么好处呢?不仅仅是置身江湖,在中国,很多时候,平庸才是你最好的保护色。卢俊义的江湖阅历越深,他就会越来越聪明。

梁山以两位领导人的名号树着两面大旗,一面“山东及时雨”,一面“河北玉麒麟”,不知当日那个韬光养晦的卢员外看到迎风招展的这面大旗时,究竟会泛起怎样的思想涟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