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坛新秀
达夫提起笔,一首七律一挥而就。名诗人担风接过诗笺,刚读完就“啊”地发出赞叹。
在名古屋期间,郁达夫越发沉迷于文学。他广泛阅读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文学作品。四年里,共计读了一千余册著作,读书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读书之外,郁达夫倾心于创作。这是他一生写诗最多的时期,四年作了两百余首诗。他在当地汉诗界开始小有名气。《新爱知新闻》(后改名为《中日新闻》)的“汉诗栏”经常发表他的诗作。这个“汉诗栏”的编辑是名古屋的著名诗人服部担风。他对郁达夫的诗评价很高,认为“风骚勿主年犹少,仙佛才具古亦稀,达夫有焉”(郁达夫1918年11月1日日记)。郁达夫对这位日本名诗人很敬仰,对他的提携之情更是念念不忘。1916年5月的一天,郁达夫从名古屋乘火车来到爱知县海西郡弥富村,拜见服部担风。其时,担风五十岁,而达夫还是八高一年级的学生。
担风将达夫引入书房。他对这位年轻的诗人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交谈中,他听郁达夫说细读过《源氏物语》、《西厢记》等古典名著,感到很惊讶。待到郁达夫告诉他自己是郁曼陀的弟弟,担风对他更有了好感。郁曼陀留学日本时,能诗会画,在日本诗界很有点名气。于是,两人交谈得更加热烈,担风对这位年轻人的才气有了更多的了解。一小时后,因急于赶回名古屋,郁达夫只好告辞了。担风手持竹手杖,走出家门,为达夫送行。他固执地一直把达夫送到车站。在那条五六百米长的土路上,担风拄杖步行,仰着头,和高坐在人力车上的达夫热烈谈话。达夫端坐在车上,脸上充满了惶恐、歉疚的神色。他坚持要下车,与担风一起步行。担风笑眯眯地拒绝了。担风平时送客一般都不出大门,通常只是走出书斋到庭院的走廊尽头便止步了。而初会达夫,他却不但送出门,还特意一直送到车站。从这里可以看出担风对达夫的赏识、器重。
此后,郁达夫多次拜访担风。他还参加了担风主持的“佩兰吟社”的定期集会,在名古屋一带的诗人中崭露头角。佩兰吟社创立于1905年。它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以桑名西郊爱宕山上的爱宕楼或弥富火车站前的聚芳馆为会场,举行每月一次的例会。“佩兰”取自于《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
1916年9月12日,郁达夫受邀出席了在爱宕楼举行的中秋赏月会。那天晚上,天阴沉沉的,许久也没看到月亮。出席聚会的十五六名诗人对着无月的中秋冥思苦吟。正当众人潜心索句时,郁达夫提起笔,一首七律一挥而就。他拿起诗笺,一声不响地走到担风面前。担风接过来,刚读完就“啊”地发出一声赞叹。众人立即围了上来,同来欣赏这首七律:
丙辰中秋桑名阿谁儿楼雅集分韵得寒
依栏日暮斗牛寒,千里江山望眼宽。
未与嫦娥通醉语,敢呼屈宋作衙官。
斩云苦乏青龙剑,斗韵甘降白社坛。
剪烛且排长夜烛,商量痛饮到更残。
这首诗想象奇特,意象丰富,将中秋的寂寥与游子的离愁巧妙地结合起来,情景交融,清新俊逸。众人读罢,交口称赞。
1916年,郁达夫将自己的诗辑集为《乙卯集》。这是他的第一本诗集,但后来未能印行。他还题诗为序:
其一
枉抛心力著书成,赢得轻狂小杜名。
断案我从苏玉局,先生才地太聪明。
其二
著书原计万年期,死后方干倘见知。
我亦好名同老子,函关东去更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