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黄花城早望①
五夜光寒②,照来积雪平于栈③。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④。
浅显注释:
①黄花城:古代关口,今北京怀柔区境内,靠近北长城。纳兰随御驾东巡时,此处为必经之地。
②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合称五更。南朝梁代陆倕《新刻漏铭》中有“六日不辨,五夜不分”之说。
③栈:古时本义为牲口棚,竖编为栅,横编为棚,在这里应该是栅栏之意。
④平沙雁:广阔沙原上的大雁。
对章小赏
这首词中,山城寒景尽收眼底,破晓之前的空旷与辽阔,透着凛凛寒意,扑面而来。
“五夜”是五更总称,夜分五更,所以五夜便是整整一夜的意思。但在这首“早望”的小词中,五夜很可能特指第五更,也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黎明破晓之前。
从词中可以看出,这首诗作于冬季,冬季的北京,五点时最多是星空渐白,根本不会见到日出,那么,纳兰起这么早做什么?是因为一夜未眠吗?
事实上,他起得并不早。五更时分是大臣们的早朝时间,杜甫在《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就有“五夜漏声催晓箭”之说,记载的正是早朝之事。所以,纳兰在五更时起床,便不足为怪了。
凌晨时分,夜空中的微光照在厚厚的积雪上。“寒”字形容夜光,也是形容积雪,是冬夜的冷冽微光让积雪凝结,也是冰冻的积雪让夜光染上冬寒,用这个“寒”字,将夜光与积雪紧紧勾连在一起。
西风无限,在城上肆虐,冰冷刺骨,纳兰需披上外衣才可抵御寒风。回看前一句的“积雪平于栈”,并不是整片大雪都厚得没过了栅栏,而是因为西风吹动,积雪被栅栏阻隔,才会在上面越积越厚,形成“平于栈”的景象。
纳兰独自一人立于城上,他看的自然不是西风,而是黎明前的景色。因为是关口边界,这里人烟稀少,一望无际,四顾茫茫。天地间空无一物,只有白雪皑皑,天色欲亮。
也许是因为眼前的景象太过空旷寂静,让纳兰怅然若失,不觉竟转成一声长长的叹息。
夜色冷清,何时天明?
拂晓前的星空,已经在散发着微白的光线,晨星的光芒愈加缥缈,仿佛转眼就要飞散而去。“散”在这里并不是“散落”,而是“消散”之意。当晨光初启,夜空中的星星并非坠落,而是在破晓渐白的光线里慢慢淡去。“散”便是形容拂晓前的星空逐渐模糊,仿佛要融化在天光中的情景。
这首词的最后,静中终于生出了动。破晓在即,星光散漫渐弱,此时,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雁影乍起,昭示黎明的来临。
整首词皆是白描,语言质朴,自然流畅,却能将大片景色揽于笔下,张弛自如,犹如一幅画卷,一眼看尽,却又在最后留下惊醒长飞的大雁,余味悠长。
步韵词祭
点绛唇·步韵纳兰《黄花城早望》
京北城楼,夜来烟雪谁家栈。
朔风无限。吹到襟前看。
过客飘蓬,世事何须叹。
天将旦。月痕新散。寥落云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