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交响乐团的指挥总是背对着观众演出;一曲终了,做足了要么刚劲有力要么舒缓有致的手势,才优雅地转过身来,鞠躬,致意,同第一小提琴手握手,手挥观众跑上台献出的鲜花……这时,如醉的观众才会看到指挥家脸上醉人的笑容。

其实,演出时指挥家的背影也同样醉人。去看一场音乐会,我们不说去“看”,而说去“听”,真正看得真切的,除独唱、独奏演员外,只有指挥家的背影,仿佛所有的旋律先从那一袭漂亮、典雅、流畅的燕尾服上流过来我们才听得到。摄影家卡殊曾给西班牙大提琴家兼指挥家卡索斯拍过一张背对镜头指挥演出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成为波士顿艺术馆的展品。曾有一位老人每天在照片前静立很长时间,久而久之,一位职员深感不解:“先生,您在看什么?”老人小声回答:“嘘,年轻人,你难道看不见我在听音乐吗?”

指挥家并不总是演出;指挥家总有转过身走下台的时候;指挥家走下台后往往不再指挥什么,笑容是否醉人也就不好说。不过,台湾著名指挥家陈澄雄转过身来也仍然是指挥家,笑容也依然醉人。各位只须细细读一遍正在你眼皮底下的这篇访谈录,便知我此言不虚,绝非“瞎指挥”。

台下的陈澄雄指挥什么?他指挥中乐、西乐“打通”,指挥中乐走向世界后风骚独领,指挥严肃音乐在大众间的普及,指挥民间小调走向舞台时的严整与精致,指挥两岸音乐间的交流与并进……诸葛亮证明了“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陈澄雄则证明了“指挥家指挥岂止在台上”。

陈澄雄舞台上背对观众指点江山时的风采,转过身走下台侃侃而谈的神情,一定大有可观,可惜我都未见过。不过,听他说过的话,也能想象出一二。他说,如果演奏得好,西乐永远达不到中乐的境界,因为中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神韵;他说,中国人的耳朵不能被西乐磨得听不见中国音乐的声音……这些话在舞台上都会变成幅度很大的手势,足以引发“鼓乐齐鸣”,我们在感叹他的气魄与胆识的同时,也祝愿他能站得稳。

背对着观众指挥,面对的当然是作品;转过身来指挥,面对的往往是问题。音乐界的问题像是一些胡乱跳动的音符,不大服从曲谱的管束。强行把它们按在五线谱上,未必就能花好月圆。所以陈澄雄曾倡议有识之士先坐在一起,共商大计,不必忙着玩“创新”的花样。先把中乐、西乐的优势和潜力认识清楚再让它们入洞房不迟。

音乐是如此,其他文艺门类亦大抵如此。艺术家唱着:“可恨曲高和寡,我去也!”观众则喊:“请不要在我面前背过身去!”艺术家吼道:“我要吃饭!”观众笑道:“饭,我们请你吃,可你得转过身来,让我们看看,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有,还是没有,这真是个问题。

1995年9月24日《深圳商报》

第三版《文化广场周刊》第4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