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耕读传家

第二章 耕读传家

1、卧虎藏龙

蒲城古称重泉,西魏时始称蒲城,周边有唐桥陵、唐泰陵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宪宗景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县,史称“五陵闲云”。

秦汉隋唐关中鼎盛时期,蒲城乃京畿之地,孕育了许多名将,从明清到民国,更是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如明万历年间进士米万种是宋书法家米芾的后代,他精通金石书画,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宫篆法,也有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和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其孙米汉文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也是有名的书画家,祖孙两人分别称“大米”和“小米”,享誉书坛。雍正壬子科陕西乡试全省中举18人,蒲城就中14人。在此前康熙己酉科中举10人、丁酉科中举9人,雍正癸卯科中举9人、己酉科中举11人。

清代的王鼎为嘉庆进士,官居宰相之位,他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蒲城有“刁蒲城”之谓,据说便是因为王鼎的“刁钻”而名。

王鼎曾经是清道光帝的老师,因道光年幼贪玩,贻误学业,王鼎罚他下跪(按皇家规定,皇子有错只能罚打陪读者,不能打罚皇子)。适逢嘉庆至此,看到皇子被罚跪在地,心中有些冒火——臣子欺君,这还了得!正要发作,但觉王鼎乃赤胆忠心,在朝中声望颇高,便压下了火气,拉起了皇子说:“读书,将来是皇帝;不读书,将来还是皇帝。”王鼎却不卑不亢地说:“读书,将来是尧舜;不读书,将来便是纣桀。”老嘉庆一听,顿时心头一亮,顺手将皇子肩头向下一压,皇子又端端正正地跪在原地。道光时,鸦片战争爆发,身为当朝相国的王鼎当着道光皇帝,大骂弛禁派与主和派首领的首辅大臣穆障阿是秦桧、严嵩,祸国殃民,要求罢免穆障阿,重用林则徐。穆障阿面对王鼎的怒骂,笑而不答。道光帝感到王鼎借势向自己施压的不礼做法,是“故意使人为难”,便说:“王蒲城(鼎),你醉了。”命人将王鼎搀扶下去。当道光帝离开龙椅退朝时,王鼎这时“刁”性大发,跃上前去,愤怒地扯住了道光帝的龙袍,被道光帝狠狠地甩开。王鼎感到回天无力,非常失望,便写下了“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先开;穆不可用,林不可弃也”的遗书,向道光帝进行尸谏……

在中国历史上,蒲城是一个生产力很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清末民初的几次大旱,赤地千里,哀魂遍野。然而就是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却诞生了一大批鼎鼎有名的人物,如“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陕北国民军总司令井岳秀,爱国将领杨虎城,著名作家王独清,数学家李仲特,语言学家、社会教育家李桐轩,政治家和书法家寇遐,以及杰出的水利科学家李仪祉等。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的会员,仅蒲城一个县就达56人之多,约占全省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李仲特、李桐轩及其子李约祉、李仪祉四人都是同盟会员,被于右任称为“一家人四口,革命党两双。”蒲城卧虎藏龙,英才辈出,成为有名的礼仪之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