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战争永远是文学的热门话题——《诗经·击鼓》赏析

10.战争永远是文学的热门话题——《诗经·击鼓》赏析

【导读】

本诗选自《诗经·邶风》,讲的是战争给个体带来的不幸和痛苦,是一首著名的反战诗。《诗经》中战争题材的诗歌,很多都是思想、艺术上的精品,《采薇》、《无衣》、《击鼓》,我们总能感受先民在战争中挣扎于爱国、爱家的矛盾纠葛中,千百年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诗歌依然焕发着让人怦然心动的生命力,至今萦绕在我们心田,激起我们长久的感动!

首句“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外敌入侵,举国上下严阵以待,修筑漕邑,训练士卒,咚咚的鼓声有如催战的号角,激人奋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热血男儿身披戈矛,“与子同仇”,保家卫国既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铮铮的誓言还在耳边回荡,心中的热血尚在沸腾,但一想到即将来临的离别,脚步不自觉地就慢了下来!离开,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不我以归,忧心有忡”。也许此去,就是不再见,就是永别!诗人离开正处危亡之际的国家,与亲人离散,希望能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未来到底等待他的是什么?不知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动荡、不安、孤独、恐惧、死亡等等不幸将时刻伴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两句脍炙人口、极富华彩的诗,是诗人感情的升华,更是诗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无限向往。“我与你已经发过誓,要生死相依;牵着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白头到老。”从此,“执子之手”就象征了爱情的生死不渝。这本是再简单普通不过的愿望,深处战争背景下,却早已成为奢望!离别得太久太久了,回想起从前的安稳和幸福,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曾经的海誓山盟,却是“水中花,镜中月”,“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不是我不守诺言,是罪恶的战争,使得我们长久分离,无法相见!

我们喜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它象征了爱情的忠贞不渝,但如果忽略了此诗的战争背景,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众所周知,战争文学具有永恒的魅力,在中外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每个民族的优秀史诗,都与战争文学相联系,古希腊有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拿破仑远征俄罗斯,让俄罗斯诞生了《战争与和平》这样的扛鼎之作。新中国成立后,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走来的军旅作家,凭借其在战争中真实的生死存亡体验,为我们留下《红日》、《林海雪原》、《红岩》、《保卫延安》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而《谁是最可爱的人》、《高山下的花环》等优秀的军旅文学,其蕴藏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描写战火纷飞、硝烟滚滚中的爱情的作品,更是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生与死、存与亡的考验中,军人的血性和担当,对和平和安定的诉求,对爱情的坚守,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渴望,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深深地触及着人们的灵魂,也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可见,战争与爱情的抒写,即是对军人的精神、心灵、情感乃至最深层的人性之光的深入发掘,更是诉说了战争的反人类本质,由此而来的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珍惜。牢记历史、守护和平是我们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彭早霞导读)

【原诗】

击鼓

击鼓其镗[1],踊跃用兵[2]。土国城漕[3],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平陈与宋[5]。不我以归[6],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爰丧其马?于以求之[9]?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与子成说[1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12],不我活兮。于嗟洵兮[13],不我信兮[14]

【注释】

[1]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2]踊跃:双声联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

[4]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5]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7]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8]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哪里。

[9]于以:在哪里。

[10]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11]成说(yuè):约定、成议、盟约。

[12]于嗟:叹词。活:借为“佸”,相会。

[13]洵:久远。

[14]信:守信,守约。

【作者简介】

《诗经·击鼓》是一首战争题材诗歌,关于创作者身份的看法,众说纷纭。有论者认为诗人为卫国的贵族女子,在卫国被狄人所侵的危亡之际,她带着“平陈与宋”的政治目的远嫁陈宣公,表达了她的婚姻不幸。更多的论者则认为诗人是一位长年行役于外的戍卒,表达了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

【名家点评】

张爱玲《倾城之恋》:“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的离别是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啊!”

钱钟书《管锥编》:“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爱人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