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献给世界以温暖的情思——《刘湛秋散文诗选》序

他献给世界以温暖的情思——《刘湛秋散文诗选》序

我和湛秋,有一种特别的缘分。在八十年代开始之后,我们成为邻居,生活在同一座高楼里。早上可以见到他匆匆地骑着车上班,黄昏时,又常常可以看到他手上提着塑料壶去打啤酒,露出温和的微笑。

啊,谁不喜欢那柔美的微笑?

像蓝天上一朵浮云,像夏日里一阵徐风,

像鲜花轻轻点头。

也许,孩提时母亲的微笑,直到白发苍苍也能回忆,

也许初恋的少女一次扬脸的微笑,

会陪伴着你终生的跋涉,

也许屈辱时一位友人的微笑,

会溶化你心中冰山般的郁结。

啊,那微笑,那温暖的使人荡漾的春天的微笑!

我总是在寻觅你,在匆匆而去的车窗后的影子里,

在黎明降临最初碰到的熟人第一声招呼中,

在那些有花朵和没有花朵的土地上。

我愿这微笑,到处为我所呼吸。

也许在我临终时刻,我所珍惜的,就是我喜爱的人的一次微笑。

有微笑的地方,我将坦然而去。

见到他的微笑,我就想起他的这个首题为《微笑》的散文诗,明晰地感到这首散文诗中所透露出的使人难以拒绝的真诚和浸透了人生辛酸的魅力。我想,这就是他的散文诗,也是艺术观的基调吧!他的散文诗总是微笑着对待生活,哪怕经受了坎坷,体验了痛苦之后,仍然没有丧失美好的信念,仍然在诗中渗透着春天的绿意,洋溢着温暖的情思。他的诗,大量地出现在青少年的笔记本上,这些纯洁天真的心灵,在诗国的寻求中,所以愿意采摘湛秋的散文诗,大约也是因为不管湛秋的诗前后有多少变动,但是他那纯真的微笑和温暖的情思总是流动着的。青少年朋友们大约都发现,这位诗人的诗从不呈现灰暗的色调,即使像散文诗《哑剧》那样对人生中的某些矛盾表示出忧郁的思索,但笔调依然是轻快、明丽的。这种美丽的忧郁,大约正是叶赛宁式的忧郁。这种真纯、美丽而带有忧郁的诗情,与多忧善感的时代是很相宜的,抄录他的一首诗,可以表达自己心灵的向往和追求,哪怕处在痛苦的时候,也可凭借这些诗的翅膀飞越痛苦,继续微笑着生活,继续怀着信心去进取,去开拓,去寻找。湛秋诗中所蕴含的这种温暖的主旋律,激动了我,激动了千百万热爱太阳和热爱土地的心灵。

今天重新打开他的即将出版的散文诗选,历史地观照一下他走过的散文诗路,觉得我平常的体验没有错,尽管他早期与后期的诗在风格上、在思想上的深广度都有区别,有发展。

湛秋早期的诗,是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所写的诗,这个时期正是二三十岁之间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文化大革命后他又拿起放下了十二三年的生花之笔,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地抒写,从而走入他的创作的高潮期。他的中年时代是丰收的,并且还会获得新的丰收。

湛秋早期的诗,就像他的乡土上的笛子发出的柔和的声音,使人感到亲切、清新、明亮。“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是响着有节奏的鼓点”。这琴音,这鼓点,令人感到青春的可爱、生活的美好、爱情的真实。这琴音是轻柔的,这鼓点是热情的。正是这种对于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为他的以后的诗歌奠定了最初的调子。

七十年代末期,湛秋重新着笔时,已经受了一场民族灾难的洗礼,他经受过心灵的苦难,痛苦地承受过感情的折磨。当那些横行于祖国土地上的豺狼虎豹被揭露之后,他是多么兴奋啊,在他的微笑里闪着泪花。我最初见到这位从痛苦的年代里走过来的中国诗人时,已觉得他的微笑中包含着忧郁,也包含着痛苦。他这样写:“我不是聋子,但谎言已刺透了我的耳膜;我不是哑巴,但虚假已使我谈不出话;我不是瞎子,但黑白不明的日子使我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他甚至愤怒地发问:“当嘴巴被封锁了的时候,眼睛也能说出各种各样的语言。可是也能根据眼神定罪吗?我不知道。”这时他的笔触似乎一反过去的轻柔,这是时代使诗人不能不发出呼喊。但是,他的基调依然难以变更,人们感受到的更多的仍然是热情。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欺骗而抛弃生活,他对生活照样投以诗人的恋情。我看到他带着诗人的赤诚与正义感,诅咒横行在中国大地中的黑暗动物,呼唤着自由与开放,呼唤着人情、人性和对人的尊重。他在《望着你,大海》一诗中充分抒发了经过十年苦难的感受:“那仿佛从遥远天边吹来的煦风,抚摸着我伤痕累累的身躯,那顺着丝绒被面流过来的阳光,晒着我这已有些发霉的头脑。啊,只觉得广阔,无限地广阔;只觉得自由,永恒地自由!……在灰暗中禁锢得太久了,甚至想扑上去,猛喝几口滴水,不管它怎样苦咸。”也许,这里还缺乏某些抗争性,恐怕这就是湛秋的表达方式吧。在我们平时交谈中,当他谈到那些激起天怒人怨的政治骗子,就报以极端的蔑视。他写下了不少政治性很强的诗,虽然深度不够,但这些诗使我了解,这位诗人并没有因痛苦的命运而变得冷峻起来,他的内心总是充满着火一样的诗情。

湛秋后期的诗显然比早期的诗深沉得多,这个时期由于他重新审视生活和审视自己而变得深刻了。他除了保持早期诗中常常出现的那种抒情的、单纯的画面之外,对开放的人生、复杂的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他的抒情笔触中显得色彩更丰富了,像《巫山云》、《水仙花悄悄地开放了》、《桔林中的少女》等篇章中所流露出的情趣,虽然仍有年轻的单纯,但已藏着经过阅历后的重新审视,更多地注入了自己的沉思,不少诗甚至可以说是哲学的沉思。这些散文诗视野变得更为广阔。而更为突出的是诗中包含着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和哲理内涵,如《觉醒》、《平衡》、《乌鸦》、《眼泪》、《是你在敲门》、《鬼的故事》等篇章。这些诗中,包含着一种启迪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从书本上去获得的,更多的是从自己真切的体验中去获得的。这种融入自身较为深刻的生活体验的诗,使人感到诗人已从历史的表层走入了历史的深层。他在《蝴蝶标本》中这样写道:“在一个明亮的玻璃柜里,这只蝴蝶永远地停息了。它的翅膀是展开的,好像正在飞翔,它的触须是前倾的,好像正在探测方向。它依旧那样美丽,鲜艳的颜色轻盈的姿态……也许,它永生了,永远这样地完好,没有雨的侵袭,没有霜的打击。但是,这一个空空的躯壳里,再也没有灵魂。于是梦永远断了,那缤纷的花花草草,再也不能对它发生任何的诱惑。”这里,与其说是展开了忧郁,不如说泼洒出勇敢的追求。读了这些诗,使人感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始终是积极进取的,在承受痛苦之后仍然用温暖的情思去拥抱生活。他看到了假、恶、丑,而且自己的心灵曾被假、恶、丑嘲笑过,但是,他没有因此丢失自己的火炬,他相信生活是可以改造的,人性是可以改善的,他仍然固执地用自己的诗去呼吁人们热爱生活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湛秋的诗,可以说是从单纯的笛声逐步演化成有和声、变奏、复调的交响乐,但他的主旋律始终是柔美的、热情的、温暖的,为人们展示着希望的。

我也喜欢写散文诗,但是,我自己常常觉得有一点不及他的,就是他很善于把画面的描绘和思考的表述相结合,即善于在描绘中透露着思想,让思想在描绘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他的语言富有力度和弹性,有一种流动的音乐感,那旋律是潜在流动的。他的诗里,既有现代的开放意识,又有东方的内在美(当然,他的诗有时显得纤细,而缺乏更深沉、更开阔的力量)。他的这种风格,常使我羡慕,可惜由于职业上的原因,我常疏远大自然的画面,但愿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也有经常拥抱大自然的幸运。

湛秋还有潜力。在我国当代中青年诗人中,他是一个具有较丰富的综合性的文化素养的人,他是外文系的毕业生,精通俄文,懂得英文,他翻译的《叶赛宁抒情诗选》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都是很美的。他还会写别具风格的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这种文化基础是湛秋的“优势”,他在将来因此而会有更大的创造。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相信,他将会给时代奉献出更精彩的诗歌建筑群,从而走向新的境界。让我们为他祝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