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深算的西天佛祖——说如来

老谋深算的西天佛祖——说如来

在《西游记》一书中,佛、道两教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描写,且都受到作者不同程度的调侃和嘲讽。不过相比之下,作品对佛教还是给予了更多的肯定,从对佛、道两教教主形象的塑造上就体现出这一态度。

与太上老君的昏聩、小气,屡屡被孙悟空戏弄相比,如来的形象要庄重、威严得多,这可以从他的出场描写中看得出来。如来是在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太上老君等神仙束手无策的关键时刻被玉皇大帝派人请来的,可谓神仙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如来都对付不了,整个天庭真的要改换门庭,全部姓孙了。道教众仙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请佛祖出面。天庭这么一请,如来就比太上老君高了一个档次。一出场,佛祖就比道教教主占了上风,这是很明显的。

如来出场后,不费一兵一卒,谈笑间就将无法无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压到山下,正所谓,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此刻太上老君的八卦炉还倒在地上,等待厂家派人维修。两教教主法术、手段的高下,一下就显了出来。随后召开的安天大会可谓道教众仙的“追星盛典”,大家争着送礼、献殷勤,忙得不亦乐乎,此时的如来成为众仙追捧的明星,好不风光。只是不知道此刻那些道教众仙的真实心理状态如何,会不会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具有改变天庭秩序性质的大闹天宫最后以如来的一场表演秀结束,相信这不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些道教高层领导所希望看到的。

自己常常炫耀的筋斗云竟然连如来的手掌心都翻不出去,这对心高气盛、恃才傲物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大道理一下变成了活生生的残酷现实。严重的挫折加上五百年漫长岁月的煎熬,使孙悟空对如来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口头上还不时能讨到一点便宜,但他内心对如来还是相当服气的。否则,本为“无党派人士”的他也不会轻易皈依佛门。孙悟空之所以答应跟唐僧到西天取经,与其说看唐僧、观音的面子,不如说源自对如来的敬畏。天上地下,神仙的数量虽然不少,但真正让孙悟空服气的,大概只有如来一个。

在《西游记》一书中,如来虽然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性格比较鲜明,给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位法力高强、老谋深算的老者形象。打遍天下无敌手且不说,这位老先生还特别善于经营,处处维护自己教派的利益。

孙悟空大闹天宫,对抗天庭,犯的可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是要被处以极刑的。此前玉皇大帝抓到孙悟空时也正是这样处理的,刀砍、火烧、雷劈,甚至连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都用上了,只是由于法术不高、水平有限,才让孙悟空捡了条性命。如来制服孙悟空后,并没有将其处死,而是压在五指山下。这是不是佛祖慈悲,不伤性命,处理方式与道教不同呢?不能说没有这一因素在。但显然,如来还有另外的考虑。

观音受如来之命,沿西天取经路途实地考察,组建取经班底,其中沙僧、猪八戒、西海龙太子都是路上偶然碰到的,但孙悟空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观音路过五指山的时候,特意做了停留,不仅上山观看帖子,而且还“叹惜不已,作诗一首”。由此才和孙悟空搭上话,劝说这位“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的齐天大圣皈依佛门。观音行旅匆匆,何以有闲暇在五指山特意停留,这是无意识的吗?恐怕不是。

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如来的一种有意安排,甚至早在降伏孙悟空的时候,他就有了这样的打算。西天取经路上,妖魔当道,危险丛生,如来对此情况哪能不知道?让观音寻找取经人时,他特意吩咐:“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其实取经的领队,他早有人选,那就是他的二徒弟金蝉子。让这样的一个肉眼凡胎、肉身和元阳又如此珍贵的僧人到西天取经,那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除非有神通广大的护法和帮手。如来特意让观音半云半雾,目过山水,目的主要是这个,其中重点就是孙悟空。至于猪八戒、沙僧、西海龙太子,都是路上偶然碰到的,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可以想象,如果观音沿途再碰到行凶的妖魔,她同样会劝其入伙。

对此暗示,身为大徒弟的观音自然是心领神会。果然,路过五指山的时候,观音就停下来不走了,显得很有闲情逸致,又是叹惜,又是作诗。有了上述背景,不难看出观音的这番用意。叹惜、作诗之类不过是做秀、设局,意在引孙悟空上钩。毕竟主动拉孙悟空入伙,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得让这猴子主动说出来。当孙悟空说出“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样的话时,看看观音的反应吧——“那菩萨闻听此言,满心欢喜。”为何兴奋到这种程度?原因很简单,她完成了如来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招降孙悟空,如来和观音这对师徒进行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双簧表演。如果孙悟空是那种宁死不屈的主儿,真不知道这场“取经招聘会”该如何收场。

将孙悟空网罗门下,成为佛教护法,对如来来说,绝对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他是天地孕育而生,具有先天的绝佳素质;能翻筋斗云,会七十二变,再加上拥有金箍棒,这样的高手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天庭本来有多次很好的机会可以安抚孙悟空,但它机构臃肿,作风官僚,等级森严,且缺乏诚意,将一个难得的人才拱手让给了佛门。手下有孙悟空这样优秀的精英人才,不琢磨如何量才使用,反而把脑筋用在如何欺骗、戏弄人家上,这样的天庭也确实需要孙悟空来教训一番。在神仙人才的争夺中,道教远不是佛教的对手。

如来的手腕远比玉皇大帝高明,软硬两手,应用自如。先给苦瓜,把孙悟空压到五指山下,套上紧箍,逼迫他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卖命。然后再给甜枣,按功行赏,一点都不含糊。取经成功后,该成佛的就让成佛,该封菩萨的就封菩萨。赏罚分明,让人挑不出理来。这样一来,就牢牢地笼络住孙悟空,让他心甘情愿地继续为自己卖命。如来心里清楚得很,他永远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取经事业的实际执行者是唐僧师徒,但背后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则是如来,是他一手导演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取经盛典。对唐僧、孙悟空等人来说,取经是一个赎罪的过程,意味着十四年的艰辛和磨难。但在如来眼里,这可是一次宣传佛教形象、扩大教派影响的绝好机会。孙悟空曾经埋怨过如来,假如真心要拯救人类,这位老先生完全可以亲自把经文送到东土大唐,不必如此折磨自己。但他哪里知道,如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因为他要通过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使天下众生对佛教产生敬畏之心,借机多收几个虔诚的门徒。取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传教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孙悟空等人就变成了佛教的传教士。他们西天取经耗费的时间越长,所走的路途越遥远,宣传的效果就越好。

一切都在如来的控制之中,一切都按事先的设计顺利进行。既不能让唐僧师徒轻易走到灵山,不把取经当回事,也不能让他们过于绝望而放弃。于是,经他的暗示,至少是默许、纵容,在观音的统筹安排下,一些狮子、白象之类的坐骑纷纷下凡,为取经制造障碍。与此同时,他又不失时机地偶尔露一下脸,让唐僧师徒感受到教主带来的温暖和鼓励。如来通过如此高明的手腕,牢牢地遥控着这支取经队伍。这正是一个领导驾驭部下的巧妙手段,如来深谙此道,用老奸巨滑来形容他也不为过。刚刚出道的孙悟空哪里会是他的对手?没日没夜地为他当了十四年的苦力。自然,这一切都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如果如来不是用法术震住孙悟空、把他压了五百年的话,这位猴王哪里会买他们的账?

此外,这位老先生做事也有一些让人非议之处。比如赏罚不公,唐僧的前生金蝉子仅仅因为不认真听课这点很小的过失,就受到十世为人这样严厉的惩罚,而那些私自下凡的狮子、白象、大鹏之类,尽管作恶多端,伤害生灵,却安然无事,这也未免有失公正。如果要认真追究的话,如来也要负责任的,金蝉子听课不认真,固然应该受罚,但做老师的,课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这是不是也要受到惩处呢?可见西天实行的也是人治而非法治,与作风官僚、人浮于事的天庭只有程度上的差异,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在作品的结尾,本来极为神圣的取经事业眼看就要圆满完成,却突然节外生枝,出现了敲诈取经人的事情。敲诈者不是别人,正是如来最为亲近的两位侍从。让人更为震惊的是,如来不仅默许、纵容侍从的这一违法行为,而且还为他们进行辩解,讲了一套不能白传经文的大道理,别说说服不了孙悟空,恐怕连他本人都未必相信。按照这种逻辑,孙悟空作为取经的护法,一路上降妖除怪,受尽磨难,如来是不是也应该付给他一些辛苦费或劳务费呢?西天路上,唐僧师徒实际上担任了佛教传教士和宣传员的角色,为佛门做了大量工作。已经无偿让人家干了这么多活,最后还要收人家的经文费,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如来此举实不可取。如来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最后时刻露出了自己的马脚,也暴露了自己的底线。

收费的背后是如来对取经人的歧视态度。同为佛门弟子,如来对老人、新人的态度还是明显不同的,对那些老部下,不管是自己的亲随,还是门下弟子的坐骑,如来都是袒护的。但对孙悟空这些入门不久的新人,不仅怀有很深的戒心,比如观音组织的两次毫无必要的测试,如来不可能不知道,而且要求十分严格。这分明是将取经人员当作外来户来对待,这不能不让孙悟空感到寒心。

一场轰轰烈烈的取经事业最后蜕变为一次廉价的经文交易,如来固然贪了一点小便宜,但他损失的更多。有这样的老师必然会有这样的徒弟,他的大弟子观音不也是利用取经事业揩了不少油吗?说起来,如来比太上老君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是一样的货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