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

译者的话

谈到寓言,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根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寓言被定义为“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散文或韵文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体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这个定义指出了寓言的两个特点:它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宝库里,存在不少精彩的寓言。这些寓言是古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的心血结晶。他们在阐述某个论点时,为了加强说服力,都喜欢用一些小故事来作例证,这样就陆续形成了许许多多颇有风趣的寓言。

本选集名为《中国古代寓言》,所收录的是先秦至西汉的寓言,也就是中国最早期的寓言。先秦(特别是战国)时代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先秦的寓言是时代的产物。战国时期,寓言的数量颇丰,这主要是由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造成的。在这个时期,诸侯纷争,战事频仍,社会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异彩纷呈,诸子百家人才辈出。诸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为了得到各国君主的支持,必须想方设法说服他们。于是寓言就成为他们游说的一种有力武器。用故事的形式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总比直截了当的陈述有效得多,同时这也是一种安全的做法。因为诸子面对的是喜怒无常的君主;如果随便进言,很容易招惹祸患。所以他们需要极高超的寓言技巧,才能达到游说的目的。因此,运用言简意赅的寓言,是十分自然的事。

到了秦汉,政治局势跟先秦时代截然不同。这时期的寓言也就相应地减少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朝崇尚儒术的政策侧重钳制人民的言论自由。

一般来说,寓言里的主角大多数是动物。但就中国的寓言而言,当然有用动物作主角的,但也有不少和人世间的事情有关,有时还借用历史人物来增添故事的趣味。此外,我国古代寓言也包含神话色彩,《愚公移山》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中国古代寓言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寓言简洁、精练的语言形式形成了汉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当今中国的学校课本也选录了不少寓言,例如《守株待兔》《杞人忧天》《画蛇添足》,等等,都是流传极广的故事。

本书收录的中国古代寓言是按时代先后编排的。希望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罗马尼亚读者能从中对中国寓言的发展史有所了解,也希望这个译本成为一本值得他们关注的读物。

徐文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