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楼

景明楼

龙楼凤苑漫清辉,
岸芷汀兰荡水洄。
月影清池摇郁秀,
烟波翠岛洒浽溦。
登席似在霄庭坐,
落步时得紫气围。
兴起冥堂邀范氏,
临湖共醉翠花杯。

注释

①岸芷汀兰(àn zhǐ tīng lán):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②水洄(shuǐ huí):回旋的水流。

③浽溦(suī wēi):小雨。

④范氏:此处指范仲淹。

在颐和园的西堤上建有6座桥,从南往北分别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而景明楼就坐落在柳桥与练桥之间。此楼始建于1750年,楼名是乾隆题写的,取意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春和景明,仿照元代赵孟頫的《画亭纳凉图》而建。乾隆之所以把该楼取名为“景明楼”,也是想借《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表明自己以景喻志,游乐不忘民生的态度,以虚伪托词掩饰内心不安,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

当年,景明楼建成后,乾隆皇帝每年都要到此赏景赋诗或荡舟观楼,先后在这里留下17首诗词。而皇宫后妃们也隔三岔五来这里观鱼赏景、游玩取乐。这里水天相亲、荷影清飞、景色空明、艳连山际,确实是欣赏湖山风光的好地方。以致到现在,来西堤游览的许多游客每每至此,都会多停留一些时间,一边赏景,一边休息,一边谈天说地,聊聊清宫野史。

景明楼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有建筑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北京市组织20万人对昆明湖进行清淤工作时,发现了埋在湖底的景明楼地基。专家为此对照历史资料认真测量分析,制订了复建计划。工程自1991年动工,到1993年完工,历时三年。新建景明楼所悬挂的匾额楹联也都是新做的,均选自乾隆创作的诗句。其楼东侧匾额为“水态岚光”,西侧匾额为“琼岛瑶台”和“杨柳湖烟”。东侧楹联是“谢朓诗情摹霁景,仲淹记语写澄空”,西侧楹联是“入画来疑到蓬阆,引舟去不限神仙”和“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

景明楼左右临水,两镜夹映,风景秀美。再加上四周遥相呼应的青山佛阁、玉峰宝塔,以及如虹卧波的十七孔桥等景致,更是让身在楼台赏景的游客如处仙境之中,心神飞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