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运河上的桥梁

冬天运河上的桥梁

冬天运河位于冬宫附近,北源自大涅瓦河,南流入莫伊卡河。冬天运河全长228米,宽20米,是圣彼得堡最短的运河之一。

冬天运河两岸是两个小岛。它的东岸是“第一海军部岛”(The First Admiralty Island),岛上建有埃尔米塔日剧场和彼得大帝冬季宫殿。它的西岸是“第二海军部岛”(The Second Admiralty Island),是俄罗斯冬宫的所在地。

“冬天运河”这个名字几经更换,颇有意趣:最初,由于靠近冬宫,名叫“旧宫殿运河”(Old Palace Canal),后来称“冬季宫殿运河”(Winter Palace Canal);1828年,官方正式称之为“冬天运河”(Winter Canal),俄语发音是“Zimnaya Kanavka”,并沿用至今。

但是,当地老百姓更乐意称之为“冬天水渠”(Winter Ditch)或“冬天水槽”(Winter Groove)。这两个名字,更接地气,也更真实反映了这条水道的历史原貌。

冬天运河上共有三座桥:隐庐桥(Hermitage Bridge)、第一奇姆尼桥(The First Zimny Bridge)和第二奇姆尼桥(The Second Zimny Bridge)。

隐庐桥

隐庐桥位于宫廷滨河路的涅瓦河和冬天运河的交汇处,长12.2米,宽15.2米。桥面两旁是人行道,中央是机动车双车道。

1718—1720年,此处建有一座很窄的三孔开合式木吊桥。吊桥中间装有杠杆、起重机械和齿轮传动构件等开合装置。

1763—1766年,涅瓦河沿岸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因铺设花岗岩堤岸,拆除木桥,建造了一座椭圆形单孔石桥。这是圣彼得堡的第一座石桥。

冬天运河和隐庐桥

新桥的桥身装贴花岗岩石片,两旁还有花岗岩栏杆。1933年,技术监察发现桥基受损严重,石块间隙增大,桥身变形,存在坍塌的可能性。1934年,工程师萨珀斯坦(A. D. Saperstein)和建筑师德米特里耶夫(K. M. Dmitriev)受命重新设计桥梁,将石桥改建成单孔拱形钢筋混凝土桥。新建的隐庐桥比原来的拱形石桥矮了0.5米,并向涅瓦河方向拓宽了1.44米。

隐庐桥历史悠久,富有文化意义,为历代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普希金著名短篇小说《黑桃皇后》的创作背景便是圣彼得堡,隐庐桥和冬天运河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场景。

故事讲的是出身寒门的青年近卫士官格尔曼爱上贵族小姐丽莎,但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让有情人难成眷属。格尔曼梦想发财致富,跻身贵族,以便和丽莎小姐门当户对,喜结良缘。他偶然发现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赌场制胜的法宝,即知道三张王牌,于是格尔曼潜入伯爵夫人的卧室,用枪威逼伯爵夫人说出赌博制胜的秘诀。伯爵夫人却因惊吓过度而心脏病发,突然死亡。

丽莎小姐得知祖母死讯,深信格尔曼并非故意杀死伯爵夫人。最终,她感受到爱情理想破灭,伤心至极,来到冬天运河堤岸,走上隐庐桥,纵身跳入冰冷的运河,自杀身亡。

桥梁最初的功用是延伸道路,使人从此岸渡到彼岸。丽莎的人生,赋予爱太繁重的负担,与情有太沉重的纠缠。她有太多爱的痴迷,也有太多情的不悟。因此,她无法通过人生这座桥,到达生命的彼岸;只有通过死亡,她才获得生活的解脱。

某夜,伯爵夫人的幽灵托梦给格尔曼,说出了赌博秘诀:“三、七、A。”格尔曼即赴赌场,先后押“三”“七”获胜。而第三局,他孤注一掷,押注“A”,底牌却是黑桃皇后。格尔曼悔恨不已,绝望至极,自杀身亡。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弟弟莫德斯特根据普希金的《黑桃女王》创作了三幕歌剧《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由柴可夫斯基谱曲,1891年2月19日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首次公演,大获成功。

歌剧的第三幕第二场,近景是冬天运河堤岸的隐庐桥旁;远景是兔子岛上的彼得保罗要塞。

严寒的冬夜,白雪茫茫,寒风凛冽,丽莎小姐穿着黑色衣服,行走在冬天运河堤岸上。她悲伤地唱着咏叹调《啊,我疲惫不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她的唱词:“日夜思念的只有他一人,快乐已过去,你在何方?”是该咏叹调千锤百炼的名句,感情色彩浓厚,风格沉郁温婉。

咏叹调荡气回肠、余音袅袅之时,格尔曼来到了冬天运河堤岸,站在丽莎面前。丽莎陷入他的怀中。

此时,两人对唱,精彩绝伦。丽莎的情深意切,格尔曼的贪婪无情,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丽莎:“忘掉过去的一切,我只爱你一个人!”

格尔曼:“我们一块儿逃亡吧!”

丽莎:“你想逃到哪里去呢?只要和你在一起,即使是天涯海角,我也与你同行。”

格尔曼:“到何处去?当然是赌场!”

两人貌合神离,丽莎无法再涉足爱河,无法渡过家庭、社会这两大河流。生命中的激情之流始终被压抑在坚固的涅瓦河堤岸之内,无法像脱缰之马那样在广阔的原野上尽情驰骋。

她唯有在现实真正的河流中沉入河底,结束自己鲜活的生命。她的生命之花还未绽放,就过早地凋谢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少人都品尝过多情的蜜汁和遭受过无情的伤害。

“苏门四学子”之一黄庭坚,盛赞“坡翁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意指苏东坡诗笔不关“英雄气短和儿女情长”。此话值得商榷。

其实,北宋书生意气,英雄气嫌短,儿女情最长。苏东坡《蝶恋花》中“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千古一叹,穷尽了人类爱情的丰富性和可能性,抵达了多情和无情的广度和深度的极限。

丽莎的多情遭遇了盖尔曼的无情。无情若无其事,多情泪眼涟涟。面对恋人的无情,丽莎欲哭无泪,痛不欲生,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而中国古代女子,面对情郎的无情,自有智慧和聪明,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忍耐,思念、等待。

她们始终相信:只要生命得于延续,爱情种子得于存留,无情的情郎纵然“轻离别,抛人容易去”,远走高飞,浪迹天涯,但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浪子回头,叶落归根,重归爱巢。

北宋词人晏殊的力作——《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许多人爱听、爱唱、爱朗诵,姑录全词如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享有“色倾国,思入神”的美誉,爱上来京城赶考、后得状元郎李亿。郎才女貌,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共沐爱河。

李亿的原配裴氏,出身名门望族,得知丈夫纳妾,急忙从鄂州(今武汉)赶往京城,看到鱼玄机光艳四射,不禁大吃一惊,惊呼:国色天香在民间,沉鱼落雁属草根!

裴氏是有名的悍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她狮吼一声,无情地扼杀了鱼玄机的真情。李亿一纸休书,扔到鱼玄机脸上。

鱼玄机不甘,却无奈。伤痛之余,她心头一横,急起直追,直追到李家府前。

重门高墙,鱼玄机不得而入。她索性花裙高提,绕着高墙徘徊,不论烈日炎炎,还是暴风骤雨,不论皓月当空,还是星光黯淡。她徘徊,她呼喊,直至筋疲力尽,声嘶力竭。然而,高墙重重,重门紧闭。

无奈,她唯有将满腔的情天恨海诉诸笔端: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秋怨》是鱼玄机的力作。人叹秋月更声近,秋庭洞房灯影斜。洞房变成空房,甜言蜜语化作揪人心弦的更声,白头人的眼泪,枯竭了:“梧桐树,三更雨,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鱼玄机的愁思悲绪,用温庭筠的名句来作注,最为贴切。

鱼玄机从未放缓追寻的脚步,鄂州、江陵(今荆州)、长安、太原等地都留下她万里寻君的足迹。每一脚印,都印记着爱的疼痛和情的思念,也交织在一行行情真意切的诗句里。

面对那份被无奈交织着的无情,鱼玄机从不放弃追寻真爱。她踏遍青山,跋山涉水,一追再追。

哪怕山长水远,哪怕天涯海角,她从不计较一时一地的扑空和失望,只在乎一时一地的拥有和希望!不在乎天长地久的相拥和厮守!

她终于追上了。她来不及嗔怪情郎,也顾不上伤心流泪,只愿珍惜当下相拥的时时刻刻,只愿拥抱眼前真爱的分分秒秒。

鱼玄机和丽莎对爱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

鱼玄机只顾爱,爱得无怨无悔,爱得山崩地裂。她永远不离不弃。

丽莎只顾爱,却爱得怨天尤人,爱得追悔莫及。她选择了放弃,放弃了爱人,放弃了生命,放弃了整个世界。

鱼玄机比丽莎爱得直率、真切、大胆、热烈且潇洒。她认为,既然无法忘却,不如刻骨铭心。“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她用心底的真情,点燃另一颗真情的心,点燃了爱情的希望,用真情的高度和深度,丰富了真情的向度和维度,也同时遮蔽了无情的浅薄和寡义的庸俗。

小说、歌剧和诗词,形式不同,主题各异,意境有别,但辩证色彩同样浓厚,哲理光芒同样四射:在人类所有感情中,多情最苦。

晏殊笔下的年少轻情有其痛苦,普希金笔下的贪婪无情有其悲痛,柴可夫斯基剧中的疯狂绝情有其折磨,但远远不及多情的心灵痛苦和精神折磨。

那份缠绵悱恻,那份情真意切,那份痴迷执着,那份愁闷情思,那份凄寒孤苦,怎个无情堪比!怎个绝情了得!

第一奇姆尼桥

第一奇姆尼桥位于冬天运河中段,连接百万富翁大街和冬宫广场,长15.6米,宽21.2米。它是一座单孔石拱桥。

1718—1720年,此处首建一座可升降木桥。因岁月侵蚀,木桥朽坏,因此人们在原址修建了一座三孔木梁桥。当时,因附近住着许多德国人,该桥取名“德国桥”。

18世纪80年代,皇室建造大理石宫殿,工程要求填平战神广场西侧的一条运河,并拆除该运河上的一座石桥。石桥拆除后,工程人员在今天的第一奇姆尼桥位置上,充分利用石桥旧料,修建了一座“驼背式”单孔花岗岩石拱桥。它因连接百万富翁大街而得名“百万富翁桥”(Millionaire Bridge)。

今天,第一奇姆尼桥基本保持了“百万富翁桥”的原貌,桥基、桩帽、引桥和桥面部分的材料均为毛石,而栏杆和桥身则以打磨花岗岩石块装贴。

第二奇姆尼桥

第二奇姆尼桥位于冬天运河和莫伊卡河交汇处,冬天运河在此流入莫伊卡河。该桥全长20.5米,宽10米。

1933年,此处搭建了一座简易浮桥,方便行人出入冬宫广场。后来,浮桥改为木桥。

1964年,人们拆除原木桥,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桥身和栏杆用花岗岩石块装贴,建筑风格与冬天运河沿岸和莫伊卡河沿岸桥梁及附近建筑物保持一致。

冬天运河上的桥梁,均为拱形桥。在隐庐桥和第一奇姆尼桥之间,靠近隐庐桥的地方,还有一座宏伟的拱形建筑,名叫“埃尔米塔日拱门”(Hermitage Arch),横跨旧埃尔米塔日(The Old Hermitage)、埃尔米塔日剧院(The Hermitage Theatre)和彼得大帝冬宫。

埃尔米塔日拱门上方是宽敞的走廊,在拱门刚落成时,有人预言不出半年拱门必坍塌。一时间,圣彼得堡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皇家不得不在拱门走廊上举办一次又一次盛大的宴会和舞会,平息谣言,安抚人心。

观赏冬天运河上的拱桥和拱门,有几处绝佳的观景点:在冬天运河河口对面的莫伊卡河左岸滨河路、在普希金故居博物馆附近高处,或者到沿街的居民楼楼梯的玻璃窗前。在这些地方均可将冬天运河全景尽收眼底。

金色的阳光倒映在平静的涅瓦河上,映照在冬天运河的河面,映出拱桥和拱门的倩影,宛如柔软无声的岁月注入运河、桥梁和宫殿,注入不断凸显母题魅力的“抛物线”,使历史长河中的特定时空间产生交汇,变成了可感可知、可触可摸的媒介。

在冬天运河和莫伊卡河交汇处,莫伊卡河向左拐了个弯。在莫伊卡河右岸,往上游方向慢慢移动脚步,还可找到另外一个独特观景点,看到另一番有趣的景色。

你步步前移,身移景换,直至让莫伊卡河左岸弯道恰好挡住第二奇姆尼桥右侧引桥的栏杆端柱的视线,此时此地,你可尽情欣赏桥身那精致的花岗岩石片天衣无缝的接合,也可尽情欣赏桥上来往行人的美丽倩影,以及河上穿梭不息的游船掀起的朵朵浪花……

猛然间,一群鸽子从你身边快速飞起,升空,消失在碧空中。你在不经意间抬头,目光缓缓移向左上方,眼前一亮:

在莫伊卡河左右两岸的建筑物之间,流光溢彩的圣伊萨克大教堂富丽的拱券正以傲人的姿态展现在你眼前,使人仿佛在大千世界的尽头,看到一丝若隐若现的希望的亮光。

在行人的匆匆步履中,在游船的轰鸣马达声中,在高楼的狭小间隙中,停下脚步,虔诚地欣赏圣伊萨克大教堂巍峨高耸的身影,领略它庄严肃穆的气势,品味它疏朗宁静的韵致,感悟它明艳动人的灵妙,这真是上天对你今生今世的莫大祝福!

此时此地,你只能看到圣伊萨克大教堂的拱券,要领略这座东正教教堂雄浑壮观的全貌,你还得返回莫伊卡河右岸,跨过第二奇姆尼桥,穿越冬宫广场和海军部公园,来到圣伊萨克广场。在那儿,你一定会收获另一番美景,体悟另一种心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