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运河上的桥梁

天鹅运河上的桥梁

在圣彼得堡,有着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四通八达的河岸。清澈的河水汩汩流淌,欢快的浪花追逐嬉戏,拍岸的波涛自由欢唱,倒映的秋叶摇曳起舞,洁白的浮云悠然飘荡……

人在岸边行走,任凭清澈河水引领,任凭时间洪流牵引,任凭微风漩涡挟持。河流本身,没有灯光装饰,却能如明灯闪烁;没有里程路标,却能引领着人们走向梦想遨游的远方。

圣彼得堡河流之美,唯有与它同行,与它同在,才能够感受它的美。

天鹅运河(The Swan Canal),一条值得细细品味、慢慢鉴赏的河流。天鹅运河上的桥梁是富有诗意与神韵的桥梁。

天鹅运河北连涅瓦河,由北向南沿着夏日花园(Summer Garden)西侧和战神广场(The Fields of Mars)东侧,注入莫伊卡河。天鹅运河全长648米,是夏日花园和战神广场的分界河。

我第一次阅读到圣彼得堡夏日花园时,便想起世界经典八大奇观之一的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宫殿:在波澜壮阔的幼发拉底河畔,伊斯塔门巍峨耸立,凯旋大道宽阔笔直,金碧辉煌,空中花园在阳光下栩栩生辉,通天塔直插云霄。

夏日花园位于涅瓦河南畔,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北濒涅瓦河,南接莫伊卡河,和米哈伊洛夫斯基城堡相望,东临丰坦卡河,西隔天鹅运河与战神广场遥相呼应。

夏日花园是圣彼得堡第一座花园。彼得大帝喜欢法国园林,梦想拥有一座比法国皇帝更宏伟的花园。1704年,彼得大帝在他的私人医生、荷兰园林设计师、俄罗斯医院和医学院创始人尼古拉斯·比德鲁(Nicolaas Bidloo,1672—1735)的协助下,亲自设计了这座具有浓郁法国风味的园林式花园:布局对称,小径通幽,绿草如茵,灌木齐整,榆树林立,橡树参天,被誉为“北方之都的凡尔赛”。

夏日花园也是俄罗斯第一座铺设喷泉的园林。为了让夏日花园充满灵动和情趣,彼得大帝仿照法国凡尔赛宫花园,在园内构筑一个庞大的喷泉系统。

他们从英国购得一套精密的喷泉动力装置。园内地下管道系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园内共有32座大理石喷泉,其造型多姿多彩,形态妙趣环生,主题均取材于古希腊民间故事《伊索寓言》。喷泉源自花园东侧的运河,该运河因此而得名“喷泉运河”,即“丰坦卡运河”。

夏日花园也是俄罗斯第一座雕塑园林。彼得大帝喜欢欧洲艺术,在花园内安置有出自意大利著名雕塑家之手的雕塑作品。当时,俄罗斯驻外使臣也迎合彼得大帝趣味,从欧洲各地购得不少名家名作。根据1736年的统计资料,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夏日花园内就竖立着200座雕塑。后来,园内最多时达250多座雕塑。

1777年,圣彼得堡遭受一次罕见的洪水。夏日花园一片狼藉:花草黯然失色,树木连根拔起,喷泉失去风采。女皇凯萨琳亲自主持了夏日花园的重塑工程,使园林恢复了原有的风采。

树木可以栽种,花草可以培植,喷泉也可以重建,唯有艺术作品不可重复。那些价值连城的雕塑作品,横七竖八,碎落满地,损失惨重。

那些躲过洪水浩劫的雕塑,在经历过多次洪水的考验、严冬雪雨风霜的洗练和战争期间炮火的轰炸,目前仅剩89座完整的雕塑。这些珍贵的雕塑作品,有的珍藏于米哈伊洛斯基城堡,有的仍然安置于夏日花园里,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观赏,也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临摹范本。

如今,夏日花园这89件雕塑作品,每一件都精彩绝伦、巧夺天工。归结起来,这些雕塑作品可分为三个主题:寓言故事、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

寓言故事人物雕塑有真理(Truth)、美丽(Beauty)、信仰(Faith)、高贵(Nobility)、荣耀(Glory)、胜利(Victory)女神等。

神话人物雕塑有主宰一天不同时段的黎明(Dawn)、曙光(Aurora)、正午(Noon)和落日(Sunset)女神等。

历史人物往往和寓言、神话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如夏季宫殿(Summer Palace)南面竖立着“和平与丰饶女神”塑像,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皮埃特罗·巴拉塔(Pietro Baratta, 1659—1729)于1722年创作的经典作品,庆祝俄罗斯和瑞典两国于1721年9月10日签署的尼斯塔德和约的顺利签署和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完胜瑞典这一历史时刻。

随着北方战争的胜利结束,俄罗斯取得了波罗的海完全控制权,向海军强国之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夏日花园的东北角,有一栋两层楼的建筑,这就是彼得大帝的“夏季宫殿”。顾名思义,这里只是彼得大帝和家人度夏的临时居所。宫殿出自当时杰出的建筑师特雷兹尼之手,与不远处的富丽堂皇的冬宫相比,夏季宫殿显得格外简朴。

如今,夏季宫殿改为博物馆。宫殿内,陈设着19世纪早期的家具和彼得大帝的个人藏品,反映出彼得大帝的个人爱好和审美情趣,特别是精雕细琢的檐壁上,装饰着29件精挑细选的浮雕作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和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大获全胜的战争场景,从某个角度真实地反映出彼得大帝的强军富国梦想。

夏日花园也承载着俄罗斯民族文学之梦。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尤金·奥涅金》的背景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在圣彼得堡,主人公塔姬雅娜(Tatyana)就曾在夏日花园里散步。1878年,柴可夫斯基以《尤金·奥涅金》为基础,创作了同名三幕歌剧,有些布景就融入了夏日花园和运河的元素。

夏日花园里,最有文学纪念价值的要数在茶室前不远处的伊凡·克雷洛夫(Ivan Krylov,1769—1844)雕塑了。克雷洛夫优雅地坐着,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阅读着……

一个爱阅读的人,令人敬仰;一个仰望爱阅读的人,令人敬仰;一个不爱阅读的人,也要做一个敬仰阅读者、尊重仰望阅读者的人。

一个爱阅读的民族,令人尊重;一个关怀阅读者的民族,令人仰慕。一个不爱阅读的民族,必定没有民族叙事,注定没有民族书写,必将没有民族未来。

无数人在克雷洛夫读书雕塑前默默地仰望着,沉思者……

克雷洛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寓言家,被誉为“俄罗斯的拉封丹”。他的寓言作品在世界上广受欢迎,如《橡树和芦苇》《蜻蜓和蚂蚁》《乌鸦和狐狸》《狐狸和葡萄》《狮子和蚊子》《狮子和老鼠》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普希金称赞克雷洛夫为俄罗斯“最有人民性的诗人”。

在夏日花园的南端,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小小的池塘,宛若一个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古木参天、绿树掩映的花园里,为这里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

小小的池塘,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尊贵无比。1839年,由瑞典国王查尔斯十四赠送给沙皇的一个花瓶,就立于繁花簇拥的池塘岸边。小小的池塘和尊贵的国礼,共同见证了俄罗斯和瑞典两国关系的历史瞬间。

小小的池塘,如今依旧光彩夺目,优雅无比。有好几对雍容华美的白天鹅,每年夏天都如约来到池塘,相伴相随,演绎着一首首浪漫如歌的爱情故事。小小的池塘和优雅的天鹅,共同见证了夏日花园的娴静和浪漫。小小的池塘,由此拥有了优雅、浪漫的名字——天鹅湖,并由此赋予夏日花园西侧运河以柔媚纯洁的名字——天鹅运河。天鹅运河上共有两座桥:上天鹅桥(Upper Swan Bridge)和下天鹅桥(Lower Swan Bridge)。

上天鹅桥

上天鹅桥位于涅瓦河南岸,坐落于涅瓦河和天鹅运河的交汇处,长14.9米,宽12.5米,是圣彼得堡较早修建的桥梁之一。

1768年,涅瓦河夏日花园路段进行河堤加固,铺设了花岗岩堤面和挡浪墙,在原有的木桥的位置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单孔石拱桥,桥身呈抛物线状,被当地人趣称为“驼背桥”。

它实际上是一座“驼峰式石桥”。桥梁基座、挡浪墙、桥身、护栏都以花岗岩石板装贴,桥面护栏和涅瓦河堤面护栏连成一体。当时,桥面四角各安装一盏煤油汽灯,为行人、马车提供照明。其后,上天鹅桥经历了多次维修,但基本保持原貌。

2003年5月15日,随着天鹅运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竣工,上天鹅桥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盛大庆典。

据说,如果把上天鹅桥置于一个巨大的坐标系中,抛物线的顶点,即拱桥的顶点,与抛物线和X轴上的两个交点,形成两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呈现出“最美抛物线”。

上天鹅桥美丽优雅,自然流畅。它的倒影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涅瓦河上,虚实相衬,刚柔相济,曲直辉映,形成一幅如歌似诗、让人陶醉的水墨风景画。诚如圣彼得堡土生土长的历史学家库夫施泰因写的一首四行诗:

天鹅桥,你的身躯无法与

五孔巨龙相提并论,平起平坐,

你娇小谦卑,你还胆小如鼠,

却像一只灵猫,匍匐而行。

在上天鹅桥的不远处,靠近夏日花园一侧,有一个观景台。观景台的入口处建有四座花坛用以分隔行人。人站在观景台上,面向运河,手扶栏杆,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运河对岸绿草如茵,树木参天,不远处是车水马龙的花园大街和繁花似锦的战神广场。右边是享有“最美抛物线”之称的上天鹅桥和风光旖旎的涅瓦河,左边是清秀疏朗的下天鹅桥和饱经风霜的米哈伊洛夫城堡(Mikhailovsky Castle)。

天鹅运河清澈见底,寂静安宁。远处薄雾缭绕,生机盎然,轻歌曼舞,传来优美动听的旋律。

双钢琴联奏出的一连串波浪式琶音,随风飘过柔波潋滟的水面。大提琴在如歌的小行板上奏出柔润、温婉、舒展的旋律,引来端庄、高雅、纯洁的天鹅,它们静静地浮游在碧浪清波上,漾起层层涟漪。

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把人们赏桥戏水之心,引入一种柔美、纯净、崇高的美好境界。

下天鹅桥

下天鹅桥位于天鹅运河和莫伊卡河的交汇处,长19.55米,宽19.85米,宽度超过长度30厘米。

一般而言,桥梁的长度大于宽度,但在圣彼得堡,宽度超过长度的桥梁却有不少,如莫伊卡河上的蓝桥,长41米,宽97.3米,是世界上最宽的一座桥。

再如格里博耶多夫运河上的喀山桥,长18.8米,宽95.5米,宽度和长度之差是76.7米,是圣彼得堡宽度超过长度最多的桥。

再如冬天运河上的隐庐桥,长12.2米,宽15.3米,是圣彼得堡桥梁建筑史上第一座宽度超过长度的石桥。

令人称奇的是,下天鹅桥是圣彼得堡所有桥梁中宽度超过长度而二者之差最小的一座。

最初,在两河的交汇处,人们搭建了一座简易的人行木桥。1835年7月,米哈伊洛夫城堡周边的改造工程将木桥改建纳入了统一规划中。

桥梁改建历时半年,两端石桩桥基支起单孔石拱桥,桥基和桥身装贴花岗岩石片,桥面用花岗岩石板铺设。

自施工之日起,桥梁工程一波三折,事故频发。

完工时,工人刚拆除脚手架,就发现桥身砖块因受力不均而碎裂松脱。随后几年里,小修小补接二连三。只可惜,零敲碎打根本无济于事。在风霜雪雨中,下天鹅桥屡受挫折,命途多舛。

1842年,桥身多处出现裂缝,最长裂缝竟达22厘米。更糟糕的是,桥基和拱顶石也出现了裂缝。

加固维护不见预期成效。1846年,砖隙间的石灰粉化,砖块松脱,拱顶变形,桥身似要摇摇欲坠。1847年,人们拆除了旧桥,重建新桥。

19世纪末,下天鹅桥终因拱顶重现裂隙,桥身下沉。桥身下方石料不时松脱,掉入水中。20世纪初,下天鹅桥像一头拉着破车的老牛,气喘吁吁,步履维艰,走过了俄国二月革命的风雨飘摇和十月革命的血雨腥风,见证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轰然倒塌和苏维埃政权的呱呱坠地。

1924年,下天鹅桥终因年久失修,不得不禁止通行。

1925年,由工程师瓦西列夫(Vasiliev)和萨拉列夫(Salarev)率领维修团队,放弃了砖石拱形结构,改用钢筋水泥半圆结构,桥身侧面仍用花岗岩贴片,用沥青铺平桥面,桥基和栏杆样貌基本未改。整座新桥保持旧桥的外貌和风格。

2001年,下天鹅桥再次关闭,进行大规模维修。维修后的下天鹅桥栏杆花朵图案栩栩如生、灵气十足。束棒形栏杆端柱典雅端庄、古色古香。桥面则改用花岗岩石板铺设。

2002年5月24日,圣彼得堡市长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夫(Vladimir A. Yakovlev)出席了下天鹅桥重新开放通行的剪彩仪式。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下,下天鹅桥获得了新生,次年见证了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