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伊卡河上的桥梁

莫伊卡河上的桥梁

莫伊卡河源自丰坦卡河,流经夏日花园和战神广场,穿越涅瓦大街和克留科夫运河,注入大涅瓦河。它全长4670米,宽约40米,最深处约3.2米。

圣彼得堡建城之初,这条河淤泥厚,水污浊,散发出恶臭,当地人称之为“软泥河”或“泥沼河”。

“软泥河”的名字源自处于涅瓦河和纳尔瓦河之间的俄罗斯英格里亚地区的英格里亚语(Ingrian),一种世界上正处于涉危状态的语言。据介绍,目前能讲英格里亚语的英格里亚人不到120人,且多数为长者。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都是照亮人类前行的一盏明灯。但愿源远流长的英格里亚语能和绚丽多姿的莫伊卡河一样,在圣彼得堡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世界文明进程中闪耀千秋。

1711年,彼得大帝下令综合整治“软泥河”,清理淤泥,修筑河堤,并在新荷兰拱门附近,开凿了一条南北走向,贯通涅瓦河、莫伊卡河、叶卡捷琳娜运河(即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丰坦卡运河的克留科夫运河,有效改善了圣彼得堡运河水系的状况。

后来,由天鹅运河和冬天运河分别引来涅瓦河水,注入这条曾经被称为“肮脏河”的河流,“软泥河”正本清源,水质大为改观。

“软泥河”也得以正名,改名为莫伊卡河(Moyka)。在俄语中“Moyka”一词含有“洗刷、洁净”之意。莫伊卡河从此清澈见底,为圣彼得堡市民提供日常生活用水甚至饮用水。

1736年,莫伊卡河上建起了一座码头,这一区域逐渐发展成城市中心。为方便行人和车马通行,政府在莫伊卡河上建造了四座色彩斑斓的桥:蓝桥、绿桥、黄桥和红桥。这四座桥历经风霜雨雪,至今傲然屹立于莫伊卡河上。

1798年,圣彼得堡市政府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对莫伊卡河堤岸进行升级整治,采用精致花岗岩铺设堤岸,改善了周边环境和城市景观。

可惜的是,1811年工程竣工之时,人们发现河水浑浊,淤泥堆积,政府不得不发布通告,禁止人们饮用莫伊卡河里的水。

如今,莫伊卡河上共有14座桥,各具特色,婀娜多姿,令人着迷。

第一工程师桥

第一工程师桥(The First Engineer's Bridge)位于莫伊卡河的源头,跨越莫伊卡河,全长27.8米,宽9.5米。

第一工程师桥是圣彼得堡外观最为精美、装饰最为精致、寓意最为深刻的桥梁之一。

第一工程师桥与它南端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宫殿可谓“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米哈伊洛夫斯基宫殿是保罗一世的宫殿,保罗一世入住后不到40天,便遭政敌暗杀,其余皇室成员纷纷搬回冬宫。

1823年,米哈伊洛夫斯基宫殿改成了学校,先是总工程学校,后是尼古拉工程学院,现在是俄罗斯陆军工程技术大学。

1838—1843年间,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读书。“第一工程师桥”的名字也源自这所学校。

早在18世纪60年代,在米哈伊洛夫斯基宫殿之前,这里有一座木架结构的宫殿,是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Elizabeth Petrovna)的夏日行宫。

人们在莫伊卡河河口处建造了一座木架结构的廊桥,连接夏日行宫和夏日花园。皇室成员跨上木桥,就可通过夏日花园的南大门,到公园赏花散心,休闲娱乐。

由于木桥正对着夏日花园的南大门,当时就被称为“夏桥”(Summer Bridge)。据说,这座廊桥是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列利(Francesco Bartolomeo Rastrelli)设计的。他在圣彼得堡留下了许多建筑佳作,包括冬宫和凯瑟琳宫。

19世纪20年代,由著名建筑师罗西负责整体规划,对米哈伊洛夫斯基宫殿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整治。罗西拆除了夏桥,在原址建造新桥。新桥由工程师巴赞(P. D Bazaine)和克拉佩龙(E. Clapeyron)设计,为箱型梁拱式铁桥,于1829年完工。

新桥的桥梁风格和莫伊卡河上不远处的另一座桥风格相同。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铁桥只需日常的维护。事实证明,这座铁桥设计科学合理、建筑质量过关,受到业界和市民的好评。

但是,正如俄罗斯民谚所说:“月亮底下无永恒。”铁桥在漫长岁月的风霜雪雨中,跨梁变形,桥墩下陷。

1946年,铁桥禁止通行。1952年开始重建,次年完工。新桥基本上沿袭旧铁桥的设计方案和建筑风格。2001年,为了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市政部门对大桥进行了一次综合维护,工程历时两年。

值得庆幸的是,失窃多年的桥身横饰带(一系列表现古代盾牌和武士头盔的雕塑作品)失而复得。

2002年5月24日,圣彼得堡市市长到现场参加了新桥维护工程完工典礼。

在圣彼得堡桥梁发展史上,第一工程师桥是一座纪念碑式的桥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桥桥墩坚实,以花岗岩石块装贴。南岸桥墩壁上,有一尊高11厘米的金翅雀雕像。金翅雀是俄罗斯民众十分喜爱的鸟类,在俄罗斯民众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金翅雀外形娇小可爱,羽毛色泽美丽,主要有鲜黄和橄榄绿两种颜色,也有多色相间的,如前额或头侧缀草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为金黄色。

1835年,彼得·奥尔登堡王子创立了赫赫有名的圣彼得堡法律学校,校址就在夏日花园附近。圣彼得堡法律学校曾培养出一大批俄罗斯法律界的优秀人才,大名鼎鼎的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就毕业于此校。

该校学生身着黄、绿色校服,课余时间经常到附近酒馆喝酒嬉闹。因为金翅雀有喜欢单独或成对觅食嬉戏的习性,人们戏称法律学校学生是“金翅雀”,并根据俄罗斯古老歌谣编了一首民谣,传唱至今:

金翅雀哟,金翅雀,你到哪儿去了?

哦,在那丰坦卡,喝着伏特加!

一杯又一杯,今夜不醉不归!

1994年,格鲁吉亚雕塑家雷佐·加布里阿泽(Rezo Gabriadze)创作了一尊铜质金翅雀雕塑作品,安装在第一工程师桥的桥墩上。

如今,无论是风和日丽的白天还是华灯初上的夜晚,人们三五成群地往金翅雀雕塑基座上扔硬币。人们相信,向金翅雀雕像抛硬币,若硬币落在雕像基座上,预示着运交华盖。

然而,金翅雀雕像本身却没那么幸运了。作品原件早已被窃,不知所踪。有一次,一位莫斯科市民慕名而来,却发现基座上空空如也。他一气之下捐赠了一大笔钱,发起了保护“铜鸟”的运动。

圣彼得堡大都会雕塑博物馆将一件仿作安置在基座上,不久又失踪,再安置,又失踪。

2002年,博物馆干脆制作了多件仿品,以备不时之需。自从金翅雀雕塑在桥墩上安置之日起,辖区的警察和圣彼得堡市政管理机构就没有安心过。即使在桥头附近安装了摄像头,日夜监控,也无济于事。难道,昧着良心的盗贼为了蝇头小利就如此猖狂地冒天下之大不韪?

人们曾热议,用大理石或花岗岩作雕塑材料。想法不错,但这样,“铜鸟”岂不变成了“石鸟”?

第一工程师桥侧身的横饰带,雕刻着一系列古代盾牌和武士头盔。横饰带下方是一块无接缝拱形铁板,矩形镂空,虚实相间,明亮清透,矩形边线和对角线优美灵动,妙不可言。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