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经第三

宗经第三

“宗经”即文章以儒家的经书为主来效法,跟“征圣”一致。刘勰认为经书是“恒久之至道”,所以用文章来明道,也要效法经书。他讲的经书指经过孔子“删述”的《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他认为《易经》是讲天道的,《书经》是记录宣言文告的,《诗经》是表达情志的,《礼经》是制定规范条例的,《春秋》是讲褒贬的。即认为可以学习这五部经书来反映各方面的生活,又认为各种文体都是从这五部经书里发展演化出来的。

更重要的,他提出“文能宗经”有六个好处:一是情深而不诡,二是风清而不杂,三是事信而不诞,四是义正而不邪,五是体约而不芜,六是文丽而不淫。这“六义”树立了写文章的正确要求:情深、风清、事信、义正、体约、文丽,除去文章的毛病:诡、杂、诞、邪、芜、淫。这六种毛病也是他所要纠正的当时文风的各种弊病。

这样看来,刘勰认为宗经的好处,一是用不同写法来反映各种不同的生活,二是为文章写作提供了正确的义例。当然,“六义”之说,已超出宗经的范围,涉及到了全书论写作的要求,而且既有积极方面的要求,又有消极方面的排除。

这篇的缺点,是把经书的作用夸大了,说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其实经书只是一个时代的需要,时代变了,它的适用性也要变。再说后世的各种文体,有的是从经书中发展演变来的,但有的是新创的,不可能都是从经书中来的。

三极彝训[1],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2],不刊之鸿教也[3]。故象天地[4],效鬼神[5],参物序[6],制人纪[7];洞性灵之奥区[8],极文章之骨髓者也[9]。皇世《三坟》[10],帝代《五典》[11],重以《八索》[12],申以《九丘》[13];岁历绵暧[14],条流纷糅[15]。自夫子删述[16],而大宝咸耀[17]。于是《易》张《十翼》[18],《书》标“七观”[19],《诗》列“四始”[20],《礼》正“五经”[21],《春秋》“五例”[22]。义极埏乎性情[23],辞亦匠于文理[24],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25]。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26];墙宇重峻[27],而吐纳自深[28]。譬万钧之洪钟[29],无铮铮之细响矣[30]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31],固哲人之骊渊也[32]。《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33],通乎尔雅[34],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35]。《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36],藻辞谲喻[37],温柔在诵[38],故最附深衷矣[39]。《礼》以立体[40],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41],以详备成文;雉门两观[42],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43]。《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至根柢槃深[44],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45];诏、策、章、奏[46],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47],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48];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49]: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50]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51],是即山而铸铜[52],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53],四则义贞而不回[54],五则体约而不芜[55],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56],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57],符采相济[58]。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59]

赞曰:三极彝训,道深稽古[60]。致化归一,分教斯五[61]。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62],群言之祖。

【翻译】

讲天、地、人最高的而且经久不变的道理的,这种书叫“经”。“经”是讲永久不变的大道理,不可改动的大教训。所以效法天地,检验鬼神,深究事物的次序,制定人的伦纪;洞察性灵的秘密,穷尽文章的精华。三皇时代的《三坟》,五帝时代的《五典》,加上《八索》,再及《九丘》,年代久远,流别复杂。自从经过孔子的删定阐述,其中的大宝都发出了光彩。于是《易》发挥出《十翼》,《书》标举出“七观”,《诗》陈列出“四始”,《礼》制定了“五经”,《春秋》规定了“五例”。在义理上可陶冶性情,在文辞上已竭尽技巧,所以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道,使这一切彰著光明。当然道心精微,圣教训高,正像高墙深宅,它所容纳的自然极为深广;好比万钧的大钟,决不会发出铮铮的细小之声。

《易》只讲天道,通神必可以致用;所以《系辞上》说它含义深而文辞美,话说得精当但又不讲得太明白,所以孔子读它把串连简册的皮带弄断了三次,是圣人探索学问奥秘的宝库。《书》是记言辞,可是语句古奥难懂。要用通行的标准语言来解释,就文意清楚,所以子夏赞美《书》“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宿那样分明”,说它的记载十分明白。《诗》用来表达情志,语言跟《书》一样需要解释,它传播风谣,采用比兴,文辞美丽,比喻婉曲,诵读时可以体会到温柔敦厚,所以最能深入人心。《礼》用来建立体制,根据事实,制定规范,条例细密详尽,实行起来功效显著。摘取其中的片言只语,没有不是珍宝。《春秋》分别是非,用一个字来表达意义。说“五石六鹢”,用详密的记载来构成文辞;说“雉门两观”,用排列的先后来显示用意。它文笔婉曲,用意隐蔽,确实是很深远。《尚书》的文字好像古奥,探讨它的意义却很明白;《春秋》的文字一看就懂,探讨它的意义却很隐蔽,这是圣人的文字各有特色,从表到里构成不同的体例所造成的。

至于根柢盘结深固,枝叶高峻茂密,语言简练而旨趣繁富,叙事浅近而喻意深远。所以这些文章虽是旧的,从里面却可每天体味出新的东西。后学想从中探索并不会嫌迟,前辈已长期运用也不算占先,它可以说像太(泰)山的云使遍地有雨,像黄河的水使千里浸润。

所以论、说、辞、序,是起始于《易》;诏、策、章、奏,是发源于《书》;赋、颂、歌、赞,是根本于《诗》;铭、诔、箴、祝,是开端于《礼》;纪、传、盟、檄,是根柢于《春秋》:这些经书,都建立起最高的标准,开拓出最广阔的领域,所以诸子百家腾飞活跃,到底不能跳出这个圈子。

假使根据经来制定体式,参酌它的文辞来丰富语言,这是好比靠矿山来铸铜,熬海水来制盐。所以文章能够以经为宗,就会具备六个好处:一是感情深厚而不偏私,二是风格纯正而不混杂,三是记事真实而不虚假,四是立论正确而不邪曲,五是语言精炼而不繁冗,六是文辞美丽而不淫靡。扬雄用玉做成器物需要雕琢来比方,说明《五经》有文采之可贵。文辞凭德行来建立,德行靠文辞来流传,在四教中以文为先,和其他三者相济。而后世立德成名,没有不效法圣人;而作文修辞,却很少能够宗法经籍。因此《楚辞》艳丽,汉赋浮夸,流弊越来越发展,纠正末流回到正路,岂非一大好事?

赞道:讲天、地、人最高的而且经久不变的道理,要深入考求于上古。教化的目的一致,分别设教则经籍有五。这是性灵陶铸的大匠,文章深奥的宝库。既渊博又光辉,成为言论文章的始祖。


注释

[1]三极:把天、地、人三才的道理探索到极点叫三极。彝:经常的,经久不变的。

[2]至道:推究到极点的道理。

[3]不刊:不可磨灭。刊,削。鸿:大。

[4]象:取象。

[5]效:检验。

[6]参:参究,深研。

[7]人纪:人伦纲纪,即人和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8]洞:深通。

[9]骨髓:指精华。

[10]《三坟》:见《原道》注。

[11]《五典》:少昊、颛顼(zhuān xū 专虚)、高辛、尧、舜五帝的书。

[12]《八索》:讲八卦的书。

[13]《九丘》:讲九州的书。

[14]绵:久远。暧:不明。

[15]糅:杂。

[16]删述:相传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作《易·十翼》、《春秋》。

[17]大宝:指经书。

[18]《十翼》:十篇解释《易经》的文字,即《彖(tuán团)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19]七观:《尚书大传》说,从《尚书》中可以看到义、仁、诚、度(法度)、事(事物)、治(政治)、美,所以称为“七观”。

[20]四始:指《诗经》中的风、大雅、小雅、颂四部分。始:王政兴衰的开始。

[21]五经:指吉礼(祭祀)、凶礼(丧吊等)、宾礼、军礼、嘉礼(婚冠等)。

[22]五例:见《征圣》注。

[23]埏(shān 山):揉和黏土,引申为陶冶。

[24]匠:工匠,引申为掌握技巧。

[25]昭明:明亮。融:大明。

[26]谟:谋议。

[27]宇:屋宇。重:深。峻:高。

[28]吐纳:双关,一承“墙”字,指容纳多;一指言论。

[29]钧:三十斤。洪:大。

[30]铮铮:金属声。

[31]韦:熟皮。古代用熟皮做绳来串连写字的竹木简,最早的书就是这个形式。相传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因多次阅读,以致“韦编三绝”,即串连简册的皮绳断了三次。

[32]骊:黑色,这里指黑龙。骊渊:黑龙潜伏的深渊。龙的颔下有颗珠子,此处以得到珠子比喻得到文章的精义。

[33]训诂:解释古语。茫昧:不明。

[34]尔雅:近正,近乎标准,指用通行语来解释。

[35]子夏:孔子的学生。“昭昭”二句:见于《尚书大传》。昭灼:明显。

[36]摛(chī 吃):传播。裁:制作。

[37]藻辞:使文辞有文采。谲喻:比喻婉曲。

[38]温柔:即温柔敦厚。儒家认为温柔敦厚是诗教。

[39]附:接近。

[40]体:体制。

[41]五石六鹢:即《春秋·僖公十六年》所谓“陨石于宋五”,“六鹢退飞,过宋都”。《公羊传》在解释这三句话时说:“曷为(为什么)先言‘陨’而后言‘石’?记闻,闻其磌然(状声),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人常据此证明经书行文都有讲究,先说哪个字,后说哪个字,都是符合实际观察所得的。鹢(yì 义):一种水鸟。

[42]雉门两观:即《春秋·定公二年》所谓“雉门(宫门)及两观(宫门外相对的两座望楼)灾”。《公羊传》说明用“及”字,表示雉门重要,两观不重要,有分别轻重的用意。

[43]谅:确实。邃:深远。

[44]柢:根。槃:当作“盘”,即蟠,盘曲。

[45]论、说、辞、序:文体名。参见本书《论说》。统:总。

[46]诏、策、章、奏:文体名。帝王告臣下称诏、策,臣子告帝王称章、奏。

[47]赋、颂、歌、赞:文体名。赋是铺叙的韵文,颂是歌功颂德娱神的诗,歌是配乐的诗,赞是表赞美的韵文。

[48]铭、诔(lěi 垒)、箴(zhēn 针)、祝:文体名。铭是刻在金石上的文字,诔是哀辞,箴是警戒的话,祝是祝告。

[49]纪、传、盟、檄:文体名。盟,本作“铭”,误。纪是大事记,传是人物传记,盟、檄是各国约会的文辞和宣告。

[50]环:范围。

[51]雅:雅言,指经书中较标准的语言,别于方言而说。

[52]即:就。

[53]诞:虚妄。

[54]贞:正确。回:邪曲。

[55]体:风格,指语言。

[56]扬子:汉人扬雄。他在《法言·寡见》里用美玉需要雕琢,比喻言需要文采。

[57]四教:《论语·述而》说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8]符采:玉的文采。

[59]懿:美好。

[60]稽:考究。

[61]斯:则。

[62]渊:深。铄: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