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族亲缘
张爱玲遗传了曾外祖父的高个子、高智商,还有那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的天生孤傲,她从来不惧被人侧目,她怕的倒是被人无视。她喜欢一切不合时宜的事物胜过合于情理的事物。
05 青山如弦
一个呱呱啼哭着来到人世的新生命,有的像父亲,有的像母亲,有的却是既不像父也不像母。民间的俗语说侄女随姑,外甥随舅,大抵也是沿着父母亲的基因向上寻找。生命是那样神奇与复杂。我们的肉身虽然是父母所赐,内在的基因却是千丝万缕来自我们的祖先。
一代人之前,我们有父母两名“祖先”,两代人之前有祖父母和外公外婆四名祖先,在我们追根溯祖的时候,我们可以以20年为一个世代(因为先人大多早婚),那么200年就是10个世代,我们每个人在200年前已经有1024个祖先。如果我们幸运地有自己的家谱,就会发现,一个个体就像是一棵大树上的小杈,巨大的家族坐落在往昔中,像秘密花园里的无数条通向我的小径,我之所以成为我,就是这些小径以神秘不可知的方式塑造着,血管中排着长列的祖先们,给我们粗直倔强或卷曲浪漫的头发、苗条消瘦或者敦实易肥的身材、暴躁乐观或者柔顺悲观的性格。甚至我们恍惚地觉得,生活里初次遇到的人或者地方,却像是熟相识,那是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或者曾经深爱过的人,原来生命真的是在延续的,虽然有无数的死,但也有无数的生,穿越时光,绵绵延伸。一个人生存在这世界上,总有一些深厚而古老的部分,在家族的血管里顺流而下。
写张爱玲时,我们无法不想到她的外曾祖父李鸿章,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政治人物。2018年秋天去合肥,去看李鸿章故居,看到一个长袍马褂老者在一群穿制服的外国人中间,神情自若,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个闭关锁国的清朝的重臣。
晚清,在与世界对赌国运中,西方国运往上,中国国运往下。
为了挽救中国,晚清权臣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以一己之力为大清续命。
许多学者至今评价,如没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会早亡50年。
身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励精图治,当时的中国已风雨飘摇,他在寒风中扶着这只大船,生怕这只大船随时沉没。李鸿章给朋友书信中写道:“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1871年,李鸿章官至北洋大臣,“勋名威望几与国藩抗矣”。但就从这一年,他的官誉每况愈下,他主办的海军,迎战外侮,大多战败,不得不割地乞和。而海军覆败,多因经费不足,因连年经费“大半助修颐和园,予则伤义,不予伤恩”。李初入枢府时,常熟人翁同龢领水曹(海军),当时就有人戏作一副讽刺两人的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小民荒。
李鸿章后来办理外交事务,大多是代表清廷与侵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满朝骂名,站在风口浪尖上,若非性格坚忍,只怕早已精神崩溃。据说,他看有人写的对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一直点头、叹气。
他写诗:“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李鸿章的夫人赵继莲生于安徽太湖著名的书香门第,祖父是嘉庆年间的状元、清廷册封琉球国王的正使;父亲是咸丰皇帝的陪读;满门兄侄都读书入仕。赵嫁给李鸿章的时候已经24岁,第二年就为李家添儿子李经述,过了几年,又生了李经璹(又名菊耦)和李经溥两个女儿,李菊耦就是张爱玲的奶奶。
两个女儿都受到良好教育,聪慧过人,据说李鸿章迟迟舍不得让她们嫁人。张爱玲写过:“我祖母也是二十三岁才定亲,照当时的标准都是迟婚。”“因为父亲宠爱,留在身边代看公文等等,去了一个还剩一个。李鸿章本人似乎没有什么私生活,太太不漂亮……他唯一的一个姨太太据说也丑。”
李鸿章嫁女在当朝被许多人议论,当时有人专门写对联讽刺厚脸皮的张佩纶:“三品功名丢马尾;一生艳福仗蛾眉。”
因为张佩纶字幼樵,又是李鸿章幕僚,所谓的西席先生,所以还有人写对联说:“老女字幼樵,无分老幼;东床配西席,不是东西。”
如果不是特立独行的李鸿章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张佩纶,这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个天才女作家张爱玲。
作为李鸿章的外曾孙女,张爱玲遗传了曾外祖父的高个子、高智商,还有那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的天生孤傲,她从来不惧被人侧目,她怕的倒是被人无视。她喜欢一切不合时宜的事物胜过合于情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