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张名片 苦难雷锋
人们是怎么认识雷锋的?
雷锋又是怎么走进部队这个大家庭的?
这不能不从雷锋的身世说起。
被刷下来的小个子
1959年,一场自然灾害悄然降临中国。
从1959年开始一直到1961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持续三年的自然大灾害。1959年的旱灾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受旱面积达5亿亩,其他灾害面积1亿亩。1960年1月至7月,全国累计受灾面积达6.7亿亩,主要受旱地区是华北、西南、华南及西北地区。这一年的7月上半月,全国洪涝面积共3900万亩。1959年,粮食减产600亿斤,1960年又比1959年减少517亿斤。这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所面临的困难是相当严重的。
一年前人们还沉浸在“大跃进”的建设高潮中,许多农村人家砸了锅、熄了自家灶火,端着饭碗高高兴兴地到生产队吃大食堂,“喝汤管够,吃饭管饱”,人们对这种新生活的新鲜劲还没有过去,就遇上了眼下这场天灾。从入夏开始,食油少了,肉也没了,渐渐地吃饭也不管饱了。人们一下子懵了。
十年前逃到台湾岛上的蒋介石看中了这个时机,认为反攻大陆的机会来了,蠢蠢欲动。隔着海峡都能听到对岸霍霍磨刀声。
双重困难向新生的共和国袭来,救灾与备战成为捍卫新中国最重要的任务。1959年底,沈阳军区工兵十团接到了冬季补兵任务。团军务参谋戴明章和新兵营营长荆悟先、教导员李恒基,从部队驻地营口来到了辽阳市。
辽阳兵役局和他们商议后,决定选一批思想觉悟高、纪律性强、作风过硬的好工人送到部队。于是,他们把眼光投向了鞍钢。
1959年12月3日下午,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党总支召开全厂职工征兵大会,总支书记李钦荣作了动员报告,号召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应征。雷锋(当时叫雷正兴)当时是焦化厂的推土机手,在焦化厂工作刚刚4个多月。他第一个登台表示坚决响应号召,要报名当兵。在雷锋的带动下,有30多名工人相继登台表明决心。
当天晚上10点多,雷锋敲响了车间办公室的门。他找到值班的李书记,再次表达他要当兵的决心。好工人谁不喜欢啊,李书记从心里不想放雷锋走,他先劝回了雷锋,第二天,却给征兵办的人打了招呼,要留下雷锋。
李钦荣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惜才举动险些让雷锋当不上兵。
雷锋进到屋里就说:“李书记,我能入伍当兵吗?”我一看这小伙子连棉衣都没穿,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直打哆嗦。我说:“小雷你急什么,外面下这么大的雪你棉衣都不穿,不冷吗?”便把自己的棉袄披在他身上。接着问:“小雷,你想好了没有,当兵不但比你现在的工资低,还很艰苦呢,你受得了吗?”雷锋说:“书记,我受得了,我就要当兵,旧社会我什么苦没有吃过?新中国只有享不完的福,没有吃不完的苦,我不怕吃苦,我就要当兵!”我一看劝不住他,就说:“小雷,你赶紧回宿舍休息,我一定支持你的行动,想办法送你参军。”我话是这么说的,但思想上却非常矛盾,像雷锋这样的青年工人,到厂仅仅几个月却处处表现突出,作为厂里的书记,我怎么舍得放他走呢?可是我又不好阻拦他一心应征报国的行为,所以第二天暗地里同征兵办的同志们说了一下,让他们设法留下雷锋。
——李钦荣
雷锋回到宿舍后,连夜写出了一篇1100字的入伍申请书《我决心应召》。第二天一早,他就向车间领导递交了申请书。后来,这份申请书登在了当年12月10日的《弓长岭报》上。那时,雷锋的工资已经是36块钱,再加上奖金,一个月可以拿到40多块钱。有些工人觉得,当兵一个月才拿6块钱,对参军不是太情愿,雷锋的举动对工厂的青年影响很大。
12月10日,焦化厂应征的18个青年工人排成一排,接受兵役局和接兵部队的目测。雷锋被刷下来了,原因是他个子矮。雷锋急了,接人的汽车开动了,雷锋就在后面跑着追……
雷锋就是这么个有决心的人,我们拦也拦不住。我对接兵部队的人说,就让他参加体检吧,体检不上他就“死心”了。可是接兵的同志还是不同意。汽车开了,雷锋跑呀跑,硬是从车尾自己上了汽车。
——金守成
到了辽阳征兵体检站,别人听说下午才体检,就都出去逛街了。雷锋没有去。他心里有事,眼里有活,收拾房子,打扫院子……还给等待体检的青年作动员,搞得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体检站的人。
今天进行体检的新兵除邻近农村的外,主要是弓长岭铁矿的应征青年。
在体检过程中,应征青年在小学校的窗外、操场上三五成群,怀着一种不安的心理,向体检完的人问东问西。尤其一大伙人围着一个不太高的小伙子,听他挥舞着小拳头大讲家庭如何贫困,怎样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表示参军是为了保卫祖国,为阶级弟兄报仇……慷慨激昂……
——戴明章日记
佩戴一杠两星的中尉参谋戴明章被这个小个子的声音所吸引,刚靠拢上前,就听到有人小声说,接兵的首长过来了。雷锋立刻停住了话头,拨开人群走过来央求戴明章:“首长,你一定要批准我当兵。”戴参谋说:“当兵要先体检。”雷锋接着话茬就说:“首长,那你批准了,我下午可就去体检了。”
体检开始了。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尖,昂起头。医生伸手把雷锋头一按:“站平了。”一量身高1.54米,那一年招兵的身高最低线是1.56米,雷锋差2厘米。“22还蹿一蹿呢,我还不到20岁,个头还要长。”雷锋强辩道。接下来量体重,雷锋往秤上一站,使劲往下压。医生说:“体重不到55公斤,不够重啊!”雷锋说:“我早上没有吃饭嘛。”一起来的人说:“不对啊,你吃了两个火烧和一大碗酸菜的。”医生笑了:“你就是再能吃,一顿也吃不了4斤呀。”
雷锋给战友们看背上的伤疤
外科检查时,医生发现雷锋的背上有一大块疤。有人小声说,这孩子够淘的,是掏鸟窝摔的吧?雷锋一骨碌坐起来说:“不对,这是旧社会给我身上留的疤,我想当兵就是不想在身上再有受压迫的伤疤。”医生说:“小伙子,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你体检确实不合格呀。”
孤儿血泪
体检结束,一起来的工友们都走了,天渐渐黑下来,而雷锋还在院子里打转。这时,走过来一位两杠两星的高个子军官。雷锋跑过去就问:“你是这儿负什么责的首长?”也该是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个军官就是兵役局的副政委余新元。
余新元问:“你是哪儿的?”“弓长岭的。我叫雷锋,要报名当兵。”“报名在厂里就行了。”“他们说我个子小。要不我留这里帮你们做事吧。”余新元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有什么事在厂里解决,别跑这里了,六十几里地呢。”“我明天还要来!”雷锋坚定地说。
第二天,雷锋果真又来了。这次,他直接跑到余新元办公室,把小皮箱往桌上一放:“你让我当兵,我要去,你不让我当兵,我也要去!”
余新元心里说,你这个小孩还要讹人呢!看着桌子上的小皮箱,余新元问:“你这里面有什么金银财宝?你拿到这里来了,将来万一丢了怎么办呢?”雷锋把皮箱打开,最上面放着《毛泽东选集》1至3卷。余政委把书拿起来翻了一遍,发现这小孩了不得,他把《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矛盾论》《实践论》等都看完了,很多地方还写着眉批。罕见,罕见!余新元心里有了惜才之心。
这位是余新元。他一生的骄傲,是为人民军队送去了两个好兵:雷锋和郭明义
快吃中午饭了,那时是供给制,兵役局又没有食堂,余新元只好对雷锋说:“既然我上哪你上哪,那你就跟我回家吧。”
雷锋故居
余新元的老伴姓田,她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特意包了菜包子。吃饭的时候,余新元问雷锋:“你来当兵,你家里人愿意吗?”雷锋一听这话,眼泪就流了出来,说:“我没有家,我是个孤儿。”
雷锋真是一个苦孩子。他小名叫庚伢子,家里原本有6口人。
庚伢子的爷爷叫雷新亭,靠佃种本村地主唐四滚子的两担田过日子,后来得了重病卧床不起。1943年冬天,唐四滚子闯到雷家逼着雷新亭年前还清租债。雷新亭又气又急,在年关时含恨而死。这一年,庚伢子3岁。
庚伢子的父亲叫雷明亮,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时,担任过自卫队队长。大革命失败后,他逃到长沙,在一家商行里当挑夫。一次,给国民党的部队挑东西,遭到毒打,内伤致疾。他回到老家,继续给人抬轿子打零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1944年,他被日军抓去当挑夫再遭毒打,吐血不止,第二年春天去世。那一年,庚伢子5岁。
庚伢子兄弟三人,哥哥叫雷振德,弟弟叫雷三民。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苦了。12岁的哥哥离开老家到几百里外的一家机械厂当童工,不久就得了肺结核。最后,他疲劳过度,昏倒在机器旁,胳膊和手指都被轧伤了,工厂主不仅不给他医治,还把他解雇了。雷振德只能沿路乞讨回家,最终还是因无钱医治而死。雷母眼睁睁地看着长子病死,哭得悲痛欲绝,只有5岁多的庚伢子缠着妈妈哭叫着:“我要哥哥,我要哥哥!”
1947年,3岁的弟弟雷三民饿死在妈妈的怀中。这一年,庚伢子7岁。
庚伢子的妈妈长得很漂亮,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张元满,但是她的命运一点儿都不圆满。她一出生,就因为家里养不起,被送到外国人办的育婴堂;3岁那年,一位好心的佣人把她抱回家;到了6岁,因为没钱养活,被送到雷家当童养媳。
这位是雷锋的叔祖母。她说:“他爹妈死时,这孩子才几岁,张着两只小手号哭着,谁见了都心酸。那会儿我们生活都十分艰难,只好让这孩子去给地主放猪,要不是解放,这孩子怕也活不下来。”
雷母经受不住这连续的打击,精神恍惚。雷锋后来回忆说,他的母亲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郁郁寡欢,逢人就说:“我的伢子呀,我的伢子呢?”
雷母只能靠给人做绣活维持她和庚伢子的生计。那年,村里地主家的女儿要出嫁,为了一斗粮食的工钱和免去一年的租子,雷母去地主家做了绣娘。但随之而来的侮辱,使雷母彻底绝望了。
我妈被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1947年农历八月半那天晚上上吊自杀。临死的那晚,她泪汪汪地对我说:“苦命的孩子,妈妈不能和你在一起了,靠天保佑,你要自长成人。”她脱下一件衣服披在我的身上,叫我到六叔祖母家去睡,我走后,她就上吊了。
——雷锋
7岁的庚伢子成了孤儿,亲戚收养了他。那个时候,穷人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的孩子都养活不起,多一张嘴就更难养活了。懂事的庚伢子只好去地主家放猪。
天已经黑了,地主要我到六里外去打酒。到酒店,店主已经睡觉了,喊门叫不开,我就哭起来,他们才开门。我一天没吃饭,在回来的路上走不动了,跌了跤,把酒也洒了些。回来时地主还坐在床上等酒吃呢。一进门就说我回来得晚了,打了我几个耳光,又说酒不够,问哪里去了,我说洒了点,他怪我把钱买糖吃,一拳打在我的鼻子上,出血了,一脚又把我踢在地上。当晚不给我饭吃,我没有办法,就在屋后挖了两个地瓜吃,又被地主婆打了一顿耳光。一天,我用小罐子煮了点野菜,被地主家的一只猫挂倒了,狗又跑过来吃我的菜。我就打了狗,狗也咬了我,被地主婆看到了,她说我打狗欺主,要打死我,还骂道:“这样的穷鬼打死十个少五双,死一个少一个!”
——雷锋
庚伢子被地主赶了出来,他只能靠沿街乞讨为生,白天出门要饭,晚上睡在破庙里。由于蚊虫叮咬,他身上起满了红疙瘩,化脓流血,最后得了背花疮,腰上鼓起了一个大包,一个同乡看到了,赶紧把他送回了他叔祖母家。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庚伢子身上的疮才慢慢地好起来,但这个大疤永远地留在了身上。
庚伢子为了减轻叔祖母的负担,经常上山砍柴。1949年初夏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到地主徐满料子的山上砍柴,被徐满料子的老婆抓到了。地主婆夺过砍刀,向雷锋左手砍去,顿时鲜血直流……
地下党员彭德茂把庚伢子找回家,告诉他:“伢子,我们穷人要想过好日子,就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庚伢子问:“共产党能给我家报仇吗?”“能!”彭德茂肯定地说。
“我一定要报仇!”年仅9岁的庚伢子,从自己悲惨的经历中,认清了谁是他的仇人,发出了反抗的呐喊。
1949年8月,庚伢子家乡解放了。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驻扎在他们村子的附近,庚伢子跑去要参加解放军。一个连长送给了庚伢子一支钢笔,对他说:“你还小,先加入儿童团,十年后再来找我们当兵吧。”后来,庚伢子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雷锋流着眼泪诉说了他的血泪家史,他攥着拳头,坚定地说:“余政委,我一定要当兵。”
雷锋是那个8%里的预备数
雷锋的悲惨身世打动了余新元,也勾起了他的心酸回忆。
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余新元也有类似的经历。余新元老家在甘肃会宁,他原姓吕,有三个妹妹,因为家里穷养活不起,两个送了人,一个活活地饿死。他的母亲,为了不被土匪抓走,跳入井里自尽,捞上来后,两条腿骨插到了胸上,惨不忍睹。他13岁就给地主放羊,受尽了欺压。1936年10月,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在他家乡会师。余新元亲眼看到这支队伍对穷人好,就带着给地主放养的200只羊参加了红军。
本书作者采访余新元
就这样,雷锋真的在余政委家住了下来。这一住啊,好事做得就别提了。每天早上,他把各办公室的炉子都生上,把水烧开了给大家灌上……那年,兵役局发的军装都是志愿军的旧军装,每100套给30套的预备数,雷锋就帮着管服装的干事改衣服、接(长)衣服。兵役局的干部们被感动了,都催余新元:“政委,一定要把雷锋送出去。”
在向辽阳市委汇报征兵工作时,余新元专门向市委书记曹琦讲了雷锋的情况。曹书记听了后说:“雷锋是一个好青年。什么叫合格?我理解,合格是包括身体合格、政治合格在内的全面合格。”
有了市委书记的支持,余新元又找接兵单位和体检站的负责同志商量。余新元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把好青年送到部队上去,像雷锋这样的好工人,对党有感情,热爱解放军,当农民是个好农民,当工人是个好工人,将来要是到了部队也一定是个好兵。”
余新元还说:“我是1936年入伍的红军,那个时候红军中小个子很多,就是中央军委来检查,我们也是这个态度,出了问题撤我的职,与你们无关。”
部队接兵的负责人同意了市委和兵役局的意见。荆营长说:“体重和个头就不说了,如果雷锋身体没有其他问题,就可以。”戴参谋也说:“依我看,青年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到部队后锻炼锻炼,很快就会发育成熟的。”
就这样,体检站在雷锋的体检结果栏上“甲”“乙”“丙”“丁”这几个选项的“丁”上打了个钩,还写上了“水兵合格”四个字,把雷锋编到了预备队里面。
雷锋入伍体检表
由于当时农村生活还比较困难,不少青年的身体底子差,所以征兵时,为了保证兵员质量,初选时,每一百个新兵里多征八个人为预备数,叫作预备队。一旦正式兵员里出现了复查不合格的情况,就由预备兵员顶上,从而保证完成征兵任务。
团长授权
1960年1月2日,体检合格的新兵,集中在辽阳的一个叫南林子的工农干校,进行复查换装。
这一换装,雷锋的心里更不踏实了。一起来的新兵大部分都换发了新军装,只有个别人因为身体条件刚合格,或政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手续,没有发军装。雷锋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天下午快要开晚饭的时候,雷锋拉着余政委进了戴明章的屋子里。余新元对戴明章说:“戴参谋,这孩子老是跟着我,非要闹着当兵不可,你看怎么办?要不你先收下,接兵站也实在是需要帮手,先当个便衣通信员吧。到时候你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我再做工作。”
戴明章一时无语……还是雷锋机灵,先开口了:“戴参谋,已经开晚饭了,去吃饭吧,我给您拿碗。”去食堂的路上,雷锋央求着说:“戴参谋,余政委叫我给你们当便衣通信员,若是你让我换上军装,我不就是部队的正式通信员了吗?我当过通信员,在家乡的县委当过通信员呢……”
雷锋紧跟着兵役局的余政委,一步也不离开。采取抓住不放的对策,致使老领导无可奈何地给他选定了一个合适的用场。
——戴明章
接兵干部住在临时用教室改的宿舍里,用学生的书桌拼凑起来当床,戴参谋安排雷锋在自己床边又加拼了一张床。当天晚上11点多,戴参谋和几个干部开完会回到屋里,看到每个人的临时睡铺前都摆着一盆冒着热气的水,大家说:“这个小鬼还行呀,是一个勤快的通信员。”
第二天一早,大家一起床,就看见每个人的脸盆里都盛着温水,盆边搭着毛巾,杯子里倒满了漱口水,上面放着挤好牙膏的牙刷,雷锋正在屋外打扫卫生。就这样,在新兵集训的六七天里,雷锋包揽了新兵营里里外外的卫生,整天忙里忙外,一会儿也不闲着。
一天晚上,兵役局给新战士放电影《三个母亲》,雷锋和几个接兵干部坐在一起,当看到电影里的苦孩子的不幸遭遇时,雷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引得几个也都是苦出身的干部一阵阵心酸。第二天,新兵营李教导员给荆营长说:“我理解雷锋坚决要求参军的决心,这孩子当兵一定是个好兵,不带走实在是有点可惜。”
勤快、固执的雷锋终于打动了几个接兵干部的心,可这边刚摆平,那边又出了岔子。
弓长岭焦化厂不为雷锋出具政审表,说他进厂时没有原始档案。这下问题严重了,谁敢接收一名未经严格政审的新兵?在那个档案决定人的年代,没有档案几乎是寸步难行,更别说当兵这么重大的事了。
眼看新兵就要开拔,带不带雷锋走?此时,戴参谋反倒冷静下来了,他不相信一个在县委工作过的公务员,一个鞍钢的先进工人会没有档案!但是,要带走雷锋有很大的风险。新兵到部队后,要对身体和政治情况进行复查,不合格的必须退回地方,但这样造成的缺编的人数不再给予补充。这就等于退兵的部队没有保质保量地完成征兵任务。如果雷锋被退,负责征兵的戴参谋是要承担重大责任的。而且,团长走时反复交代,工程兵是体力活,要挑身体好、个头大的。衡量再三,戴参谋决定直接向团长吴海山请示。
1960年1月7日晚,戴参谋通过军用长途电话,向团长吴海山报告了雷锋的情况,并请示是否带回雷锋。吴团长果断地回答说:“一切由你军务参谋看着办好了。”当天晚上,戴参谋向荆营长和李教导员通报了和团长的通话情况,他们终于决定带雷锋到部队去。
此时的雷锋,急得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明天新兵就要走了,他还没有穿上新军装。他不知道这天晚上有多少带兵的干部为了能带走他,比他还着急。
离新兵出发还有8小时,雷锋穿上了新军装
到了深夜,雷锋终于领到了崭新的军装,而这距离新兵出发只有8小时了。
1960年1月8日中午,辽阳火车站万人送新兵。余新元的老伴特意按照当地的习俗给雷锋煮了20个鸡蛋,她摸着雷锋的头说:“到了部队要好好学习,要依靠首长和战友,好好锻炼,做一个好战士。你体质不好,要注意休息……”就这样,雷锋带着大家的关爱和期望,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雷锋临走时对我说:“余叔叔,我要走了,我也没什么送你的,我就叫你一声‘爸爸’吧。”我说:“别,这样不好……”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了。我是三天后才从报纸上看到的,我回家告诉老伴:坏了,咱们的孩子走了。我们老两口抱头痛哭……
——余新元
工兵十团在操场上召开了欢迎新战士大会。会上,团长吴海山和老战士代表都讲了话,雷锋作为新兵代表也上台去表决心。那天风大,拿着稿子没法读,雷锋干脆就把稿子往裤兜里一塞,说:“只要我们学好毛主席著作,听党的话,听从首长的教导,团结一致,什么四好五好,就是七好八好,我们都能做到。”大家一听都笑了。初入部队的雷锋,不懂得部队创建“四好连队”、争当“五好战士”的概念,误认为多几好更好。雷锋说:“你们笑什么?我说的都是实话。反正,我们就是一个心眼,为了保卫祖国,一定要当个像样的兵,决不辜负首长和大家的期望!”
台下,团政委韩万金对吴团长说:“好兵!这个新兵讲得真好,将来肯定有发展。得注意分到哪个连队,培养培养。”吴团长赞同说:“就是,现在拉出一个营长来,不给他写稿子,也不一定能讲这么好!”就这样,雷锋到部队的第一天,就被列为了培养对象。
戴明章见到团长后,第一句话就是:“团长,我在接兵上犯了一个错误。”团长一听愣了:“什么事?”“我接了一个没有政审表的兵,叫雷锋。”团长打断了戴明章的话:“不就是你电话向我报告的那件事吗?不要紧,我知道了,我负责。”1990年,从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离休、居住在南京的吴海山,在家里接待了老部下戴明章。他们又一次回忆起雷锋。戴明章说:“如果那次在电话上您这位首长不同意的话,我这个军务参谋也不敢带他,那雷锋可就当不上兵了。”吴海山哈哈大笑:“这是天意啰,我是雷锋所在团的团长。”
当天晚上,荆营长查铺发现雷锋病了,就脱下自己的大衣给雷锋盖上,还叫来卫生员给他看病。深夜一两点钟,营长又把自己的被子拿来悄悄盖到雷锋的身上。新家的温暖让雷锋流泪了。事后,雷锋写了《温暖如家》寄回鞍钢,并发表在1960年2月5日的《辽阳日报》上。在文章的结尾,他写道:“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党才永远这样关怀和爱抚我们青年一代。”
我,一个在旧社会受苦受罪的穷苦孤儿,现在成为一个国防军战士,得到党和首长的信任,受到战友们的热爱,我真不知说什么好!……
在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首长胜过父母,战友亲过兄弟。这一切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里才能得到……
——《雷锋日记》1960年1月8日
鞍钢给雷锋的政审报告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戴明章在新兵集训期间又专程到鞍钢去了一趟,弓长岭焦化厂的李书记把雷锋的档案交给了部队。原来,不是雷锋没有档案,而是李书记实在不愿意放雷锋走……
新兵集训结束,在新兵分配上又发生了一个插曲,这可是一个连雷锋本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戴明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参谋,他按这次新兵的政治素质、身体条件、文化程度和技术专长等等,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分配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照顾新兵本人原有的技术专长。
按这个原则,雷锋应该分到技术营的技术一连。这个连使用的技术装备就是推土机、刮运机、挖壕犁……可在分配名单上,雷锋却被分到了运输连。
看到名单,新兵营的荆营长不干了。荆营长是技术营的参谋长,他可不想错过雷锋这个好兵。他找到戴参谋质问:“作为一个司令部的参谋人员,连自己定的事都不执行,今后代替首长向部队下达命令谁还听呢!”
原来,戴参谋心里有个小九九。团里仅有的一台指挥车——苏式嘎斯67吉普车年久失修,司机也已经超期服役5年多了。作为军务参谋的他,早就在物色接班人了,现在他当然盯上了聪明、机灵、勤快又有技术基础的雷锋啊。所以,挨骂、赔不是他都认了,但雷锋的分配不能改!
运输连来接兵的是副连长虞仁昌。当他对着花名册点兵时,看到有一个新兵个子特别矮,就嘀咕说:“那个小个子兵能开车吗?”一旁的戴参谋说:“这个兵分到你们连,就偷着乐吧。别看他个子小,思想可是高啊。你们保准满意。”这一来,原本该补充到三班的雷锋,也在连长的“特意关照”下被调到了已经满员的“四好班”四班。
一个在旧社会被抛弃的孤儿到新社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这是雷锋的幸运,也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幸运,是指他比他的家人幸运,支撑到了新中国,告别了苦难,走上了幸福之路。这必然,是指从雷锋当兵的经过,可以看到他日后成为英雄、成为榜样的必然。
热点互动 今天还有必要“忆苦思甜”吗?
到了1961年的时候,入伍仅一年的雷锋,已经为军内外2.2万人作了忆苦思甜报告。有人说,那个时候国家困难,提倡节俭。今天,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再老生常谈地回忆过去有必要吗?
我们解读雷锋,要从他的苦难经历开始。这是因为他童年的悲惨经历是他以后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恩之心的起源。而雷锋的这种经历,又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所共有的。
追根寻源,那代人受苦受难的原因是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是没有话语权。
我们来看中国的“福”字,左边是“衣”;右边的上面是“一”,代表的是房子,中间是“口”,代表的是有饭吃,下面是“田”,就是土地。有了田,就有衣穿、有房住、有饭吃,就能生存,就能繁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对幸福的理解,而这幸福,则依赖于土地。
毛主席说:“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土地会议上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会上,刘少奇指出:“解决力量对比关系,就是实行土地改革。蒋介石靠美国,我们是靠老百姓。但靠老百姓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反对地主,平分土地;第二个就是民主,不准许站在人民头上屙屎撒尿。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做到,做不到就不像个共产党的样子。”
美国人评论说:共产党新发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中国内战期间的作用,恰如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
平津战役时,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在一次军官会议上讲:人家共产党公布了土地法大纲之后,就不应再打仗了。这些年来我们给地主当了看家护院的打手,能分他们土地吗?傅作义又说:共产党把土地夺过来分给穷人,老百姓能不跟着共产党走吗?
了解了这段历史,也就理解了雷锋及其那一代人对中国共产党为他们带来新生活而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代人、那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经历,是一个全新国家的基石。记住过去,才能珍惜今天,建设明天。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第5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