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罗赞诺夫:性与宗教

第二章
罗赞诺夫:性与宗教[1]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罗赞诺夫是俄罗斯著名宗教思想家、活动家、白银时代俄罗斯最重要的宗教文化批评的理论家之一。他与弗·谢·索洛维约夫一样,也经历了从一个热衷于实证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无神论者到转向宗教,走向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家。他不仅自己倾心于宗教探索,而且还是一个宗教活动的热心组织者,曾经参与创设了圣彼得堡宗教—哲学聚会(圣彼得堡宗教—哲学协会的前身),并积极参与其组织活动,尽管后来由于思想激进被取消会籍。

瓦·瓦·罗赞诺夫的精神生活纷繁复杂。他的思想既是基督教式的,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基督教意识,而是对其的深刻批判和改造。他虽然醉心于东正教的神学思想,但是又抨击东正教会的保守性。他驰骋于上帝的宗教世界,却又不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他甚至突破基督教的禁区,把性与宗教结合起来,一边是最圣洁的、崇高的上帝,一边却是最粗俗的、低级的性欲。也许正因为如此,瓦·瓦·罗赞诺夫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个性,在白银时代俄罗斯的宗教文化批评思潮中,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

瓦·瓦·罗赞诺夫的学术探索是非常勤奋的,一生著作等身,甚至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也从不放弃写作,而且他的创作几乎都与宗教有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直接论述宗教问题的。他的主要学术专著有《论理解:对作为完整知识的科学本质、界限和内在结构的研究》(1886)、《基督教在历史中的地位》(1890)、《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的传说》(1894)、《宗教与文化》(1899)、《自然与历史》(1900)、《在不清楚的和问题重重的世界里》(1901)、《俄罗斯教会》(1909)、《阴郁的面孔:基督教形而上学》(1911)、《月光下的人们:基督教形而上学》(1911)、《孤独》(又一译名《离群索居》,1912)、《在艺术家中间》(1914)、《落叶集》(两卷本,1913—1915)、《我们的时代的启示录》(1917)等。

[1] 本章和本编第4—6章、第10章中的部分内容,直接或间接引用了张杰和汪介之教授合著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译林出版社,2000年)一书中由汪介之撰写的部分,引用时已征得汪介之教授本人的同意,故不再一一注明出处,特此说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