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思考与探索:生活化与文学化

第一节
思考与探索:生活化与文学化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罗赞诺夫(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озанов 1856—1919)生于俄罗斯科斯特罗马省维特卢加城一个林务官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在伏尔加河沿岸的科斯特罗马、西姆比尔斯克和下诺夫戈罗德度过青少年时代。在中学时代,瓦·瓦·罗赞诺夫热衷于科学实证主义、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878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学习,很快便放弃了中学时代的无神论思想。1882年,大学毕业后在布良斯克、叶列茨等地的外省中学任教。罗赞诺夫从自己的早期活动起,就注重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探讨。1893年,经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尼·尼·斯特拉霍夫(1828—1896)介绍,瓦·瓦·罗赞诺夫迁居圣彼得堡,在国家监察机关任职员。1899年,他辞职后,成为《新时代报》的经常撰稿人,还在几乎当时的所有报刊上发表文章,并开始广泛接触首都思想界、文化界人士。1901年,他与朋友们创立了圣彼得堡宗教哲学聚会,后来该聚会成为圣彼得堡宗教哲学协会。

20世纪头10年间,每周日,尼·亚·别尔嘉耶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加吉列夫(1872—1929)、维·伊凡诺夫、索洛古勃、别雷、列米佐夫及艺术家、宗教界名流,都集中在瓦·瓦·罗赞诺夫家,探讨宗教哲学、文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问题,后被称之为“罗赞诺夫家的星期天”。罗赞诺夫对哲学、宗教问题的思考,往往是从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中展开的。也就在这同一时期,瓦·瓦·罗赞诺夫开始接触《艺术世界》杂志,并在《新路》中开设专栏。《新路》停刊后,他又在由谢·尼·布尔加科夫和尼·亚·别尔嘉耶夫主持的《生活问题》杂志工作,并曾加入宗教哲学协会。由于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抨击并就“贝利斯案件”发表的反犹文章,1914年初他被开除出宗教哲学协会。

1917年8月,瓦·瓦·罗赞诺夫一家在巴·亚·弗洛连斯基的帮助下,迁往莫斯科市郊著名的谢尔盖镇圣三一修道院,1919年2月5日,瓦·瓦·罗赞诺夫在未完成自己出版计划的情况下,带着深深的遗憾,在饥寒交迫中去世。

从1886年出版《论理解》一书到1918年完成《当代启示录》(1917—1918),瓦·瓦·罗赞诺夫发表过大量著作和难以计数的文章,其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社会政治和婚姻家庭等各个领域。去世之前,他曾将自己的著作整理为哲学、宗教、文学与艺术、社会与国家等9大系列共50卷的文集,准备计划出版,这里专门论述宗教问题的就有15卷,其中涉及多神教的3卷,犹太教的3卷,最多的是涉及基督教的9卷,只是一直由于种种原因可惜未能出版。也许是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也许还有其他因素,此后,他的名字不仅不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而且就是研究界也较少涉及,直至1989年,他的著作才在被尘封半个多世纪以后重新问世。

《孤独》《落叶》是使瓦·瓦·罗赞诺夫名声大噪的两部著作,它们的续篇是没来得及出版的《转瞬即逝》。就文学批评而言,瓦·瓦·罗赞诺夫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的传说》是最早引起学界普遍关注的一部专著。这部书与他的文学批评论集《文学随笔》及其艺术评论集《在艺术家中间》,再加上他从1892年至1918年发表的各种批评文章,构成了一本700多页的批评文集《创作与作家论》,直到1995年,在他去世76年之后,才在俄罗斯得以出版。

瓦·瓦·罗赞诺夫的文学与文化批评著述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一方面,他特别注重接近现实生活本身,反对纯理论和逻辑地思维,尽量去“日常生活地”思考,包括把实际生活与神秘的宗教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在他的著述中,他还尽可能从俄罗斯文学与哲学相融合的特点来论述问题。早在《论理解》一书中,瓦·瓦·罗赞诺夫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论述时,就曾经明确指出:在德国,哲学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在俄罗斯,情况却迥然不同,俄罗斯文学在其自身体现了本民族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看来,斯拉夫派和西欧派、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列昂季耶娜和巴·亚·弗洛连斯基,都既是哲学家和思想家,又是艺术家和作家。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最重要作品,“归根结底可以被视为是俄罗斯哲学起始的根本基础,在他们的作品中,俄罗斯哲学的框架,或许,连同它在许多世纪中的格局,都已经被描绘出来了。”[1]

显而易见,瓦·瓦·罗赞诺夫的思考是生活化的,其对哲学等问题的探索是文学化的。

[1] Розанов В. В. Умственные течения в России за 25 лет. // Новое время. 1900, 21 март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