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1),镜天无一毫(2)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释

(1)倚:倚立。外:上。

(2)镜天:比喻修辞,天如明镜。

题解

“悲秋”是传统文学的重要主题,由秋天的萧瑟、万物的凋零联想到人生暮年有志难伸的痛苦,悲景衬悲情,情景交融,令人动情深思。但是杜牧的这首作品对秋天的描写却充满了刚劲和豪迈之气,读来独特清新,美感充盈。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远望中的长安秋色,描写了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象征了诗人正直、向上,并且清刚遒健的襟怀,意境高远,情感豪迈。

首句描写的是披着霜的树挺拔向上,高楼倚在其上。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立足于此,才能饱览长安秋景,感受它的明净和寥廓的美丽。“楼倚霜树外”中的“倚”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楼是在树之上,是静态,使人有一种高耸之感。这就是全诗的出发点。

接着第二句写的是天空的景色,“镜天无一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蓝天比作纤尘不染的镜子,突出了秋天天空明净寥廓的特色,这样的清爽和高远让作者神清气爽,心情无比愉快。

第三句“南山与秋色”,作者远望终南山,感受到秋天的美景是无处不在的明净与高远,这也体现了作者杜牧阔大的襟怀和高远的志趣,寓情于景,借景抒怀的手法,鲜明地融合于这两句,语势磅礴,动人心魄,好像也被诗人的愉快和志向所感染。

最后,从诗人出发,描写了这明镜高远的秋色,心情自然是畅快的。而从此处的地点“长安”来看,似乎也与诗人的爱国情、志向有关,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特别是诗的末句,巧妙地将“南山”与“秋色”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更是突出了杜牧的性格品质,给以想象空间,含蓄隽永,令人深思与振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