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品序

词品序

【题解】

本则是杨慎为《词品》所作的序言,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这是杨慎对诗词关系的基本认识,缘于此,杨慎坚持认为词源于六朝。他列举了陶弘景《寒夜怨》、梁武帝《江南弄》、陆琼《饮酒乐》、隋炀帝《望江南》等,认为六朝时词的基本体式已具备。在此基础上,又举出唐韦应物、刘禹锡之“新声”,五代的《花间集》和《兰畹曲会》等,以明词体日臻完备和成熟之痕迹。二是《草堂诗余》名称之由来。杨慎认为,“草堂”乃李白文集名,而“诗余”即诗之余绪。杨慎推李白《忆秦娥》《菩萨鬘》二首为“百代词曲之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弘景之《寒夜怨》[1],梁武帝之《江南弄》[2],陆琼之《饮酒乐》[3],隋炀帝之《望江南》[4],填词之体已具矣。若唐人之七言律,即填词之《瑞鹧鸪》也。七言律之仄韵,即填词之《玉楼春》也。若韦应物之《三台曲》《调笑令》,刘禹锡之《竹枝词》《浪淘沙》,新声迭出。孟蜀之《花间》[5],南唐之《兰畹》[6],则其体大备矣。岂非共源同工乎?然诗圣如杜子美,而填词若太白之《忆秦娥》《菩萨鬘》者,集中绝无。宋人如秦少游、辛稼轩,词极工矣,而诗殊不强人意,疑若独艺然者,岂非异曲分派之说乎?昔宋人选填词曰《草堂诗余》[7]。其曰“草堂”者,太白诗名《草堂集》,见郑樵书目[8]。太白本蜀人,而“草堂”在蜀,怀故国之意也。曰“诗余”者,《忆秦娥》《菩萨鬘》二首为诗之余,而百代词曲之祖也。今士林多传其书,而昧其名。故于余所著《词品》首著之云。

嘉靖辛亥仲春,花朝洞天真逸杨慎序

【译文】

诗词同样精湛但曲调不同,具有共同来源但分属不同体派。在六朝,如陶弘景的《寒夜怨》、梁武帝的《江南弄》、陆琼的《饮酒乐》、隋炀帝的《望江南》,填词的体式已经具备了。如唐人的七言律诗,即填词的《瑞鹧鸪》。七言律诗的仄韵,即填词的《玉楼春》。如韦应物的《三台曲》《调笑令》、刘禹锡的《竹枝词》《浪淘沙》,新作乐曲接连出现。后蜀的《花间》、南唐的《兰畹》,其体式已经完备了。难道不是有着共同的来源,且都工致吗?但如诗圣杜子美,像太白《忆秦娥》《菩萨鬘》那样的词作,在他的文集中却绝对没有。宋人如秦少游、辛稼轩,词作极其工巧,而诗却差强人意,怀疑各有独树一帜的技艺,这难道不正说明曲调不同、体派有别吗?从前宋人有词选称《草堂诗余》。其称“草堂”的原因,源于太白的诗集名《草堂集》,见郑樵的书目。太白本是蜀人,而“草堂”在蜀地,含有怀念故乡之意。称“诗余”的原因,是因为《忆秦娥》《菩萨鬘》二首是诗的余绪,而且是百世词曲的鼻祖。今文人士大夫多传其书,而对其名称由来却不太了解。所以在我所著的《词品》开篇著录了它。

嘉靖辛亥仲春,花朝洞天真逸杨慎序


[1]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政治家。《寒夜怨》:乐府篇名,陶弘景作,载《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全诗杂用三、五、七言,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三言其“音节近词”。

[2] 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字叔达,南朝梁开国皇帝。《江南弄》:乐府篇名,梁武帝萧衍作,属《清商曲辞》,载《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七》。《古今乐录》:“梁天监十一年冬,武帝改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

[3] 陆琼(537—586):字伯玉,南朝陈诗文作家。《饮酒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七》题为《还台乐》,陆琼作。

[4] 隋炀帝之《望江南》:《隋炀帝海山记》:“帝多泛东湖。帝因制湖上曲《望江南》八阕,云……帝常游湖上,多令宫中美人歌唱此曲。”

[5] 《花间》:即《花间集》,唐五代词选集,十卷,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五百首。多以花间柳下为题材,描写享乐生活和恋情离思,词风婉约艳丽。集前有欧阳炯序。

[6] 《兰畹》:即《兰畹曲会》,词选,宋孔夷辑。原书已佚。

[7] 《草堂诗余》:唐宋词选集,宋无名氏编。《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称其“(皆)书坊编集者”。分前集二卷、后集二卷,共四卷,选辑唐、五代、宋词三百六十七首。

[8] 郑樵(1104-1162):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学者称夹漈先生。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召对,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后入为枢密院编修官。著有《氏族志》《动植志》等八十余种。晚年编撰《通志》,网罗各代历史,合为一书,其中的二十略,颇具创见。所著多有亡佚,存者除《通志》外,仅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