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1]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春,辛弃疾以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当年秋天,滁州通判范昂应诏回朝,辛弃疾便写了这首词送别。时作者南归已十年,始终担任闲职,未有统兵杀敌的机会,眼看日月将逝,壮志难酬,不禁愁闷交加。词的上片写惜别之情,先以年光无情,老之将至的强烈感受,描写内心的惧怯焦虑。接着切入惜别,以月光、流水、西风的无情,极写自己送别友人的惆怅。末二句以想象中友人返乡途中的愉悦情怀及归家之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反衬出自己的孤独忧愁。下片寄托感慨,先以想象预祝友人入朝能施展抱负,又希望朝廷能任用贤能,情绪兴奋昂扬,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末四句又转回现实,说自己孤独地留在滁州,只能以酒消愁,但仍希望能得到朝廷任用,驰驱疆场,杀敌报国。通篇以跌宕起伏的笔法,反复宣泄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造成顿挫腾挪的气势,颇能感染读者。

老来情味减[2],对别酒,怯流年[3]。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4],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5]。玉殿正思贤[6]。想夜半承明[7],留教视草[8];却遣筹边[9]。长安故人问我[10],道愁肠酒只依然[11]。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12]

【翻译】

老来兴致渐渐减消,

面对离别的酒筵,

想起飞逝的年光,真令人心焦。

何况中秋佳节即将来到,

十分明亮美好的圆月,

却不能将你我团聚的景象照耀。

无情的流水也不管我们离别的惆怅,

同西风一起把你的归船送入天际云渺。

深秋时节,你在江上正可品尝莼羹鲈脍,

夜深之时,你在灯前可与妻儿闲话欢笑。

穿着旅途的服装便去朝见天子,

朝廷正盼望着贤才快快来到。

想来你会承明庐午夜值班,

被特意留下修订朝廷的文稿;

也许又会派遣你去筹划边防,

为国家分忧操劳。

京城的朋友们若问我的近况,

就说我依然借酒把愁浇。

放眼远望秋空中的落雁,

即便在沉醉中我也常听到弓弦的鸣叫。


注释

[1] 滁州:今安徽滁州。范倅(cuì翠):指范昂,时任滁州通判,生平不详。倅:地方长官的副手。

[2] 老来:这里指年纪大,非指年老,时作者三十三岁。情味:兴致趣味。

[3] 怯流年:怕年华逝去。流年:时光,岁月。上三句反映出作者深恐流光逝去、壮志难成的焦虑心情。。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况屈指”三句:意为何况不久即为中秋佳节,月圆而人又离散。屈指:屈着指头计算日子。

[4] 秋晚:深秋。莼鲈(chún lú纯卢):莼菜和鲈鱼,均为吴中美味。晋朝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感叹说:人生可贵的是任情适意罢了,怎能在数千里外做官受羁绊以求名利地位呢!于是立即弃官回乡。事见《世说新语·识鉴》及《晋书·张翰传》。范昂是奉召回朝,非弃官归隐,作者在这里只是说范昂归临安便可在江行途中得享莼菜鲈鱼,了却乡愁了。

[5] 征衫:旅人远行的服装。朝天:朝见皇帝。此句说范昂远行归来,尘垢满身,未及易装,即去朝见天子。

[6] 玉殿: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7] 承明:汉代宫中有承明庐,是侍臣轮流值日时住宿的地方。

[8] 教:令,使。视草:审订诏书的草稿。

[9] 却:又。筹边:筹划经理边防事务。上五句是说范昂将得到重用。

[10] 长安:都城,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故人:老朋友。

[11] 道:说。(tì替)酒:困扰于酒,这里指借酒消愁。

[12] “目断”二句:目断:目尽,放眼远望。秋霄:秋天的高空。响空弦:《战国策·楚策》中说,更羸(léi雷)曾引弓虚发(不用箭矢,只拉响弓弦)惊落了一只大雁,魏王问其原因,他说,这是一只受过伤的雁,心中还存着对弓箭的恐惧,因此听到弓弦响便被惊落了。作者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见到落雁便联想到弓箭,即使酒醉之后,都好像时时听到弓弦声。透露出作者不能忘怀青年时期“旌旗拥万夫”的战斗生活,希望朝廷能积极抗战,自己能建功立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