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自娱自乐,让我回忆一下上本书创作的经过吧。我清楚地记得是哪一天,哪一刻,书的创意闪现脑海!有位客人来我家吃饭时,讲了一个故事,关于他的朋友和他朋友所喜欢的,或者说自以为喜欢的姑娘之间的谈话。一个人物,两个主人公,一个场景,一次谈话,就这样活灵活现跃入脑海。深夜,我无法入眠,仍在构思这个故事。为何要深陷这种情感的纠结?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起初,只是一个场景的浮现:一个摆满家具的房间,里面有几扇门?开向何方?有几扇窗?眺望哪里?房间里到处都是人,我听见他们在静静地来回穿行。这时,一个人走了进来,接着另外一个人,于是故事开始了。我听见男孩无意间说错了话,女孩的脑海中笼罩着疑虑和不安。我觉得应该加入一些情节去解释误会,可故事的发展却是女孩没有解释误会,而是向一位不该倾诉之人倾诉了自己心中的秘密。这个人本来就对男孩心怀不满,这种不满日积月累,已演变成了一种本能的憎恨和疯狂。故事就这样层层展开。然而,中间有一段情节突然混乱起来,让我无法继续下去。故事中的人物仍在,可他们却无话可说。我想一定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于是就重新把故事梳理了一下,仍无法找到症结所在。可我必须弄清缘由,只好又重头再认真梳理了一遍,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我就像一个曾经在黑暗中摸索过的人,不得不重新在黑暗中再走一次,突然之间发现了一缕阳光。这个错误是当初构思的问题,我纠正了它,于是故事又得以顺利开展进行下去。我小心翼翼地铺设情节,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正轨。我牺牲了一场感人的情节—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我犯了错误,弄乱了整个故事。
1888年10月21日 书的诞生过程
圣坛之火
【英】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