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夫:不过,拥有思考辨别能力的人也可能会犯错吧。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师:这是亚里士多德在第七卷所讨论的“意志薄弱”的问题。即便拥有思考辨别能力,知道何者为善,有时却可能无法实践。例如,瘾君子明知贪杯醉酒会给其他人添麻烦,却还是照喝不误。
一郎:老师,这个例子真是说到我的痛处了。我常常这样。亚里士多德帮我说话,说这种情况身不由己了吗?
老师:很遗憾,并没有这回事。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人类是追求“eudaimonia”,也就是幸福的存在体,所以他并不认同明知对自己是负面的,仍采取行动的人。
纯子:但是,实际上人还是会采取那样的行动吧?这样不是相互矛盾吗?
老师: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他是这么说的:“这里所产生的问题,在于当一个人暴露出意志的薄弱时,拥有多少正确的知识”。
纯子:他的意思是说,意志薄弱的人是因为知识不足,才会采取对自己是负面的行动啰。
老师:正是如此。也就是说,贪杯的人在当下只想着此举能获得的快乐,知识在那时就已经停止。
一郎:一般人都是这样的嘛。亚里士多德身为现实主义者,却不认同这一点,真让人伤脑筋。
老师:他就是在认清现实后,才提出这样的理想的。这也和他的政治论有关系。第八和第九卷就是政治论。也有人说是友情论,不过应该也能延伸称之为“社会关系”吧。他在书中同时论及理想的政治形态就是明证。
稻夫:理想的政治形态不就是民主主义吗?
老师:说到重点了。亚里士多德对于不论社会地位,所有公民都能以平等地位参与的民主制度提出了批判。
一郎:咦?为什么?
老师:这大概也和雅典当时的情况有关吧。据说,民主制度招致混乱和众愚政治。他的想法是,不应该连不负责任的人都被赋予权力。所以,他觉得君主政治或贵族政治,又或是拥有一定数量以上资产的人才能参与的中产阶级政体比较好。专制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都不行。
纯子:这的确是现实主义式的思考呢。我倒是对民主政治怀抱期待。
老师: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确实拥有自己的想法。关于这一点,我想下一次上课所介绍的笛卡儿,将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所谓的“自己(我)”是什么呢?敬请期待下一次的课程。
《尼各马可伦理学》名句
伴随所有热情与行动而来的快乐与痛苦,培养出一个人的德行。
恰如其分地去感受愉悦或不快的情感,就是中庸,同时是至善,也称之为德行。
就像不治之症在初期及早治疗也可能被治愈般,人应该要为本身无可救药的恶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