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说中的草鞋(2)

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五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曰:“我受其不祥。”(《墨子·鲁问》)

杀人会受不祥,这说法,像是头一回听到,大概也属于日后失传的墨学内容之一。总之,打了个“倅然断之”——刀砍人头的比喻,三问两答,俯仰之间,一场血仗避免了。

墨子后来又去了趟楚国,为的还是阻止一场战事。墨子平生几次出国,虽然所走国度和出行气派跟孔孟相比,略显寒碜,但效用却不可同日而语,每出去一趟,都救回不少人命。

以上叙述,都是根据梁涛《墨子行年考》撰的。有问题,找梁涛。

至于墨子每回出去,是不是真的脚穿草鞋,或者,是不是都是走路、步行,那其实既无关紧要,也可任由想象。据《墨子·贵义》记载,墨子南游卫国,车里装满了书。——可见,不全是走路。照我推断,墨子有可能穿草鞋,也有可能穿皮靴——皮靴经穿;更主要的是,墨子是手工业者的代表,也就是百工领袖,理应穿皮靴(《考工记》里,光制革的专业工人,就有五种;制草鞋的?没听说),但后人大概觉得皮靴跟墨子十日十夜脚不停步的形象不衬,就像那幅中国名画《毛主席去安源》,据说,毛泽东说过,他当年去安源,穿的是草鞋,但画家们觉得,这跟他们想象中的青年毛泽东不一样,于是,改为布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