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人”(6)

当然,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处于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前夜。劳动与资本的斗争刚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旧秩序崩溃、新秩序破壳的历史进程中,全世界人民都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甚至是困难意识,做好“过苦日子”和爆发重大危机事件与事变的精神准备。

资本主义无法摆脱这次大危机,这是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所注定了的。正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刺激经济的措施和手段提前用尽了。

资本主义难以摆脱这一次空前的危机,这是由现存世界的基本结构,特别是由前述支持资本扩张的四个决定性因素均已消失所决定的。

首先,像开发美洲新大陆、殖民地扩张、开放社会主义阵营那种推动世界经济大扩张的机会,今天已经基本渺茫了。需要重新开发的世界市场,除了南北两极和非洲之外,余地不大。众所周知,依靠南北两极和非洲的快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这是极其困难的。

当今世界,除非对美国本土所垄断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再分配,除非对欧洲进行资源开发和再分配,否则世界经济便没有出路。但是,那就等于挖掉了现存世界秩序的根本。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让少数发达国家承担发展和危机的代价,这是根本做不到的。

其次,靠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余地已经很小,且不可预期。何况正如马克思早已经指出的: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出现,从来具有排斥人类劳动的特点,所谓“淘汰落后产能”,势必影响世界经济规模,进一步导致失业扩大。

再次,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进入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大趋势,但社会福利总体水平可能下滑,导致消费水平日益受到制约。马克思曾经指出:生产力的提速、超速发展,会导致生活成本的急剧上升,它直接反映为生育成本上升,从而造成人口下降,这一“矛盾共生”的自然律并非预言,因为它已经成为现实。

最后,21世纪中叶石油资源行将耗尽,同时世界煤炭资源也将耗尽,即使有新能源开发出来,也难以支撑现有世界工业生产和经济体系的规模扩张。按照热力学定理,墒的增加将与能源的耗散达到均衡,这意味着能量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在世界商品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失败之后(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中国与西方世界攻守关系的第一次大转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将采用两种方式来挽救资本主义的失败命运:一是金融掠夺,二是帝国主义战争。

货币金融扩张导致流动性过剩,使生产发展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资本扩张的速度,这几乎就是资本主义金融体制的本能,是其无法克服的痼疾。马克思说,这个痼疾一开始就埋藏在私人银行制度的机体之中。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说到了这个痼疾:

关于资本在货币借贷上所起的作用,亚·斯密曾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