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叔本华看到了太多的丑陋,因此他对人生的看法是悲观和厌世的,他认为,“每个人的历史都是受难的历史”,生活就是永恒的受难,毫无希望可言,出路只有两条,要么从艺术和音乐中得到拯救,要么选择放弃和同情,放弃是为了折断意志的力量,同情是通过审视他人的苦难学会规避自己的苦难。
叔本华的哲学受到了佛学的影响,却又没有达到佛学所谓解脱生死的“涅槃”境界,大约刚刚修到厌离之境,还差得太远。叔本华的哲学是有趣的,但他看人看事的眼光却不值得我们模仿,如果大家都像他一样,把他人看成地狱,把一切人和事看成丑物和厌物,日子就没法过了。如果想生活得快乐一点,不妨以审美的眼光去看人看世界,那么你可以时时发现美,并从中找到快乐。
首先,对美的事物要有感知力。没有感受美的能力,身处美景中,也会视而不见。在博物馆里,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的先生说:“我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在这个太太眼里,博物馆里老旧的古董可能远不如超市的便宜货更有吸引力。
其次,对事物学会积极解读。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差,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每件事都是这样,可以像“麻子”也可以像“酒窝”,可以让人心烦生厌,也可以生动有趣,美与丑,取决于你选择怎样的解读方式。
再次,应该知道,丑中也有美。黑格尔在《谁在抽象思维》一文中,描述了一个有趣的女人形象:一位女顾客对一位卖鸡蛋的女贩说:“你卖的鸡蛋是臭的呀!”女贩立刻没完没了地回敬道:“什么?我的鸡蛋是臭的?你自己才臭呢!你怎么敢说我的鸡蛋?你?你爸爸吃了虱子,你妈妈跟法国人相好吧!你奶奶死在养老院了吧!瞧,你把整幅被单都当成自己的头巾啦!你的帽子和漂亮衣裳大概也是床单做的吧?除了军官的情人是不会如你这样打扮来出风头的,规规矩矩的女人多半是在家里做家务的,如你这样的女人,只配坐牢,你回家去补补你袜子上的窟窿吧!”在生活中,假设你遇到这样一个“泼妇”,一定会觉得她丑陋不堪;但是,当你在书中或电影中看见这样一个形象,一定会觉得她很有趣,足以让人捧腹大笑。那么,何不将生活中的事当成读小说、看电影呢?
人生哲思
为自己打算,不妨将别人看得美一点、善良一点、可亲可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