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第二天:正视自己的需求(1)

在《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这本书中,第一人称“我”总是不断出现。所以你让自己陷入了疲劳,你的敌人不仅有疲劳,还有你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也是战胜疲劳的关键。

塞巴斯安,36岁,年轻奶爸

作为一个疲劳的人,我的生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清楚地意识到了我的疲劳,但是我也知道我根本没有办法停止下来。

三十六岁的我是一个十八个月大的宝宝的爸爸,同时还是公司高级职员和一个自信车协会的主席。而我的太太又经常出差,所以不管是停止工作,还是不去照看孩子都是不可能的。自行车协会又是我一手创办的,我也不能放弃它。我很矛盾,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一切,停止疲劳。

塞巴斯安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明明累得精疲力竭,却没办法放下他们不得不做的事,那些所谓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对抗疲劳并不是停止一切,去过田园生活,而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要把掌控权放到自己的手上,限制疲劳对你的影响,不要让它伤害到你。

因此,我要停止疲劳,并不等于我要停止一切,而是改变对人、对事的看法或者改变周边的环境等,从而改变它的影响。

抓住机会

疲劳难道也是一种机遇吗?

工会成员和音乐疗法治疗师伊莎贝尔·拉卡东指出:“职业疲劳可能成为让我们发掘自己深层需要的机遇。虽然没完没了的工作是造成疲劳的原因,但我们要扪心自问: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我想要的是什么?什么能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你必须要在工作中有所取舍,学会放弃,敢于面对你真正的需要!”

和伊莎贝尔一样,让·欧德斯也将疲劳看成一次自我重新定位的机会,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让·欧德斯,46岁,大学教师、雕刻家

二三十岁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做研究、赚钱和得到社会地位上,这些也都是家人和朋友对我的期待。直到我每天精疲力竭,疲于应对,我才意识到会计根本就不是我想做的,我不能一辈子在这棵树上吊死。我想成为一名雕刻老师,虽然这是我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后来,由于太过劳累,我生病了,医生说我的压力太大。我不得不卧床休息,那段时间成为教师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际。要是没有疲劳,我也不会产生这种想法。它就好像是身体利用疲劳向我传递的信息,是不是?

所以,四十六岁的我终于成了一名雕刻老师!以前我的妻子在家里做全职太太,现在为了不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她也必须开始工作了。不过这点并没有造成家庭矛盾,我的太太觉得整天在家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很无聊。所以我们俩都开始工作了,同时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我们也搬到了一个小一点的公寓里住。

我需要的是什么?

提前应对疲劳,你要做到下面三点:

●倾听你的需求

●找到它

●满足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