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上的圣殿(6)

文物局的尼玛次仁先生说,目前布达拉不完全统计的房间有2500多个,而新的处所,地垄、仓库等还在不断地发现。若明若暗,忽然间光辉灿烂,世界灿烂如莲花升起,忽然阴郁森严,瞬间晦暗无明,没有什么可以一览无遗。形影模糊的柱子、墙壁,细看发现上面刻着精美生动的花纹、佛像。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全是无名作者的杰作。红色、黑色或者黄色……的布幔,红色、黄色、黑色……的墙壁,森林般的柱子,妙像庄严的佛,数以万计,在冥冥中微笑着,低垂眼帘,或高踞于莲花宝座之上,或排列于橱柜中,里三排外三排,坐着、卧着,出现在一切方向。或绘制于墙壁、皮子、布匹、这些杰作在精神最虔诚的高峰时代被绘制出来,最完美的想象和技艺,已经出神入化,之后要再达到几乎是不可能了。这不是一个珍宝陈列之所,不是一个参观对象,不是博物馆,一切都像过去时代那样放在原处,它们如此置放、存在着的目的不是供人参观,而是来自伟大的虔诚,是供人与神进行精神交流,是为了讨得诸神的欢喜。

它们诞生于遥远的时代,最遥远的法王洞是1300年前的作品。但它们不是古董,它们继续活在当下,影响着世界的精神领域。布达拉整个就是一个活着的巨大珍宝。无数依然在呼吸的文物,而且它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的可以抚摩并通过抚摩和言语来与人们交流的宫殿。昔日,香客们进入布达拉,不只是战战兢兢的顶礼膜拜,他们抚摩它,碰它,用手,用身体,用头部,不断地涂抹添加着酥油……并对它说话,大殿里充满着各自口音各种方言的低语,这是一个活着的宫殿,生长着无数的神经,可以感应到世间的一切。无数的珠宝、黄金、银子、门框、门上的铜饰、门坎、各种各样器皿的边沿、扶手、佛座的基部……只要是人可以触及之处,无不被抚摩出花纹、光泽,这种抚摩犹如巨大的地质运动,如河流,在黑暗中把巨石磨砺成美玉黄金。就是那一根根圆木的楼梯扶手,也已经在流水般的摩挲中脱离了普遍的森林,升华为木中之玉。那些被踩塌下陷的门槛已经成为作品,那些数不清的质量最好的黄金、银子、珍珠、柱子、丝绸、绿松石、翡翠、蒲团、氆氇、经幡、云母石、蓝宝石、琉璃、猫眼石、水晶石、钻石、珊瑚、琥珀、青金石、红宝石……在日以继夜的香火、酥油和颂经之声的熏陶中,已经得道成仙。

“外面看是险峻山崖,里面看是黄金珠宝”。(摘自《西藏通史》)当我问到布达拉宫有多少文物的时候,尼玛次仁先生迟疑了一下,他说这是保密的。他只告诉我,布达拉宫的珍宝一是来自历史上西藏的积累;二是信徒们的捐赠;三是历代中央政府的赐赠。布达拉宫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文物,一切都是旧的,古老的、一切都已经价值连城,但并没有过去,成为历史,成为考古研究的标本,一切依然活着,在现场与世界精神发生着交流。

1747年总理卫藏事物的多罗郡王颇罗鼎去世,他的儿子珠尔墨特那木扎勒继任,管理西藏地方政权,他所做的大事之一是完成了他父亲颇罗鼎时代开始进行的曼唐风格的佛陀百业如意宝树卷轴画和八十幅宗喀巴生平卷轴画,献给了达赖六世。公元1642年,达赖五世为了建立与清朝的联系,任命赛欣曲结为使者,前往沈阳,第二年才抵达。使命完成后,清太宗命赛欣曲结带回给达赖五世等的书信和赐予的礼品,计有:金碗一、银盆二、银茶筒三、玛瑙杯一、水晶杯二、玉杯六、玉壶一、镀金甲二、玲珑撒袋二、雕鞍二、金镶玉带一、镀金银带一、玲珑刀二、锦缎四。公元1795年,乾隆皇帝登基60年的时候,赏赐八世达赖“哈达一条,无量寿佛像一尊,珍珠念珠一串,如意玉柄一把,丝袋三条、白银三万两”。此类的赏赐不计其数。在则杰拉康——无量寿佛殿内有16尊来自清朝的罗汉檀香木雕刻的罗汉像,是我见过的最精美的罗汉木雕,我前后进去观看了三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