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进墨脱(2)

飞机在巨大的声响中平稳的降落了。下飞机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羽绒服——真是热,至少有25C。放眼望去,满目绿色,营房门前还有一丛丛开得红艳艳的蔷薇。如此美丽的花朵在冬天的内地也很难见到了。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西藏,且是冰天雪地12月里的西藏。

其实你只要了解了墨脱的地理位置就不会奇怪了。它的北面是海拔4000多公尺的多雄拉山,如一道坚实的屏障,挡住了所有来自西藏高原的严寒和冰雪;而南面,又与印度接壤,孟加拉湾的热气流则使它具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因此它既是孤岛,也是边境线。

在营区不远处,有一座钢索桥。当年解放军进军墨脱时,被这道深涧阴拦。后来就用迫击炮将54根钢缆打到对岸,才得以将索桥架起。故此桥名为“解放桥”。

我们步入营区。刚一坐下,主人就拿出许多芭蕉桔子请我们吃,说是才从山上摘下来的。我马上尝了一根,味道好极了。从窗口望出去,漫山遍野果然有芭蕉丛丛。

营长为我们介绍说,这里一年四季如春,可以种水稻、种菜、种水果。空气又湿润又温和,唯一的缺点就是闭塞。且不说走出孤岛,就是从这儿走到县城也要整整3天。多雄拉山在挡住严寒的同时,也就挡住了整个世界。当地的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孤岛,他们没有见过汽车,没有见过宽阔的街道和楼房。

但最难忍受这种封闭和孤寂的,还是从有汽车、有楼房的外部世界走进这个孤岛的官兵们。为了守住这条边防线,他们只能忍受。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封山期,收不到外部世界的只言片字。到了开山季节,牦牛队才能将一捆捆一袋袋的报纸信件驮进来。当然,全都是过了期的。

匆匆吃了饭,我们就在一个会讲门巴语的战士的带领下上了山。山上的背崩乡是门巴族人聚居的地方。村里很安静,但静中亦充满了生机。房子全是木头盖的——反正满山都是树。由于我们这些陌生人的闯入,山上的猪、狗、牛、鸡都热热闹闹的叫起来。孩子们也看稀奇似的跟在身后跑。

我们先到了乡政府。乡长来了,一开口说话,竟令我吃惊,一是讲汉语,二是满嘴报纸上广播上的词儿。说起“中心工作”,竟也和内地没什么两样。看来孤岛在信息上还是不封闭的。毕竟已是90年代。后来得知乡长原来是个“人物”,去过不少大地方参观。难怪讲起来一套一套的。我们又去参观了门巴人的家,看了他们酿制包谷酒和挂在墙上的一串串腊肉。看来生活挺富足。这毕竟是块富饶的土地。

因时间紧迫,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下山的路上,我发现了许多柠檬树,上面结的柠檬又大又黄。据说当地人不知怎么吃它,就任这些美丽的果实自生自灭了。我摘了3个像萝卜那么大的,一边嗅着芬芳的气息一边想,倘若墨脱与外界能相通,它的潜力能挖掘出来,那么,孤岛就会变成宝岛的。

遗憾的是我要离开这个神奇的孤岛了。

由于住宿不便,我只能搭乘最后一趟直升飞返回林芝。下午4点,最后一趟飞机起飞了。到我上飞机为止,我在墨脱只困了5个小时。飞机又盘旋着升上了天空,向多雄拉山口飞去。我望着身下越来越远的青山绿水,不由地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让墨脱的公路早日修通吧,让孤岛与世界溶为一体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