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说《三字经》8(5)

孟子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办法让统治者接受,更不必说讨得统治者的欢心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因为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勃然大怒,虽然《孟子》在那个时候已经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了,但他断然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下令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原来孟子是在孔子那儿陪祭的,是配享的。这就等于剥夺了孟子的地位。第二,下令把《孟子》里面类似的话全给删了,编成一个所谓“干净”的《孟子》节本,当然这是他所谓的“干净”。

《孟子》有三万五千多字,占据了“四书”篇幅的百分之七十,可以说是“四书”中篇幅最大、部头最重的一本书。那么《孟子》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有着怎样的特色呢?

和《论语》的简约、含蓄相比,《孟子》有非常多的长篇大论,气势磅礴,逻辑严明,尖锐机智,而又从容舒缓。所以,《孟子》一直代表着中国传统散文写作的高峰。

我们今天来读《孟子》,可以看到好多精彩的地方。我在这里选取孟子和两个国王的谈话。

一个例子是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有一天,孟子去劝说齐宣王施行仁政。齐宣王心里是不大愿意干这个的,他觉得孟子迂腐。其实当时的人也都这么认为。但是,齐宣王又不愿意背负这个恶名,于是,他就耍无赖。他跟孟子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我有个毛病啊,我比较好财,我施行不了仁政。孟子说:“好啊!你好财好啊!周族祖先公刘也喜欢财物。可是,他老人家和百姓一起富国强兵。大王您如果能和百姓分享财物,这不就是施行仁政了吗?”齐宣王一想,好像光说自己好财,还挡不住孟子,于是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色,所以我施行不了仁政。孟子回答说:“好啊,好色有什么关系啊?假如国王您能够把自己好色之心推广开来,能够使普天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您不也能施行仁政吗?”孟子又听说齐宣王喜欢音乐,就说:“好好好,如果大王能够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有指望了。”孟子的思路是非常独特的。哪知道齐宣王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他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我不是喜欢先王高雅的庙堂音乐,我喜欢的是一般流行的音乐。孟子说:“好啊,国王您只要真正喜爱音乐,先王之乐和现在的流行音乐是一样的,齐国有救了,齐国有希望了。”齐宣王这一下不明白孟子的意思了。孟子说的是什么呢?“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就是你一个人享受音乐快乐呢,还是与别的人一起享受音乐快乐呢?齐宣王回答:“不若与人。”那当然不如和别人一起快乐啦。孟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与少数人一起享受音乐快乐,还是与多数人一起享受音乐快乐呢?齐宣王一看,已经被孟子套进去了,只能回答:“不若与众。”那肯定是跟多数人一起快乐了。大家看,孟子是多么会诱导人,多么会说服人啊!但是,孟子很无奈,他并没有能够说服齐宣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