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说《三字经》5(1)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才:基本的东西。

纲:法则、纲领。

义:规矩、法度。

亲:亲近。

顺:和顺。

《三字经》的开头部分,强调的是品德教育和学习目的,先晓以大义之后,《三字经》接下来要教给孩子们哪些具体的知识?在不分学科的古代,《三字经》是如何把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这几类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呢?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字经》一开始先教孩子数数。按照古代的规矩,学生一入学首先就要学数字和方位。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有记载的教育课程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功课。礼,就是各种礼节,身为贵族,首先应该在礼方面作出表率。乐,音乐、诗歌、舞蹈等,古代的舞蹈,往往也是由贵族子弟表演的。射,就是射箭,是男子保家卫国的基本技能。御,驾车,和今天拿驾照相似。书,就是写字。数,就是数学。

为了便于诵读,《三字经》把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按照基本的顺序给串讲了一遍。“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的“三才”就是天、地、人,也就是说,三样最基本的东西是天、地、人。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顺应、来说明自然变化的规律。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才”在这里就是指最基本的东西。

简单的数字序列,传达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传统的哲学观念。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这的确是《三字经》的新奇之处,既符合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又让他们记住了关键的知识,古人的这种教育智慧,的确让我们佩服和敬仰。那么,“三”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中的文化含义还有哪些呢?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体现在我们对天文、自然的了解上。古人由于所知不多,对自然充满敬畏,把天文也看得很深奥,往往能从自然天气和星相中解读出很多东西来。我们仰望天空,白天最亮的是太阳,晚上最亮的是月亮和星星,所以叫“三光者,日月星”。从阴阳角度来看,太阳,是阳的精华,所以叫太阳;月亮,在夜间出现,是阴的精华,所以月亮也叫太阴;除了太阳和月亮以外,天上发光的这些东西,都叫星。在中国传统当中,星还分三类:第一类叫行星,金、木、水、火、土,古人就知道这五大行星。这跟五行相关。第二类叫宿(xiù)星,也就是所谓的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共二十八宿。古代建筑中,帝王宫殿也会顺应星宿之学,以求得天佑。第三类叫经星,除二十八宿和五行之外的都叫经星。整个人类都对天文有研究,不光是中国的古代天文学很发达,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玛雅的天文学也很发达。今天的占星术等,也与古代的星相学密切相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