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于民——商鞅变法传颂千古 (2)

然而新法虽然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推行实施了,但是这仅仅只能保证在实施变法时有政策上的靠山,却根本无法保证民众是否会将新法落到实处。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商鞅明白在取信于君之后,还要取信于民。所以,他又采取了一步新的计划—取信于民!

在颁布新法之前,商鞅命人在都城的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头,并告知所有的民众,谁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的奖赏。听说有奖金可以拿,人们便纷纷围在南门,指着悬赏的告示议论纷纷。大部分的人看到那根木头并不是十分庞大,稍有力气的人都能够将他从南门搬到北门去,便认为告示上所说的悬赏根本就是不可信的。于是有人质疑道:“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那么多啊?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啊?“也有的人干脆直接下结论说:“可能左庶长今天闲来无事,成心和大家开玩笑吧!“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所以竟没有一个人去扛木头。

商鞅看到老百姓果然不相信他所下的命令,便命人次把赏金提高至五十两金子。然而赏金越高,那些看热闹的人反而更加觉得不可信,依然没人敢去扛木头。正在大伙儿都在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既然大家都不信,那我就来试试吧!”说完,他扛起木头就向着北门走去。

等那个扛木头的人到达北门之后,商鞅早已派人拿着五十金在北门等候着。众人看到那个扛木头的人果真得到五十金的奖赏,这才相信赏金的命令不是和大家开玩笑,竟然是真的。这件事很快便被看热闹的人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话娓娓道来,很快便传遍了整个秦国。

此时,商鞅明白自己已经用这种办法向老百姓表明,自己说话是算数的,是讲究诚信的,从而达到在民众中立信的目的。将来法令一旦公布,如果有人不去执行,严肃处理决不客气。这才把早已起草好的新法令在秦国各地公布开来。新公布的法令中赏罚分明,所有官员的官职大小和爵位高低都以打仗立功为晋升标准,贵族中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或者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和儿女都要被一并罚做官府的奴婢。

商鞅因立木许以重金而一举立信于民,从而减少了新法在民众中实施的阻力,保证了新法的贯彻执行,终于使得秦国一跃而成为“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国力开始逐渐兴盛:不仅农业方面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军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商鞅变法使贫困的秦国变为国富民强的七雄之一。不久之后,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并最终得以称霸诸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