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舆”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1)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互联网,下面的表述应该都正确:含量“丰富”,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速度快,在1分钟之内,能够把某个事件传递给几亿用户;“永久续航”,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休息、不间断地在“直播”;自由开放,每个人既是“围观者”,又是当事人,还是评论员;影响力大,拥有5.13亿网民,3.56亿手机网民,并且正在增加……

与由传统媒体引导的舆情相比,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和传播性更强大,迸发出的威力更加难以抵御。

2012年,因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短短27天的时间,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就被一场波涛汹涌的网络舆情“打败”,上演了一幕既曲折又极具效率的网络舆情时代“速度与悲情”。

2012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位网友在翻看现场照片时,“眼尖”地发现一名官员笑容满面。事故导致36人死亡,这位官员竟然还在微笑?当天16时35分,气愤的他马上发出微博“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并附上相关截图。

这条微博一发出,就被网友广泛转发。当天19时53分,经过一场人肉搜索“大战”,一位网友发布微博称“涉事官员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拔出萝卜带出泥,围绕杨达才的网络舆情没有止步于此。

当天22时29分,网友“卫庄”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称“网友怀疑是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由此,杨达才又被网友“扒出”在不同的场合,佩戴了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至此,继“微笑局长”后,他又被网友戏称为“表哥”。

随着杨达才的“手表们”成为网民热议话题,网友们进而开始猜测他有贪污腐败的嫌疑:一个安监局局长凭借工资收入,怎么可能买得起如此多名表?面对分贝越来越高的网络质疑,杨达才迅速以微博问答的形式作出回应。

正当网络舆情就要因他“低调诚恳”的回应而掉转风向时,有网友又曝出杨达才的更多块、估价更高的手表。而且,杨达才佩戴的其他饰物,比如眼镜、皮带、手镯等,也被网友“认”出价值昂贵。由此,杨达才身上的“贪污”嫌疑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有关杨达才的舆情也从网络延伸至传统媒体,让名表背后的腐败疑云成为社会舆情的中心。

迫于网上有关“名表”的舆情压力,8月30日,陕西省纪委作出回应:“认真深入调查”。从此时起,陕西省纪委的调查是否能够客观和公正,也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9月5日,还有网友微博爆料,“杨达才背景很硬,从参加工作到任县委常委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是‘政坛神童’,其岳父也在当地做过干部。”

9月17日,《钱江晚报》发表文章,表示“局长(杨达才)天天在正常上班”,为网络舆情“大火”又添上一把“干柴”。这篇文章被凤凰网转载后,点击量惊人,高达33913人次。

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并查出他的现金存款超过1600万元。

从8月26日被“围观”,到9月21日被“双规”,杨达才在27天的时间中品尝到“天上地下”的落差,也让我们见识到网络舆情秋风扫落叶般的凌厉攻势。网络舆情,已远远超出杨达才或陕西省纪委的控制力。

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还是一种更开放和自由的平台。在网络中,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得知最新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他人的评论,并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相当于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支麦克风。人人是信息传播者、监督者和发号施令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