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
谢谢主持人,各位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深圳和诸位一起交流学术。我今天和诸位交流的题目是关于西南联大的一些基本情况。我想先分成这么几个部分来谈:第一,我想和诸位交流一下,我开始研究西南联大时的一些情况;第二,西南联大研究过程中需要接触的一些史料;第三,西南联大建立前中国现代的大学制度;第四,西南联大的具体建立过程。
克罗齐讲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很容易理解,研究历史都有当下的情怀。我们在七十多年以后纪念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大学,我想所有人的感觉还是立足于当代。因为观察过去的大学,我们实际上有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就是今天中国大学的情况。
西南联合大学是和抗战共始终的一所大学,严格说,存在了九年时间,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六年。这个大学没有校长,只有三位常委。这所大学是当时中国北方三所著名大学联合组成的一个临时大学,抗战结束后就解散了。很久以来,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引起研究现代史、研究中国大学史或者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兴趣?我觉得主要是西南联大在创办过程当中的精神,它在这九年当中留下的精神遗产,对今天的大学可能会有一些启示。
……
第三个意思,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问题。
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前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大学,现在公认这个大学办得比较成功,人们从各种角度寻找原因。我们找来找去,我想还是要从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基本的文化制度这个角度,来探索这所大学的成功,可能是一个比较符合事实的角度。
诸位知道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虽然也有一定缺陷,但大体上和世界文明主流还是同步的。这个同步的标志就是,那时中国的新闻制度、中国的出版制度和中国的大学制度,基本保持了这些制度在西方起源时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制度都是私人力量可以介入的。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和西方接触以后,很多制度在转型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摩擦和冲撞。但我们观察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的大学制度、新闻制度和出版制度都完成的比较好。这三种制度在中国都有比较成功的实践。比如说新闻制度,有著名的《大公报》、《申报》等,还有一些周刊也办得相当成功。那些新闻从业者,基本上接受西方的理念,认为新闻制度存在的前提,是私人力量一定得进去,如果完全由国家垄断,新闻制度不可能成功。从事后观察,中国现代的新闻制度,还是比较成功的,不是说新闻制度没有缺点。比如国民政府时期,也有控制新闻的时候,在某些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也暗杀过一些新闻记者,但从法理角度观察,从北洋到国民政府,都没有否定过私人力量可以介入新闻,这是我们判断历史事实的基本前提。再如出版制度,那个时候大部分是由私人维持的,最有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这些巨大的出版机构,在传播中国近代文化中承担过重要责任,它都是完全的私人产业。还有就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出现得较晚。研究大学制度的人,无论怎么算,也超不过一百年时间,基本上就是二十世纪的产物。
中国现代大学建立的时候,有一个优势,就是在模仿或者选择西方这个制度的时候,那些负责的人,最早接受西方大学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认为在一个国家里面光有国立大学是不行的,一定得有私立大学,而且大学制度一定是向全球开放的,早期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人接受了这个理念。所以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大学的基本格局是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在实践当中是这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