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7)

(三)接班人问题

接班人的问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不便直接讲。中国历史上很多的政变、动乱都与接班人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古代汉族皇室挑接班人一般是嫡长子,但是这个制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秦二世政变夺权,西汉惠帝死后吕后就掌权了。唐太宗也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宋、明、清均有在接班人问题上出现政变、动乱的情况。司马光在接班人问题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他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主要是在道德层面上,因为他无法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

立嫡长子为接班人有两个问题:第一,嫡长子无论是傻瓜还是有贤能的人都要立,其目的是避免争斗。嫡长子如果没有贤能,就通过宰相制度来补救。宰相可以选任贤人。但实际操作中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明朝高度中央集权,朱元璋某种程度上把宰相制度废了。他在这方面做了一点纠偏。实际上明朝皇帝接班人问题是很不成功的。明朝皇帝昏庸的很多,像万历皇帝二三十年不上朝。清朝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康熙以后就不立太子了。第二,太子的地位很尴尬。太子就是等着皇帝死后接班,皇帝当然不舒服。皇帝和太子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关系一般都很难处好。太子一般都会建立太子集团。隋文帝最后连上厕所都要人护卫,担心太子加害他。古代设立谏官制度来纠偏。谏官制度主要是从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专门设立的。这个制度过去也有,但是如此系统的设立是自唐太宗时期开始。谏官就是专门给“一把手”提意见的。魏徵为什么敢给唐太宗提意见?因为他的工作就是给“一把手”提意见。所以谏官制度我觉得可以借鉴。古今不一样,但是古人的优秀治理经验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谏官制度有它非常明显的意义。但是宋代谏官制度变味了,宋代谏官专门是用来对付宰相的,这就与唐朝不一样。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无非三种方式:下层革命,如秦、西汉、隋、唐、元、明、清;政变,如东汉、曹魏、东晋南朝;外族入侵,如西晋(五胡)、北宋(金)、南宋(元)、明(清)。古代的民生问题、领导集团问题、边疆安全问题与今天不太一样,但是很多地方也有隐隐约约类似之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