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6)

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奠定了西方管理学的基础。他提出了“例外原则”。什么叫例外原则?高层领导日常事务不要管,让别人去做。领导要管理例外的事情,如重大的人事布局和方向性的决策。所以唐太宗常讲“无为而治”,与泰勒的例外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什么叫“无为而治”?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治国之要,在于量才授职,精简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贞观政要》择官第七)。领导者要“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提升驾驭全局的能力,把权力授予信任的人,这样才能做到仁、明、武。秦始皇、隋文帝、诸葛亮在领导艺术上都出了问题,他们管了本该下属做的具体事情,结果越忙越糟。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如果一个高层领导,每天手机关不了忙忙乎乎的,那肯定是不行的。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表述。他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领导要学会使用别人的脑袋。高层领导是上君,做好决策的事情就行了。我们古代在治国安邦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国家,在这么悠久的历史下,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在落后的通信交通情况下,能够保持国家的长期治理和繁荣发展。如果从春秋算起,到现在也有2800年的历史了,90%的时间内我们都是在进步的。西方的管理制度是从15世纪以后才传到中国,而且先出现在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然后再荷兰、英国、法国、德国,逐渐形成了这套管理制度。我们国家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确实应该好好总结和借鉴。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特别记载了唐太宗的领导经验。他说:“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通鉴》卷一百九十八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唐太宗说,我之所以能打天下就是因为这五件事。用现代语言归纳就是:第一用比自己强的人,不搞武大郎开店。第二用人所长,弃其所短,这需要能识得真才,看人看基本点。第三要使这些人贤不肖各得其所。这需要具备用人艺术。什么人可用什么人可信,领导者都要心里有数。比如说诸葛亮斩马谡就有问题。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计谋是马谡出的。北伐时,曹魏派司马懿来抵挡,诸葛亮碰到了一个劲敌,又是马谡出的主意。他使用离间计,在洛阳地区散布谣言,结果曹魏中计把司马懿撤了,诸葛亮连连得胜。马谡很有战略眼光,但是让马谡守街亭是个错误的决策。守街亭是一个战术工作,不是马谡的长处,所以最后街亭失守。诸葛亮斩马谡也没什么用,还杀了个人才。所以人才用错是不行的,人才就成蠢才了。第四容忍梗直者顶撞,领导身边得有讲真话的人。唐太宗就能容忍魏徵的谏诤。领导能够容忍下属讲真话需要有大修养。第五不管亲仇疏远一旦用之,爱之如一,“一把手”不搞小集团。魏徵本来是过去要杀唐太宗的人,但是唐太宗一样的信任魏徵。管仲是要杀齐桓公的,齐桓公依然用他来辅佐自己。领导者要有这样的修养境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