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但迄今为止,人们对《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仍有争议,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所写。
《水浒传》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是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以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造反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揭示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矛盾和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展现了当时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书中共出现数百之众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水浒传》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一生都喜欢阅读《水浒传》,这部书与他形影不离,几乎陪伴了他的一生。在他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在他踌躇满志的青年岁月,在江西苏区,在长征途中,在转战陕北时期,一直到他晚年生命走到尽头之前,毛泽东都在不倦地阅读这部书。
毛泽东独特的个性以及他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家庭教育、师承都有很大关系,也与他从小就特别迷恋中国古代传奇、笔记小说以及揭竿起义造反的故事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的社会传奇多是从历史中演绎而来,有着完善的合理性也蕴含着各种道理。这些都引发了少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的关注,所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知识,也塑造了他的思想性格。书中各式各样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的故事、道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大量的中国古代名著中,毛泽东对《水浒传》的阅读和思考,可以说是一个特例。他喜欢读这部书,从中汲取智慧,也在写文章、召开会议以及日常谈话中常常引用《水浒传》中通俗易懂的故事,运用书中许多故事启发干部,说明道理。而在他的晚年,他也在阅读和点评这部书的过程中,反映自己的心迹。
一、《水浒传》激起反抗精神
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喜欢读《水浒传》。幼时一段时期,他读私塾的学业暂时中断,在家里帮助父亲干活。那个时候,只要是干完父亲交代的活,少年毛泽东就坐在树荫下,或坐在水田边的石头上,埋头读他从韶山冲和四乡八邻亲戚朋友家里借来的书。
因为沉湎于读书,他的父亲还和他闹出很尖锐的冲突。但是父亲的管束丝毫也没有改变他对读这些在当时人们看来属于“闲书”的兴趣。
在这些“闲书”中,毛泽东比较倾心的是《水浒传》。这部书中梁山好汉闯荡江湖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据1936年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可知,在小学时代,毛泽东就用课本盖着《水浒传》,偷偷地阅读,如痴如醉。可以理解,这部书中对于义气、武功、英雄豪杰的描写,对于一个正在人生成长期的男孩子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刚刚接触文学的毛泽东,也正是最易受到影响的阶段,或许从那个时候起,《水浒传》就已经激起了毛泽东的热情。“《水浒传》对毛泽东,从少年时起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在思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