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想界的领导人物一贯地重视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并且产生过许多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如散文家孟子、庄子、荀子、司马迁、韩愈等,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王实甫等,小说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等。他们的著作是保存我国历代语言(严格地说,是汉语)的宝库,特别是白话小说,现在仍旧在人民群众中保持着深刻的影响。” 1958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时加写道:“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人们普遍认为是来自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但其实毛泽东思想有两个源头: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文学、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各个领域,毛泽东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从毛泽东现有的著作和谈话来看,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范围之广泛,与理论联系之密切,使用之纯熟,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1936年,斯诺同毛泽东会面时,毛泽东谈及自己少年时的读书经历:“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许多故事,我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我认为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
这些有趣的书籍,让毛泽东从中国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中成长起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世道人心、文化习惯,进而懂得得到群众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动员群众的方法。美国作家施拉姆教授说,“毛泽东根本就是一个中国小说和戏剧上的人物。毛带有强烈通俗文学特点的领导风格使他和农民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可能对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来说容易显得不那么温文尔雅。”但是却“增加了他对大部分人民的吸引力”。
就在一百多年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他生长的农家小院里,入迷地攻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和《聊斋志异》。他一边帮母亲烧火做饭一边看书,光线暗时,就借着火光看;他帮父亲舂米,脚在不停地踩,手里却捏着书,目不转睛地盯着书。这些书中的人物感动着他,书中的英雄们激励着他,书中的道理启发着他,他怀着远大的理想走出故乡山村,走进陌生又混乱的中华大地,并且改变了整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