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成本最低的厅官”2

作为公车改革的先行者与实践者,叶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大家知道公车改革的方案很难出台,因为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在改革以前,我们首先考虑公车的限制使用。每年大的节假日,几乎都会发生私用公车出车祸事件,这对政府的形象是一个损害。”叶青在网友的参与下,曾为限制公车的使用设计了几个方案:“一是,到了节假日,所有的驾驶员把车钥匙交到车队。平日,8小时内车可以动,8小时外车不能动。第二种办法有人提出来,就是在公车的后窗户上贴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公车’两个字。如果这个车停在餐饮、娱乐场所的门口,老百姓就可以举报。第三种办法,广东提出来能不能搞GPS定位系统,给每个公车装一个GPS,如果团购的话,每个也就是2000元,总部可以随时监控每辆车的位置。第四种办法是网民提出的,换公车专用车牌,就像现在的军车、警车,让老百姓来监督——我赞同这样一个思路。”

2009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叶青就把“如何限制公车私用”的帖子挂上了博客,向网友征集好点子,从而引发了网友对“公车改革”的热议。网友“泰山之巅”留言说:成立公共事务服务公司,其中一项服务就是交通服务。“寒冬”留言说:公车还是很必要的,关键是剥离公车的额外特权。要想根治“公车问题”,要进行“公车改革”,叶青说,为什么不能进行公车改革的试验呢?或者干脆设置一个“公车改革试验区”。而且最好由中纪委牵头,联合财政部、发改委等与公车管理有关的部门,来共同探讨解决这个问题。

每年全国“两会”,叶青都会带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到北京,“因为我对自行车一直情有独钟”。在他看来,自行车是一种经济、绿色和保健的出行方式。“自行车价格便宜,又不会排放废气、污染环境,这是好处一。骑自行车比散步更符合科学健身的要求,这是好处二。”他说,散步往往需要半个小时才能让人出汗,但骑自行车时,只要冲一个上坡,就能让心肺功能得到锻炼。

叶青曾呼吁,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一下骑自行车人的方便和权利。“1985年我来北京的时候,在天安门城楼底下,骑自行车的人可是多得很。但现在再去,骑车的人就少多了。马路上供自行车行走的空间也小了。虽然辅路上可以骑自行车,但汽车也往往能开到辅路上,这就需要骑车的人格外注意安全。”

他说,政府在修建道路的时候,就应该保证有一条彼此连通的自行车道,让自行车能在全市顺利通行。此外,有些地方停放自行车的条件不够人性化,例如自行车容易倒、占用过大空间、会被雨淋、收费过多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我们可以学学巴黎,那里是自行车优先,行人和开车的人都礼让自行车,很多角落都有停放自行车的架子。”只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鼓励人们采用多元化的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距离近的走两步;距离稍远的,为了节省时间,就骑自行车;再远点,可以考虑公交车或私车。相信如果人人都能自觉调整出行方式,那我们的交通状况会好很多。

采访之时,正值金融危机,他认为应对时要积极消费,要从衣食住行开始。“领导人坐国产车是一种标志,驻外大使馆使用国产车也是经济发达的表现,是一种自信与霸气。韩国人就是这样的,只坐国产车。我就见到韩国大使馆人员总是使用韩国车。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拉动内需,支持民族品牌。省长坐本省的自主品牌车,就有积极的推广意义。试想一下,一大排高档红旗车出现在机场高速上,是多么的壮观。”他强调,积极消费从使用国产品牌开始。

读书导航